2017高考作文必备考题精讲导练
2017-02-16陕西韩延明特级教师
陕西 韩延明 特级教师
2017高考作文必备考题精讲导练
陕西 韩延明 特级教师
一
【试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展示了三篇风格各异的高考满分作文。甲篇运用了标准的并列式结构,匀称美观;乙篇引经据典,文采四溢;丙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老师说:这三篇满分作文各有千秋,都是经典,大家选择一种模式不懈模仿,成功非你莫属。
如果选择,你会选择哪一种模式?对老师的话,你有什么想法?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写作导引】
题目中,老师展示的三篇满分作文各自特点鲜明,因此脱颖而出,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于是,老师就向学生提出了选择其中的一种坚持模仿的要求。老师的方法指导无疑是有道理的,因为有经典范例引路,“成功非你莫属”。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倘若静下心来仔细琢磨推敲,会发现老师展示的三篇满分作文也未必尽善尽美,从历届高考作文得分的整体情况来看,这三篇作文的确还有很多值得商榷斟酌的地方。例如,甲篇文章结构“匀称美观”,在形式上悦人眼目,给人以美感,然而内容究竟如何?不得而知。一篇真正的好文章,应该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倘若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只怕会犹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这样的“花瓶”是没有多大实用价值的。所以,只是一味模仿所谓优美的结构,极有可能本末倒置,未必可取。同理,乙篇文章“引经据典,文采四溢”,的确光鲜可人。但文章真正的动人之处是内容,是文章蕴含的真情实感,绝非华丽的外表。所以,若片面以文采哗众取宠,不能以情动人,则难免有卖弄之嫌。有文采当然好,但文采是为内容服务的,没有真情实感而徒有文采,只是华而不实,无病呻吟。再看丙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这样的文章犹如山野村姑,不事妆扮,清新可人,当然无可厚非,但适当来点淡妆,或许更加妩媚。作为高考作文,适度的语言“包装”更是不可或缺——因为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明确提出“有文采”的要求。在不伤内容的前提下对语言进行适度的美化,使文章内外兼美,岂不更好?
通过以上分析,老师展示的三篇文章特点明显不同,各有千秋,乍看似乎每篇都值得借鉴。但仔细琢磨,三者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如果从题目给出的任务“你会选择哪一种模式”权衡,可以有如下立意:好结构成就好文章;彰显文采,让文章亮丽动人;用质朴和真情撼动读者的心灵。如果从提示语“对老师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发散思维,我们可以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如此可以这样立意:集“三种优势”于一篇文章之中,既有好的结构,又文采飞扬、感情真挚,岂不成就了“大美”?
【佳作展评】
文无他奇 只是恰好
陕西商南高中高三(27)班 余倩裔
三篇满分作文,或结构匀称优美,或文采斐然成章,或质朴平实真挚。在我看来,结构、文采固然重要,但真情实感才是作文制胜的法宝。
洪应明先生曾在《菜根谭》中写道:“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文章达到了纯熟完美的最高境界,其中的遣词造句便没有什么奇异之处了,只是恰如其分地用文字将真情实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罢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自非所谓科班出身,但文章如投枪,似匕首,在茫茫黑夜里闪耀着光芒,直刺敌人的心脏,只因这利刃上满是他对敌人“横眉冷对”的憎恨之情。巴金先生在《随想录》中收录一篇《小狗包弟》,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明明白白地敞开胸膛,逼自己直视当年对一只小狗的残忍,痛彻心扉的忏悔全在字里行间低吟。申赋渔在《逝者如渡渡》中,沉静地将工业文明的屠杀史铺叙开来,冷静中是长跪不起的灵魂的悔过:“孤独的人类是可耻的……”平实的文字中往往是最狂野的海浪在翻滚。
质朴平淡是一种文品。文章只求结构的匀称,便呆板暮气;只求文句的华美绮丽,又太过虚假匠气;但真情不会,谁会去嫌真情太过呢?这些“野老话家常”般的文章只是恰好,它们的质朴使文章情更深,意更浓,如此语朴情醇,何不动人?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为文亦如登山观海,全在一个“情”字。文以情动人,此言得之。君不见,史铁生用纯真乐观造就了《我与地坛》的震撼,季羡林用朴实的孝与爱酿成了《永久的悔》的沉痛,三毛用随性与淡泊书写了《橄榄树》的轻灵……回望历史,古人亦如此。没有屈子胸怀国民的真情,何来“哀民生之多艰”的悲叹?没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何来“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气?没有林则徐公正为国的痴情,何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辞?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抒发生离死别之情,深沉真挚,悲哀凄楚。这正是得力于作者将叙事、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事显情,融情于事,虽为平常琐事,只觉一片哀情发自肺腑,感情的潮水喷涌而出,催人潸然泪下。情到深处,文方能恰好;文恰好,读者方能为其动容。
文章洗尽铅华,不粉饰,不做作,才能清新脱俗,袒露出本心,让人觉出温度和脉搏来。倘若将真情架构在结构的雕琢和辞采的藻饰中,便太过沉冗繁杂。皮囊太重,心又怎会轻盈?真情又如何流露?用恰好的文字坦露真诚的心扉,文章既无他奇,也成极品了。
【点评】
本文在凝练、准确概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出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的放矢。接着,作者引用大量事实,论述“文以情动人”的要旨。引用的素材兼顾古今中外,注意点面结合,洋洋洒洒,收放自如,以无可辩驳的典型事例支撑观点,内容丰富充实,令人信服。在表达上,引用名言信手拈来,不着痕迹。长短句交错使用,语言简练、犀利,颇具杂文的风格。比喻和排比修辞格的运用,为文章增添了气势,成就了一篇文质兼美的议论性散文。
二
【试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高考考纲修订意见发布,其中语文学科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阅读量增大,重在考查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怎样应对这一变化?一时间,学生、家长、甚至老师都有些不知所措。
面对高考语文阅读量增大的现实,你有什么好的应对方法?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2017年高考考纲语文学科增大阅读量的事实已成定局,对此如何应对,是我们应该着力考虑的问题,也是本题立意的关键所在。这是个任务驱动型作文,解读本题要重点把握两点:一是话题限定在“高考语文阅读量增大”范围之内,要求针对这一话题就事论事,生发议论,不能偏离这一话题另起炉灶,否则将视为偏题或离题。二是谈谈自己“有什么好的应对方法”,这是文章的主体内容,也是立意的要点。如何应对高考语文阅读量增大的现实?说到底,就是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即高效的学习方法。构思写作本题,可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更为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解决问题的途径比较多,例如:
①快速阅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在规定时间内更多地吸纳信息量,把握文本的脉络。可以把课内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结合起来,国内国外的读本结合起来,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结合起来。通过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同阅读材料,提高熟练、快速阅读的能力。
②抓关键句、段。面对大量的阅读材料,要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提取最能概括文本要旨的字词、句子,紧紧抓住彰显中心内容的段落,如此提纲挈领,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信息,准确领悟精髓要义,从而准确解答题目。
③标明答题区间。在养成快速浏览习惯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合理剖析文本结构的能力,能够按照文本内容和思维逻辑,准确归纳相关文段的意蕴,标明信息区间,为快速解答问题标明“方向”。除此之外,根据自己的习惯或经验,可能还有别的途径。只要围绕“方法”去行文,都是符合题意的。构思谋篇时,可以选择一种方法“定点钻探”,深入剖析;也可以以并列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数管齐下”,辐射延伸,全方位展开,方法不一而足。
写作本题还要注意两点:谈“看法”,即表明观点,要紧扣材料,旗帜鲜明,不能“节外生枝”,含混不清;说“理由”,要适当结合生活实例,理例并容,谨防空洞说教,内容干瘪,说理苍白无力。
【佳作展评】
面对考纲变化 急需快马加鞭
陕西商南高中高三(27)班 周家茗
高考考纲的修订对考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快速阅读”一时成为师生讨论的热点。依我看来,高考语文加大对阅读量和阅读速度的考查,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导向。阅读量和阅读速度是衡量语文能力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面对新的挑战,快马加鞭,当是我们最好的应对策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何提高阅读速度,读万卷诗书?首先应打好阅读的“金字塔底座”。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可见,课外广泛阅读对语文素养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毛泽东于闹市中读书,博闻强识;杨绛先生每日阅读量达数万字,饱读诗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我们若每天用半个小时阅读,既放松了身心,又能使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于谦读书达到“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境地,传为佳话。博览群书,日久生情,我们自然就会对文字产生亲切感。这时,速度的提高就不在话下了。
其次,我们要用科学的思维习惯为阅读提速。正如那句话所说,读书,钻不出来的是蛹,钻出来的是蝴蝶。“学而不思则罔。”面对大篇幅的文本,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筛选、提取信息是关键。在阅读过程中,当手、眼、脑合一,准确勾画关键信息,迅速厘清文章的结构特点、内涵要义。读的时候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同时,我们应谨记“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切身体会社会,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可以说,科学思维是快速阅读的保障,是捕捉提炼文本信息的“过滤器”。
再次,我们可以通过总结文体特征的规律,搭上理解与解题的“快车”。文章的文体不同,表达方式不同,结构布局也各有差异。从体裁入手阅读文本,就像从性别入手认识一个人,当是一种高效的方法。如记叙文重叙事,议论文重说理,诗歌重抒情,小说重描写……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正是洞察了牛本身的结构,才游刃有余。我们在阅读时,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套路”,就不会在考场上手忙脚乱。按照规律阅读理解,定然达到良好的效果。
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说:“随机应变是才智的试金石。”面对考纲新变化,考生们唯有调整好思路,适应新常态,在书山之路选好途径,快马加鞭,才能在语文天地里浩气当空,一展霓虹。
【点评】
这篇文章运用总分总的形式布局谋篇,首尾圆和,结构完整。本文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条理清晰,行文匀称美观。用“首先”“其次”“再次”为序,紧扣话题,从三个角度提出应对考纲新变化的策略,逻辑缜密,论述全面。二是引用恰如其分。作者引用的手法灵活多变,直接引用和化用相结合,不但为说理提供了足够的理论依据,大大增强了说服力,而且避免了行文的呆板,显得活泼灵动。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洛市商南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