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方法评讲教学案例分析

2017-02-16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7年2期
关键词:主观题习题解题

湖北 喻 娇

“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方法评讲教学案例分析

湖北 喻 娇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强调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创设师生平等、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和途径,这种参与理念也应该贯彻到习题评讲课中。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的试题答案,可以发现答案内容越来越精细,答题逻辑越来越缜密,答题思维越来越灵活。面对这种高考命题新形势,要提高学生政治主观题的得分水平,在平时训练中,便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主观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要实现这个突破,就要充分重视习题评讲课的功能。教师要改变简单对答案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教师为主的传统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平等参与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习题评讲中自己发现问题、归纳总结方法、内化吸收再运用,从而加深对具体解题方法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案例描述

环节一、习题回放,样卷分析

材料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出重拳强化污染治理,坚决向污染宣战,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不少城市因非法倾倒、处理不当或置之不理而造成了建筑垃圾围城的窘境。据统计,目前广州的建筑废弃物年均产生量约为4 000万吨,总利用量不到100万吨。我国工程建设中每年可产生近4亿吨建筑垃圾,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率仅为5 %,而很多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率已经高达95 %。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治理大气污染及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率提几点建议。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具有典型错误、得分中等的学生样卷。请全体学生分析该样卷的卷面书写、答案组织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活动:针对该样卷的作答,学生当众分析自己的作答思路。其他学生追问、质疑。

教师活动:教师进行追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

环节二、师生合作,思路分析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思路清晰、答案标准的高分样卷,并请样卷的主人分析自己的思路。

学生活动:高分样卷的学生从审题到组织答案分析自己的答题思路。

在教师引导和全体学生的共同探究中,得出解答该题的思路。

教师总结:第一步,审题,包括材料范围、知识范围、主题、问题指向、题型。第二步,联系相关知识,包括教材知识、材料知识、时政知识等。第三步,组织答案,注意语言精练,逻辑清晰,层次明确。

环节三、考题重做,找出差距

学生活动:全体学生根据解题思路,当场重新组织答案。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本题的评分细则。

学生活动:学生对照细则给自己做的答案当场进行评分,并对比第一次的考试答案,找出本次作答进步的地方和仍然存在的问题。

教师活动:说明在改卷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错误,比如:脱离教材知识,过多材料语言;缺乏针对性,简单罗列知识;口语化,缺乏学科专业素养;行为主体混乱;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知识相互混淆等问题,提醒学生在今后的练习中注意规避。

环节四、归纳方法,总结提升

师生合作,得出措施类主观题的一般特点和解题思路。

(一)分析“措施类”主观题的设问特点

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一般以“措施”“建议”“要求”“做”“如何”等为关键词,以“如何解决(加强、改善)……”“采取什么措施(对策、途径、方法)……”“怎么实现……”等形式出现,要求考生为解决有关问题提出措施。

(二)分析“措施类”主观题的材料呈现方式

一类是问题型材料。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呈现一定的解决措施,让学生通过措施来总结和思考措施。

另一类是背景型材料。只给出问题的提出背景,让学生通过知识综合、发散思维,总结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

(三)分析“措施类”主观题的详细解题步骤

1.审题,抓主体。主体明确的要围绕设问指定的主体进行发散思考,所答内容要符合主体身份;主体不明确的则要根据题目设置的情境,从不同主体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2.“三联系”,分析对策。一是联系教材,解答措施类试题,看看教材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或方法。二是联系材料,看看材料提供了哪些有用信息,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或困难,就要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成功经验,就要对材料中的措施与经验加以概括总结,并使之与教材理论相符合。三是联系时政知识,从时政热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组织答案。组织答案要做到“对症下药”+“各司其职”。(1)“对症下药”:对症下药的分析方法比较好掌握,材料呈现的是负面现象,其反向就是正确方法,如材料呈现建筑垃圾围城、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其反向就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如果材料中呈现的是正确做法,只需对这种做法加以概括、总结。(2)“各司其职”:各司其职的原则就是要进行主体分析,分别从各个主体的角度去想办法。比如:国家机关、企业(经营者)、个人(劳动者、消费者)怎么做的角度。

环节五、学以致用,变式训练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主观题。

材料 治理雾霾,公众期待政府更有作为。华北地区频发的“雾霾”引发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为代表的政策密集出台,显示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战略高度提升。治理以“雾霾”为重点的大气污染,不仅关系到环境与民生,更关系到政府的行政能力。通过自上而下的压力以及自下而上的舆论压力,环保对地方政府不作为的“一票否决”制度有望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落实。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机关应如何治理大气环境污染。

学生活动:学生运用“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方法当场作答,呈现自己的答案和分析过程。材料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主体是国家机关,主题是治理大气污染。主体可细分为政府、人大、司法机关等,课本知识可以调动政府的职能、宗旨原则、依法行政,人大和司法机关的相关职权等。

教师活动:展示评分细则。

学生活动:写出“措施类”题型方法总结和反思。

三、案例反思

通过本节课“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的评讲,我对课堂教学中主观题的评讲和分析有一定的启发。

(一)评讲之前:突出选题的典型性,提高训练的有效性。主观题的训练和讲评,题目的选取是非常关键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海量的材料主观题,选取的过程中要注意符合新课程标准,贴近学生实际,既不能偏离考纲,也不能过难或者过易,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精选典型的习题之后,“考题重做”的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再次对同一材料进行深层次地分析、挖掘和提炼,能够发挥材料案例的最大效能,也能够让学生在和自己原来答案对比中不断超越自身,从而使课堂练习的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二)评讲之中:必须走出主观题评讲的几大误区。走出“我讲你听”的误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走出“为讲而讲”的误区,突出目标的导向性;走出“急功近利”的误区,突出方法的渗透性;走出“就题论题”的误区,突出问题的拓展性;走出“讲过就行”的误区,突出过程的延伸性。

总之,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习题讲评课是一门教学艺术。它可以是最简单的,教学不严谨的老师拿着参考答案就可以轻松对付过关;也可以是最复杂的,治学严谨的老师可能为了一道试题的不同分析角度而绞尽脑汁;可以是很枯燥乏味的,老师读答案学生听和写,课堂一片死气沉沉;也可以是学生收获最大、情感体验最丰富的,能让学生经历从手足无措的失望彷徨到计在心中的成功喜悦。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猜你喜欢

主观题习题解题
浅谈“立体几何主观题”的复习备考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用“同样多”解题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设而不求巧解题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用“同样多”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