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政治辨析类试题的类型及解法

2017-02-16福建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7年2期
关键词:参考答案例题观点

福建 缪 华

高考政治辨析类试题的类型及解法

福建 缪 华

辨析类试题是要求学生运用判断、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情境进行分析,阐述自己观点,表明自己态度的试题。此类试题论证过程中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突出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与探究事物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成为高考试卷中常见的题目类型。根据论证的方法不同,笔者将此类试题分成四种类型,并努力探究不同种类试题的解法。

一、评析题

【典型试题】

(2016年海南卷第23题,节选)有人认为:既然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那么公民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发表言论就不应该有任何的限制。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辨析。

【试题特点】

评析类试题是针对某种观点、行为、现象进行辩证分析的一种试题。在试题设问中一般以“加以评析”“加以辨析”“你的看法”或“如何认识”等字眼来设问。考查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此类试题能力要求较高。

【解题思路】

第一,定角度。要求学生要看清题目要求,看看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角度中的什么角度考虑,防止一步错,步步错。例题要求用《政治生活》的观点加以回答。

第二,找辨点。要求我们找出试题中说了几个观点。有时一句话中也有可能出现两个以上的观点,学生要仔细分析才能找出。仔细寻找辨点可以避免答题时出现遗漏,保证答题的全面性。例题有两个辨点:其一,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其二,发表言论就不应该有任何的限制。

第三,作判断。这一步不必在试卷中写出,只是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判断即可。因为一旦我们的判断出现错误,后面的解释都是多余的,失分相当严重。所以应该要重视。例题中两个观点,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第四,说原因。这是评析类试题比较重要的得分点。答题时如果肯定此观点,要写出原因;否定时,要补全相关要素,并充分解释其原因。例题的参考答案中:“言论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重要内容,公民有权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社交平台上表达个人看法和意愿”论证了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正确性。“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必须尊重他人权利。不能编造谣言、发表危害社会的言论”论证了发表言论就不应该有任何限制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五,寻出路。要求我们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一步并不是所有题目都有要求,即使有的话也可以略写。例题参考答案中“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的言论自由受法律保护,同时必须履行法定义务”就指出了具体的做法。

最后,在解释试题时学生一定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参考答案】

言论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重要内容,公民有权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社交平台上表达个人看法和意愿。(3分)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时候,必须尊重他人权利。不能编造谣言、发表危害社会的言论。(4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的言论自由受法律保护,同时必须履行法定义务。(3分)

二、反驳题

【典型试题】

(2016年全国卷I第39题)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12分)

【试题特点】

反驳题主要针对某种错误观点、行为、现象进行批驳,从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试题。在试题设问中一般以“错误言论加以批驳”“说明为什么是错误的”等字眼来设问。要求学生深入批驳试题错误观点,相对于评析类试题,并不要求用全面观点看问题,难度有所降低。

【解题思路】

第一,认真审题,确定方向。审题时主要弄清知识范围、主体、对象等。例题要求用《生活与哲学》的价值观的知识加以回答。

第二,指出错误,说明理由。由于试题已经说明观点错误,所以说明理由显得十分重要,说明理由可以从必然性与危害性两个方面加以说明。驳论的具体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直接驳斥其错误观点(论点);二是直接揭穿对方论据虚假或论据不足(论据);三是直接分析对方论证方法不合逻辑,进而否定其论点(论证)。参考答案中“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是从必然性角度说明观点的错误,并指出其论证是错误的。“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指出错误行为的危害性,同时指出论点错误。

第三,明确态度,指出做法。在批驳的基础上,指出自己应该怎么做,为答题做一个完美的结局。例题针对错误观点指出: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

【参考答案】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

三、立论题

【典型试题】

(2016年全国卷II第29题,节选)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2)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0分)

【试题特点】

立论题是针对某一观点、行为、现象进行分析,说明其合理性的试题。在试题设问中一般以“说明……的合理性”“说明……的正确性”等字眼来设问。要求学生从正确角度深入说明试题观点,相对于评析类试题,这种试题也不要求全面分析,难度有所降低。

【解题思路】

第一,认真审题。例题要求应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回答。

第二,说明理由。说明时可以从必然性、重要性、可能性三个方面加以说明。例题参考答案“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从必然性角度解释;“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从可能性角度解释;“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从重要性角度解释。

【参考答案】

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

四、申论题

【典型试题】

(2015年全国卷I第39题,材料略)(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

【试题特点】

申论题针对某种观点、行为、现象从某一角度深入进行分析,并简单提及其另一面的试题。该种题型的设问一般是:“你是赞成还是反对……阐明理由”“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说明理由”“你的看法是……说明理由”“你的判断是……说明理由”等等。申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特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等能力。难度要求较高。

【解题思路】

第一,认真审题是正确论述的前提。认真审题是正确解答试题的基础。审题时需要找出学科范围、材料的主体、对象和提问的方式等,为结合材料作铺垫。例如:典型例题中的设问主体没有限制,比较泛;提问方式属于为什么型;学科范围要求从《生活与哲学》中的意识作用的原理角度考虑。

第二,表明态度为论述作准备。表明立场是展开论述的前提,只有拥有明确的立场才能为论述指明方向,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论述。表明立场是申论题的组成部分,是取得分数的第一步。例题参考答案“该观点具有合理性”表明了态度。

第三,说明缘故是答题的重心。阐明理由是申论题最重要的部分,是申论题分数主要集中点,是取得高分的关键。论述时可以从肯定或否定角度论述,论述时可以从必然性、重要性、可能性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四,有所兼顾,用全面观点看问题。申论题的观点一般有正确与错误的地方,虽然学生论述时可以从一个方面展开论述,但是也应该树立一分为二的观点,正面阐述的时候,不忘记点出错误的地方;反面阐述的时候,不忘记点出正确的地方。例题参考答案“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学生的成长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都是有所兼顾的体现。

【参考答案】

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答案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参考答案例题观点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观点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参考答案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