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言逻辑视角看“隐喻是什么?”

2017-02-16黄根生

参花(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隐喻定义概念

◎黄根生

从语言逻辑视角看“隐喻是什么?”

◎黄根生

国外学者从“替代论”“比较论”“互动论”“映射论”等角度均对“隐喻是什么”作过相应的阐述。隐喻,是一种包括喻标、喻源、喻面意义、喻里意义四要素在内的语言表达方式或思维手段。

隐喻 喻标 喻源 喻里意义

“隐喻是什么”问题即隐喻的定义问题,是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在国外学术界,很多知名语言学家、逻辑学家等都曾发表过对“隐喻是什么”即隐喻定义的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看法。

一、关于“替代论”“比较论”等隐喻定义的五种理论

关于隐喻本质定义的最早论述,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书:“隐喻是属于别的事物的字,借来作隐喻,或借属作种,或借种作属,或借种作种,或借用类同字。”“借”就是替代的意思。“替代论”认为,所谓隐喻实际上就是用一个词去替代另一个词的修辞现象。

另一个与替代论相仿的理论是“比较论”,根源仍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隐喻定义,“借用类同字”,有些地方直接翻译为“或通过使用类比”。亚里士多德还说:“在第二个词与第一个词之间,第四个词与第三个词之间有一种类比或相比关系,可以用第四个词代替第二个词,或用第二个词代替第四个词。”总的来说,“比较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语言的形式,即把一种未知的或知道得很少的词语,与知道较多的词语比较,从而让后者说明前者。

在Richard(1936)、Black(1962)等人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动下,“互动论”成为继“替代论”和“比较论”以后最具影响的第三种隐喻解释理论。“互动论”杰出代表Black总结认为,隐喻是一种新义的创生过程,是主要与辅助这两个主词词义互动作用的结果。有学者总结出隐喻“互动论”的主要功绩,即“认为隐喻是语义变化的发酵剂,其意义的实现有赖于始源域与目标域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且隐喻意义的达成有时取决于语境的作用,有时取决于百科知识和规约性信念的作用。这些观点发前人之所未发,由此突破了‘替代论’和‘比较论’的界限”。

“映射论”是当代隐喻理论发展中较为成熟的理论,其标志是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合作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实际上,“映射论”又隶属于一个更大范畴的“概念隐喻理论”,以Lakoff和Johnson为代表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的工作机制,是从始源域概念到目标域概念的映射对应。作为“映射论”的理论代表,Lakoff等人把传统的“喻体”部分叫做始源概念领域(即源域),把“本体”部分称为目标概念领域(即靶域),隐喻理解就是用始源概念领域去比喻地理解始源概念领域,因此,隐喻是一种思维现象;就隐喻的工作机制而言,概念隐喻则是始源域概念到目标域概念的映射,即从源域到靶域的映射。在他们看来,因为源域更具体一些,也更熟悉一些,所以隐喻理解就是通过具体的来理解抽象的,通过熟悉的来理解不熟悉的。关于“映射”概念的清晰界定,直至1989年,Lakoff和Turner合作发表的《超越冷静的理性》一书才提出:“映射就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一个对应集。”

“概念合成理论”由Fauconnier等一批美国学者为代表。Fauconnier指出,所谓“概念合成”,是指心理空间的合成,而心理空间,是指人们进行交谈和思考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成的概念集。该理论对隐喻的本质定义为,隐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心理空间在概念上的合成,并且主要是诸心理空间中各相关语义要素的合成,由此在业已合成的空间中产生新的结构,这就是隐喻意义的在线构建。

最后,为了清晰明了起见,我们转用王文斌(2007)在《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一书中对以上五种理论有关始源域和目标域两者关系的区别来诠释和归纳他们关于隐喻本质定义的不同看法:(1)替代论:A=B;(2)比较论:A≈B;(3)互动论:AB;(4)映射论:A(部分)B(部分);(5)合成论:A(部分)B(部分)。

二、隐喻的定义

隐喻,又称暗喻,即指在语境C中,说话人a用某种名称或语句序列描写人或事物,去暗示或说明另一类人或事物及其基本情况的表达方式。简单来说,隐喻就是在语境C下,说话者a通过喻面(喻源和喻面意义)来表达或暗示喻里(喻标和喻里意义)的思维方式及表现手段。剥离一下各种潜在因素,构成隐喻的字面语言可以只出现喻面一种。如此,从逻辑上可以将隐喻分为仅出现喻面的隐喻和不仅出现喻面的隐喻两种。

唐代皇帝李世民在谈论君与民的关系时,曾说,“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将其看作是一个语段隐喻,那么,该隐喻就属于“不仅出现喻面的隐喻”。具体分析为,本体 “君”和“民”,喻体 “水”和“舟”,这是从传统的修辞学来分析的结果。就隐喻的喻面和喻里来分,喻面是水、舟,即喻源对象,喻面意义水与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自然现象,喻里是君与民,即喻标对象,喻里意义是君与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人生社会之理。一般而言,如果喻里所指的对象与喻面一起在语言表达中出现,对喻里意义的进一步挖掘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定义隐喻的四个基本要素:喻标、喻源、喻面意义和喻里意义。

三、喻里意义是隐喻的根本意义

从隐喻定义的四要素及结合隐喻的具体使用来看,隐喻的根本即在于揭示出隐喻的喻里,而尤其要表达和理解出隐喻手段所包含的喻里意义。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这首诗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可意译为“晚上山景、山里的空气越来越好,白天飞出去觅食的飞鸟纷纷飞回山中休息”(也是喻面意义),该诗句作为语句隐喻,可以看作是一个“仅出现喻面的隐喻”。但是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格,该喻面意义实际上是包含了更深层的喻里意义的,即“诗人在追名逐利的社会、官场混迹太久太累,现在也到了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的时候”,这是喻里意义。如果再进一步去发掘,诗人写出类似这样的诗句,当然不仅仅是告诉世人自己累了,要回归自然了这么简单,而是给我们每一个人昭示了一个大道理:人人都应该回复自然的天性,自然是人类永远的朋友。如此,则进入了隐喻的第三层意义,即喻里意义的更深层次,可以称为喻隐意义(或称喻里意义2)。

喻隐意义作为喻里意义的更深一层意义,是从普遍意义的层面对隐喻意义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是对隐喻意义进行逻辑分析的必然结果,是隐喻意义的哲学、形而上之思。由此,当我们把隐喻的意义分为喻面意义、喻里意义两种。而喻里意义则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喻里具体意义和喻隐普遍意义。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地说,隐喻意义一般包括:喻面意义、喻里意义和喻隐意义三种。

就喻面意义而言,隐喻这种表达手段常常运用形象化的描述,描述人或事物的基本情况,力求逼真、生动、感染力,极富艺术性色彩。如语词意义“喧嚣的大海”、语句意义“螳臂挡车”、语段意义“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等。而就喻里意义而言,隐喻意义则指的是词语、语句或语段所指或所暗示的对象的基本情况,因此,隐喻意义也是一种语用意义。隐喻意义有具体所指意义和抽象普遍意义之分。如“东方红,太阳升”,具体意义指“伟人毛泽东的出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普遍抽象意义隐含人们对伟人的崇敬、爱戴,以及乱世出英雄普遍意义等意义层面。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陈中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王文斌.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何文忠,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王芳)

本文系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项目“语言哲学视域下的隐喻研究”(项目编号:xyyb1604)研究成果。

黄根生,男,在读博士,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语言逻辑)

猜你喜欢

隐喻定义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幾樣概念店
《活的隐喻》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成功的定义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