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
2017-02-16李苏炯
李苏炯
(江苏省徐州市后姚小学)
育人策
浅谈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
李苏炯
(江苏省徐州市后姚小学)
新的时代条件背景下,语文这一科目已成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笔者在此文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现状以及促进教学的策略进行浅析。
小学生 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倡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应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应是主动参与,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要取得成功,需要语文教师的规范指导,但最终还要取决于学生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概述
1.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意义
语文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其学习和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离不开语文学习的表达能力、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掌握离不开语文学习的理解能力……语文学科,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能够帮助其在整体的言行模式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得以正确地塑造,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尽管小学生进行语文的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但现如今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归到一点,就是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尽如人意。笔者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小学生由于不能够理解语文的学习可为其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带来益处,且生活中普遍存在着语文知识的运用,使得小学生“顾此失彼”,仅重视生活中的实践,而对课堂上所学的理论有所忽视。简单来说,就是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小学生稚嫩的心智,使他们仅对语文学习中生动有趣、富有故事性的内容感兴趣,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无法得到整体提高。
二、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若要使自身的教学有成效,必须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并对解决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在此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简单论述。
1.创设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兴趣
学习环境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大背景,学习兴趣是指引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最有效的驱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应利用好自身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设能够促进其进行主动学习的环境,并利用好教材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例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童话故事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童话内容有关的图片、音乐等,从而使课堂初始阶段形成对课文内容的基本认识,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容易理解。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一方式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使学生根据课堂导入时所接触的新异刺激,对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指引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
2.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参与
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占用了大部分时间用以进行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理解情况、掌握情况等均有所忽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了教师的教育,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降低,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无法取得进步。因此,构建高效课堂,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不二之选。构建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课堂的主体时间交给学生进行知识的探讨,使学生能够通过主动的学习来获取有效的知识,从而使语文的学习给他们带来更多益处。例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包含红色精神的课文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在扫除陌生字词之后,在小组的合作探讨、共同交流中对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教师则在学生探讨过程结束之后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激发,从而发挥教材中课文的最大效用,通过语文学习切实地对学生的整体素养进行塑造。
3.合理布置任务,丰富学生经验
相比中考压力下的初中生和高考压力下的高中生来说,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对轻松、活泼,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合理的课后任务,要求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的探索获得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使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够与学生的课外任务在相互促进的作用之下,为学生带来更高的效益。例如,我们在对学生讲授完与自然环境有关的课文时,可以要求学生在业余时间搜索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对于文章中描写的景物能有更广泛的了解,使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课外探索相结合,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之后,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革新,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问题得以解决,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1]张春兰.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3.
[2]于莹莹.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设备,2011.
责任编辑:武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