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2017-02-16江苏省太仓市弇山小学叶晓英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16期
关键词:风筝语文课堂课文

江苏省太仓市弇山小学 叶晓英

课堂建设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江苏省太仓市弇山小学 叶晓英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教学中的“问”,可谓启发性的集中表现,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课堂增强提问有效性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把握提问的“点”

1.问在课题处

课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往往有揭示中心、概括课文内容的作用。围绕课题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看到课题《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师可以引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从而引导学生发问:“谁微笑着承受一切?”“为什么要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是怎样承受一切的?”引发学生思考。又如看到课题《船长》时,学生就会发问:“船长是谁?”“为什么要写这位船长?”“在船上发生了什么事?船长是怎样处理的?结果怎样?”不管这些问题是否稚嫩,但都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起步,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教师应给予鼓励。

2.问在关键处

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一般是围绕课文的重难点而制定的,课堂上所提的问题都要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击鼓要击在鼓点上。如《海伦·凯勒》文末这样写道:“海伦·凯勒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紧扣这一文章中心,上课伊始,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不幸女孩,然而她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一生写了14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她是靠着怎样的一种意志力与不幸的命运做抗争,文章哪些地方具体体现出了她这种精神?”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充分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3.问在矛盾处

教材中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点睛之笔,抓住这些地方提问,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能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如听到过一位老师在教课文《家是什么》时,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后直接让学生找文章的矛盾之处,学生就会提问:“为什么富翁有豪华的别墅,却说没有家?为什么热拉尔找到了女儿,就说:我有家了?”教师引导学生在结合两个故事的讨论中,对“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没有亲情和被爱遗忘的人,是真正没有家的人”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4.问在写法处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阅读分析的角度提出问题,同时也要从写作的角度设计问题,组织教学,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懂得课文写了什么,更要理解课文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关注文本的内容,更要关注文本的写作手法,试着从写作的角度去发问或引导学生提问。

二、注意提问的“度”

1.控制提问的密度

过去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满堂灌的倾向。为了改变这种倾向,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合作探究式教学,课堂上因此也出现了满堂问的情况,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其实也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疲于应付。课堂教学一定要注意提问的密度,做到有张有弛,张弛有度。

2.注意提问的难度

课堂提问归根结底是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思,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弄懂课文的写作方法。教师的课堂提问既不可让学生不假思索,也不能使学生面面相觑,这就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如果提问太难,学生就会“启而不发”,一问三不知,使课堂教学处于冷场状态。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有思考性、启发性,真正做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例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哪些细节让今天的我们依然深有感触?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詹天佑勉励工作人员的话语:“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想象:假如“大概”、“差不多”的说法出自工程人员之口,甚至是“大概”、“差不多”的做法出自工程人员之手,会怎么样?这些问题难易适中,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后很容易理解,自然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3.把握提问的梯度

比如:教师在教《风筝》一文时,设计了如下问题:“我”毁风筝为什么不对?“我”毁坏的仅仅是风筝吗?“我”为什么要毁坏?“我”自省后想到补救,为什么还感到悲哀?这几个问题以“毁”为核心,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直指文章主旨。这样的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学生从一个问题的思考引发另一个问题的思考,形成“追问式”研读的思维模式,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能训练其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4.变换提问的角度

提问没有固定的模式,切忌单调、老套,教师应适当变换角度提问,增加新颖性,同时也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做多角度的设计,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角度,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似懂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有疑”之间,这才是问的艺术。如《理想的风筝》一文,最后要让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有点难度,于是教师变换了提问的角度:文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对于刘老师来说,“理想的风筝”承载的是什么?对于你来说,“理想的风筝”又承载着什么?这样通过多变的角度进行提问,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掌握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只有遵循有效性的原则,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语文课堂的精彩不是教师表演得精彩,而是教师能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内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精彩的课堂。

猜你喜欢

风筝语文课堂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学做风筝
背课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