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市场运行报告—2016年11月
2017-02-15
银行理财产品跟踪
数量规模:理财产品放量发行
2016年11月份,商业银行新发行理财产品8197款,募集资金规模3.35万亿元人民币。产品发行数量环比上升25.6%,募集资金规模环比上升35.6%。相比2015年同期,产品数量上升13.93%,资金规模下降4.5%。从存贷款替代效应方面来看,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5亿元,同比少增739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271亿元。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946亿元,同比多增857亿元。从发行主体的构成来看,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农工建交)共发行产品1631款,募集资金规模1.14万亿元,发行数量全市场占比为19.9%,资金规模的全市场占比为33.9%,数量和规模占比微幅上升。上市股份制银行发行1522款,募集资金规模1.31万亿元,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为18.6%和39.2%,变化甚微。其他中资银行共发行4865款,募集资金规模8884.5亿元,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为59.4%和26.5%。外资银行发行理财产品179款。
定价水平:收益率止跌回升
2016年11月末,M2余额153.04万亿元,同比增长11.4%,M1余额47.54万亿元,同比增长22.7%,M1与M2 “剪刀差”继续收窄。本月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33%,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38%,较上月均上升3BP。从定价水平来看,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止跌回升,短期产品收益率涨幅更大。图2展示了1个月期、3个月期和6个月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走势。2016年11月,1个月期、3个月期和6个月期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58%、3.80%和3.84%,环比分别上升17BP、7BP和2BP,相较2015年同期分别下降1BP、51BP和54BP。从期限分布来看,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依然以短期为主,期限在3个月内(含)的产品占比达50%,期限在3个月至6个月之间的产品占比31.7%。从币种分布来看,外币产品共发行129款,占比1.6%。其中美元产品102款,澳元产品14款,英镑产品9款,港币产品4款,其平均预期收益率环比下降13BP、14BP、1BP和上升11BP。
监管政策: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
2016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围绕“去杠杆、防风险”的调控主线开展。分类管理,表内外业务监管融合,“实质重于形式”、“穿透原则”成为关键词。2016年11月23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构建了全面、统一的表外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强调“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业务实质和风险实质归类和管理表外业务”,强调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实质风险计提资本,代客非保本理财等代理投融资服务类表外业务“不得以任何形式约定或者承诺承担信用风险”。2016年11月30日,廣东银监局下发《关于加强交叉金融产品业务、与非持牌金融机构合作业务风险监管的通知》,要求银行自有资金、理财资金投资”穿透“至底层资产,加强对同业合作业务及交易对手的监管。不仅如此,表外理财业务的风险防范也将被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提到“正在着手研究将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中的广义信贷指标范围”。理财规模扩张速度放缓已成事实。从中长期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回归资产管理本源,是监管政策的导向更是市场发展的需要。理财资金成本较高难降的情形下,资产端的收益率越来越难覆盖成本,为发行机构带来挑战。
(作者单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