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拓展让数学课外作业充满活力
2017-02-15沈亚琴
沈亚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广大教师的重视下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新课改的理念还没有在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中得到相应的体现,许多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还是立足于书本、配套的作业本与同步练习,内容机械,形式单一,以致学生往往消极对待,尤其成了学困生的负担。数学的课外作业是数学教学延伸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了解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一个有效渠道,更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检验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教学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要减少课外作业的时间,那么在短短的时间内要怎么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怎么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笔者拟在多元智能理论、主体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依据《教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特点,提出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多元化设计的实施策略。与传统的数学课外作业模式相比较,课外作业多元化的设计更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与宗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为前提,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分明,评价多元的数学课外作业。对于《数学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目标的有效落实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中做好加减法,减去部分重复枯燥的题型练习,增加拓展性强、有趣并富于挑战性的课外作业呢?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一、作业内容多元化,让学生得到充分体验
1.内容生活化。
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的生活经验来积累知识,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技能和知识,提出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脱离。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不单纯要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检验,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生活实际中。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学生要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外作业时,要更多地从生活化的角度来考虑,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如:五年级学习了“小数乘法”后,布置学生周末逛一逛超市,买了哪些物品自己算一算总价,和收银台阿姨打印的小票对照一下,自己算的是否正确。像这样把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相联系的课外作业,不仅使学生兴致盎然,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知识综合化。
巧妙灵活地综合其他学科,更多地赋予课外作业的创新性。综合化的数学课外作业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促进数学与其他学科,如语文、美术学科的整合。例如数学日记、数学小报就是这一类型课外作业的典型代表,通过记录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识点的应用积累以及对数学问题的疑惑等进行记录。五年级学生的寒假作业让人眼前一亮,邮箱里满满都是学生的数学日记,还有内容丰富的数学小报。这样的作业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文字运用的能力。
二、作业形式多元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1.课外作业完成主体多元化。
课外作业按完成主体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作业分为独立性作业和合作性作业。独立性作业,是当前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方法。独立性作业有利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给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更大的空间。但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强调思考的独立性,而忽略了合作意识。合作性作业则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学生间的协作,发现更多可以探究的问题,并共同来解决。例如,学习了“三角形”后,学生可以合作找出怎样的三根小棒可以搭成三角形,并做好记录,使他们在互助中合作,既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课外作业完成方式多元化。
按照完成方式的不同,把课外作业分为书面作业和实践型作业。书面作业的设计应着眼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可以从书本、配套的作业本和同步练上精选部分习题或根据新学的知识自行设计相关的习题。设计实践型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将“数学源于生活”这一理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和思考。如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性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对10000张纸叠起来有多高或10000颗黄豆有多重进行动手尝试研究。
三、作业布置多元化,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各不相同,为了使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外作业。
1.作业内容分层次。
由于同样的作业内容不可能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教师采用统一化标准,即所有学生都做同样的数学课外作业,那就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基础好的同学觉得学习太简单,基础不好的同学觉得学习太难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发展,教师应设计内容有所不同、难度有差异的课外作业。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设计A、B、C三套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这种作业超市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作业要求分层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习题,要求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法。对于学困生的要求是只要能把问题解决就可以了。对于优秀的学生而言必须提高要求,要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题。让学困生能保底,让优秀生能进一步提升,促进不同学生的共同进步。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四、作业评价多元化,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显示,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的不同是因为智能化教育有所不同所导致。也就是说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作用下,作为主体的学生有主动努力的意识,每位学生都能够发展自己的任何一种智能。所以,教师在开展多元化的课外作业评价时,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1.评价形式多元化。
教师对于学生数学课外作业批改通常都是以“√”和“×”的符号来表示肯定性和否定性评价,单一而呆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长时间处于负面评价中的同学,心理上会处于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会降低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改变传统的课外作业批改单一符号对于设计多元化的数学课外作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笔者尝试采用自己设计的印章或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笔者尝试对于出错的同学采用延时评价的方式,第一次用一个上斜线“/”表示否定性评价,然后学生完成订正以后,自己改为“√”,变为肯定性评价,从而获得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而保持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可利用班级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如书面作业字迹端正,正确率高或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等。
2.评价主体多元化。
数学课外作业主体多元化要求是由教师本人的评价、“一锤定音”的点评方法逐渐转变成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主体评价方法。这样多主体的数学课外作业点评方式不仅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成就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是一件极具创造性的工作。我们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课外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更要把学生从过多机械重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创新多种作业形式,使学生的数学课外作业以趣味训练、自主选择、探索创新、体验成功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