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名将霍去病

2017-02-15西

小学生学习指导(小军迷联盟) 2017年11期
关键词:卫青霍去病汉武帝

●西 武

【名将榜中榜】

青年名将霍去病

●西 武

·特立独行的少年郎·

霍去病,出生于汉武帝登基那年,离世于匈奴被赶跑之后,可以说他的一生就像专程帮助皇帝打怪升级来的一样。说起霍去病的家世,这哥们儿也算是个“官二代”。母亲卫少儿,是卫子夫和卫青的姐姐,因为有了做大将军的舅舅和做皇帝老婆的姨母这层层关系,霍去病年纪轻轻就成了侍中。

这是个什么职位呢?说好听点儿,是伺候皇帝的。说直白些,那就是给皇帝递个痰盂、端个尿壶的。不过千万别小看这个身份,当时的霍去病正是因为常伴皇帝左右,所以成了汉武帝身边的红人。

不过,霍去病却不像旁人那样只懂溜须拍马,瞅准机会就给皇帝“戴高帽”,他这个人相当正直,甚至有时候还会直截了当地拒绝皇帝的好意呢。

霍去病在舅舅家长大。卫青的行事作风,他从小耳濡目染,以之为榜样。所以年纪轻轻的霍去病不但机智勇敢,而且武艺精湛,精通骑射。汉武帝瞧他是块打仗的好材料,便有意教他一些兵法。谁知霍去病却“不识相”地回答:“古代兵法是古人写的,他们早已故去,怎么知道现在匈奴人的路数?打仗就是要随机应变,要那么多套路做啥?条条框框只会局限人的思维。”

瞧,连皇帝的面子也不给。

关于霍去病的“不识相”,还有一件事值得一说。

某次,霍去病打胜仗归来,汉武帝想要奖励这位英勇善战的年轻人,于是特地为他修建了府宅——那可是私人地产哪!可霍去病竟然看都不看一眼,豪情万丈地告诉汉武帝:“房子不要!匈奴人都还没完全消灭,我哪有心思考虑自己的事!”

虽然霍去病总“不识相”,但汉武帝却因此更加重用他了。因为汉武帝知道:这小子,不简单!

历史上,霍去病六战六胜,其中四次是以大将军的身份独当一面。前两次,算是跟着舅舅卫青练练手,可即便如此,初出茅庐的他,对付匈奴人的手段,那也是令人称绝。

·奇袭?匈奴被搞晕了!·

汉初,汉朝的北方边境时常受到匈奴人侵犯,他们大肆烧杀抢掠,百姓整日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可想而知,匈奴人成了汉朝当时最大的祸患。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匈奴反击战,18岁的霍去病以票姚校尉的身份,随舅舅卫青出征,抗击匈奴。漠南战役,就此拉开序幕。

一望无际的沙漠上,汉朝大军在漠南正与匈奴人交战。

“将军,请让我也带兵上阵杀敌!”霍去病向卫青主动请缨(yīng)。

卫青见霍去病自信十足,可又担心他初出茅庐,对打仗之事还不够了解,于是只派了八百骑兵给他。令卫青没想到的是,霍去病虽第一次上战场,却对匈奴人的作战风格了然于胸。霍去病效仿敌人,让战士们只带上少量粮食和作战装备。随后,八百骑兵轻装上阵。

茫茫大漠,不见匈奴人半个身影。霍去病当机立断,率领八百骑兵奔驰数百里。深入戈壁后,他们终于发现匈奴人的踪迹。

“这样莽撞进攻,绝不是上策。”霍去病稍一思考,下令道,“所有骑兵绕到匈奴军队最薄弱的地方去!”

稍事休息后,霍去病瞅准时机,向匈奴人发起突袭。

面对霍去病的奇袭,匈奴人根本摸不着头脑。他们不知道这支汉朝的军队是从哪儿一下子冒出来的,一时间也不知自己该如何防御。循规蹈矩、一向按计划行事的汉朝军队,怎么突然不按套路出牌了呢?

战场上,马鸣萧萧,厮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这期间不断有人从马背上摔下,也不断有人冲上前方接着再战。大漠不再寂静,空气中更充斥着血腥的味道。

战争是残酷的,但也有值得高兴的事。霍去病的奇袭计划得到了验证:他利用独特的战术,充分发挥了骑兵优势,最终以斩敌两千多人的成绩结束了这场战斗。与此同时,霍去病还俘获了匈奴单于的叔父。

这一仗,让霍去病一战成名。胆识过人的他,不但被众人刮目相看,更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不按套路出牌的“霍去病打法”

有历史学家总结了霍去病独特的作战方式,分别是锥子战、闪电战、右钩拳。

●锥子战:每次只组织一个小部队,只沿一个路径,只奔袭一个点。搞定就闪。

●闪电战:来得快、去得快。匈奴想抓也抓不到。

●右钩拳:绕过敌人正面防线,让敌方措手不及。

·千钧一发,怒斩匈奴亲王·

公元前121年,是霍去病被封侯的第三年。这一年春天,他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霍去病奉命率领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发,直奔匈奴要塞。

经过前几次交战,如今匈奴人的主力早已远遁(dùn)漠北,河西走廊上驻守的匈奴部队力量十分薄弱。这对于霍去病来说,是个大好的机会。他率兵对敌突击,只用了六天时间,就攻下匈奴的五个部落。

这一天,霍去病又得到了新情报。千里之外的匈奴亲王卢侯,正命人抓紧时间修筑防御工事。

“这么着急,肯定不准备投降了呗!”霍去病踱了几步,盘算道,“等匈奴人修好了再打,岂不是给他们便利?要出兵,就是现在!”打定主意,他决定立刻发动攻击。

然而,一千里的距离并不算短。如何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又如何避开途中匈奴人设下的哨岗呢?

为了不让士兵们在行军中发出声响,霍去病让每个人嘴里都咬上一支竹箭,然后将战马身上的铁环和铃铛全都摘下。如此一来,既避免了马儿发出声响,又给它们减轻了负荷。就这样,军队一路奔袭,火速赶到了匈奴亲王的营帐前。

要开打了吗?并没有。

霍去病在等。

当他看到修建工事的匈奴人筋疲力尽时,这才终于下令,发动突袭。可惜霍去病千算万算,也有失策的时候。他知道匈奴人的身体是血肉之躯,却忘记自己率领的士兵也会累、会饿、会疲倦。奔波一千里,他们能支撑到现在已经不易!

眼见汉军体力不支,匈奴人趁机围了上来。情况变得非常不妙,胜利之神似乎倒向了敌人。

这时候,霍去病急中生智,直接朝匈奴王卢侯奔了过去。三招两式,就将卢侯斩杀。一时间,汉军士气大振。战士们趁对方群龙无首、慌乱之际,与敌人奋勇厮杀。霍去病不负众望,再次取得了胜利。他率兵歼敌八千余人,还抓到了浑邪王的儿子。

·再会匈奴,勇夺河西走廊·

同年夏,骠骑将军霍去病再次率军攻打匈奴,目的就是要收回河西走廊。一同出征的还有合骑侯公孙敖、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他们兵分几路,各自出发。原计划中,李广将与张骞会合,公孙敖则会与霍去病会合。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李广刚进入大漠就遇到了匈奴人的主力。而张骞虽说出使过西域,可在那没有GPS的年代,他竟然辨识不对方向,在沙漠中迷路了。张骞迟迟不来,李广只能硬撑,跟匈奴人打了两天,军队损失一多半。好在张骞最终还是找到了这里,匈奴人一看情势不对,这才撤退。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人也迷了路,他就是合骑侯公孙敖。

你知道酒泉名称的来源吗?

河西走廊打通后,汉武帝曾在这里设置了四个郡县:敦煌、武威、酒泉、张掖。这些地方,留下了许多关于霍去病的传说。比如酒泉的名称,就跟霍去病有些渊源。

相传,当年霍去病打到祁连山脉后,想要犒赏将士。他突然想起,汉武帝曾在临行前赐给他一坛美酒。可是,这么一小坛酒,怎么分得过来呢?

幸好,在当地有一条十分清澈的河流。霍去病灵机一动,将美酒倒在泉水里,让将士们每人都来饮用泉水,用这种方式同享了这坛美酒。从此,酒泉的名字就诞生了。

一连过去几日,霍去病在约定地点等了又等,还是没看到公孙敖。

“再这样等下去,得等到什么时候?”霍去病思考再三,决定不靠帮手,自己率兵深入大漠。

霍去病的决定是正确的,即使没有人相助,他和他的轻骑兵依旧所向无敌,一路攻打至祁连山脉,俘虏了匈奴的单桓王和酋涂王,以及匈奴小王、王母、王子等共59人,还俘获了匈奴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共63人。按史书记载,这场战役,他们共杀敌30200人,另有2500人投降。

经过这两次对战,汉朝终于夺下了战略要地河西走廊。这意味着,汉朝从此控制了通往西域的门户,荡平汉朝以西的匈奴势力。

不用说,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表现十分满意,表彰自然少不了,对他也越发信任。

·斗智斗勇,匈奴快到碗里来!·

汉朝收回了河西走廊,匈奴人则损失惨重。匈奴单于一怒之下,决定惩罚负责西边这块区域的两个匈奴贵族:浑邪王和休屠王。

“这还了得!”二人听说自己性命不保,整日坐立不安。

“要我说,”浑邪王猛地一拍桌子,似是下了很大决心,“咱们干脆向汉朝投降,保命要紧。”

“对对,就这么定了!”休屠王咬咬牙,点头答应。

谁知,两人这边刚商量好,匈奴单于却后悔了,觉得自己话说得太重。他一心软,休屠王紧跟着也说话不算数了。

“你不入伙,我就单干!”浑邪王一门心思要投降,谁也拦不住。他担心休屠王会将之前商量好的计划告诉匈奴单于,于是横下心,把休屠王杀掉了。

话分两头说。对于浑邪王要投降的打算,汉武帝是啥反应呢?

想想看,浑邪王虽然没有掌握主力军队,但手下兵力也算是人数众多。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能归顺大汉自然是好的。可要是诈降呢?半夜再来个偷袭,那可就变成引狼入室了!

汉武帝担心有诈,反复思索后,决定派霍去病去处理此事。

这年秋天,霍去病率大军渡过黄河,迎接浑邪王。

可惜,浑邪王想投降,但他手下的兵却不买账。他们远远望着霍去病的队伍,暗自商量着:“单于要杀的是浑邪王,又不是我们。大伙儿为啥要跟着他做叛徒?”

“对,干脆我们逃跑吧,到单于那里去!”

隔着黄河,霍去病看到匈奴中不少人纷纷逃走。他立刻明白过来:“这是有人不服啊!”

面对这种情况,霍去病到底该如何做,才能让匈奴人心甘情愿地投降呢?

只见霍去病一路策马飞奔来到了浑邪王的大营。他斩钉截铁地对浑邪王说,“帐外那八千多人,是不愿投降的将士,如要立威,当斩!”

两人联手处理好此事后,霍去病派人跟着浑邪王先行回到朝中。他自己则亲自率领浑邪王手下的匈奴兵,渡过黄河,日夜兼程向汉朝境内前进。

亲爱的小军迷,你看出这其中的玄机了吗?原来,霍去病让浑邪王先行离开,就是要让他手下众兵群龙无首。到时候,就算他们想在路上搞突然袭击,没人发号施令也是白搭呀!

·踏平沙漠,直抵瀚海·

如今,汉朝控制了河西走廊和祁连山脉。在这场长达几代人的与匈奴的战争中,汉朝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不过,匈奴人可不愿就此收手。他们把主力撤到漠北后,还想着怎么再打回来。匈奴单于身边有个叫赵信的人,这家伙立场十分不坚定,曾经投降过汉朝,后来因为被匈奴所俘,又重新投靠了单于。

赵信对单于说:“汉朝军队对大漠不熟悉,既容易迷路,又不适应环境。再加上路途遥远,还要准备粮草、水。咱们在漠北按兵不动,不信他们能千里迢迢越过沙漠。如果真打过来,也一定打不赢咱们。到时候,我们借着天时地利,就可以反攻了。”

千里之外,汉武帝听说了赵信的这番言论。当时,他鼻子都快气歪了。

“赵信这个东西,竟然看不起我大汉的精兵良将。不给你点儿颜色看看,还真以为朕怕了你!”

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下令,命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朝漠北挺进。在他们身后,还有几十万步兵和转运物资的人一同前往。

霍去病率兵一路奔袭,遇到了匈奴左贤王的军队。这一仗,汉朝军队歼敌七万多人,最终大获全胜。与此同时,卫青的军队打跑了匈奴单于。

霍去病一鼓作气,率领军队深入匈奴势力的腹地。当他们来到狼居胥山时,霍去病登上山顶,拜祭天地,又在山上立碑留念,以示此处纳入汉朝疆土。“封狼居胥”这一壮举,令大汉的版图又向外扩张不少。

此后,霍去病继续追击匈奴,直至瀚海才停下前进的步伐。

当时的瀚海,有学者说就是今天位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小军迷们,如果身边恰好有张地图的话,不妨看看从这里到长安的距离吧。相信我,这足以令你震撼许久。现在,你是不是更佩服这位青年名将了呢?

历史放大镜

后来还发生了一件趣事。在卫青、霍去病等一大批将领的努力下,匈奴人再也不敢进犯汉朝,匈奴单于更是躲在漠北不敢回来,导致当时竟然出现了“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汉武帝是个暴脾气,他见匈奴单于总不露面,有些不耐烦了。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亲自出征,来到大漠后派人跟单于放下狠话:“要打快打,不打赶快投降,别磨叽!”

猜你喜欢

卫青霍去病汉武帝
一代名将卫青:从奴隶到当朝驸马
霍去病之死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霍去病被摸得锃亮
树为何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卫青:一个骑奴凭什么能统帅全部汉军
古老的皮影戏
卫青胸中的冰与火
西汉抗击匈奴的青年统帅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