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广场的蟋蟀》:纽约最出名的音乐家

2017-02-15彭懿

金色少年(美绘小文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玛利时代广场塔克

彭懿/文

跟着彭懿读经典

《时代广场的蟋蟀》:纽约最出名的音乐家

彭懿/文

美国作家乔治•塞尔登的《时代广场的蟋蟀》,得过1961年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银奖。故事里有一位音乐老师,他是发现蟋蟀音乐才华的伯乐。他在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但是,我们是不是也不要让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得太过分了一点儿呢?”在这个故事里,塞尔登的想象力确实是“发挥得太过分了一点儿”。

柴斯特——一只从康涅狄格州乡下无意中坐火车来到纽约时代广场的蟋蟀。小男孩玛利欧发现了它,把它带回了爸爸妈妈经营的小报摊。妈妈让他扔掉蟋蟀,但玛利欧让它在一个火柴盒里住了下来。

晚上,老鼠塔克和猫亨利来了,它们发现柴斯特会用一对黑色的翅膀拉出美妙的音乐,是个天才。柴斯特发出的声音好听到什么程度呢?“就像是小提琴的琴弦被弓弦急促划过所迸发出来的声音,又像是竖琴突然受到挑动响起的琴音。仿佛在远离纽约的某个地方,一处翠绿的森林里,有一片树叶在午夜里穿过沉沉的黑夜,翩然落下,掉进灌木丛里——那声音就是落叶的回声。”

后面的故事,虽然都是围绕着这只奇妙的小蟋蟀展开的,但是故事分成了两条线,有点像“话分两头说”——一条线是玛利欧和蟋蟀的故事,一条线是老鼠、猫和蟋蟀的故事。故事里的蟋蟀、老鼠和猫都会说话,还常常从嘴里蹦出一些逗人发笑的话来(如“这段时间你一直都不可以假释出狱吗”“那可是我一辈子的积蓄啊”“你不想拉了,这岂不像太阳在说‘我不想照耀大地了’”“我想我只是有点儿9月的忧郁”)。不过,作者有一条底线,就是动物和动物说话,人和人说话,人绝对不和动物说话,人根本就不知道动物会说话。

蟋蟀、老鼠和猫,真是一组奇怪的组合。特别是那只名叫塔克的老鼠,爱吃又爱钱,活脱脱就是一个见钱眼开的市侩。但它聪明,鬼点子一箩筐,又富有同情心。正是它发掘了蟋蟀的音乐天分,帮蟋蟀打开收音机,让它开始接受正式的音乐教育。

我们看这本书,还会觉得异常亲切,因为在这个外国的故事里,出现了一个叫冯赛的中国老先生,他不但卖给玛利欧一个蟋蟀笼子,还请玛利欧吃了一顿丰盛的中国大餐。玛利欧觉得非常好吃,但老鼠塔克却有相反的看法:“那些中国人很会做些稀奇古怪的菜肴,比如用鸟巢做汤,鲨鱼鳍煮羹。搞不好他们也会拿老鼠来做道点心什么的。所以最后我决定,还是离他们远一点儿的好。”

塔克最后那句话还真是没有说错。

(本期责任校对: 王小北)

猜你喜欢

玛利时代广场塔克
练起来
美国 时代广场 特殊时期logo也要特殊对待
塔克 努力改变命运
时代广场的中国镜头
漫画
绿山墙的安妮(二)
信息时代
充分检查
塔克西拉佛教遗址发掘历程述论
汹涌澎湃的实力 Starke Sound 史塔克音响系统A7 MarK II/A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