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震专家欧进萍的四次重要选择

2017-02-15桑亚平文三毛

湘潮(上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抗震课题结构

◎桑亚平 文三毛

抗震专家欧进萍的四次重要选择

◎桑亚平 文三毛

欧进萍

在 2004年1月5日揭榜的中国工程院新增选院士名单中,44岁的我国结构监测、控制与防灾减灾工程专家欧进萍榜上有名,他是该院当时最年轻的院士。他的家乡宁远籍诗人郑国栋获知此一喜讯,特赋《院士》一诗。诗前小序云:

宁远一中毕业学生欧进萍,现为哈尔滨工大副校长,最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赋此志庆。

诗是这样写的:

桂苑人欢庆,北京喜讯传。

荣名归舜德,伟业乃妃贤。

凤翥龙翔地,桃芬李馥天。

时花开万朵,院士一枝鲜。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简表中,欧进萍关于“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贡献”一栏内容如下:

“在结构动力可靠性与地震损伤方面,建立了结构模糊随机振动基本理论,发展了结构抗风和抗震的动力可靠性分析方法,提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损伤分析和设计方法。

在结构振动控制方面,研制出4种结构耗能减振装置和3种智能控制系统。

在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方面,研制出5种长期监测智能传感器,建立了结构健康监测的试验与示范系统。

在海洋平台结构安全保障技术方面,建立了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与维修决策理论和大型应用软件系统,发展了平台结构冰振控制技术。”

这些专业表述于外行人而言不免艰涩难懂,但其学术价值却离普通百姓生活很近,甚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居住、行走过程中的切身安全。对于自己最突出的学术成就——“结构抗震”,欧进萍的表述很“生活化”:就是对运行中的建筑工程的生命健康状态进行监测,以抵抗大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再形象点说,比如新松花江公路大桥建设工程,就应用了这项技术。而提高大桥的生命健康水平,实质是提高百姓生活的安全系数。在2005年第二届结构控制与健康诊断国际会议上,欧进萍的成果被公认“代表了亚洲水平”。

欧进萍,1959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宁远县舜陵镇黄泥坝村。

在欧进萍的奋进历程中,有4次至关重要的选择,决定了他迥异他人的人生。

★ 第一次选择——立下远志,走出油灯世界

欧进萍聪颖早慧,5岁时就开始上小学,因学习成绩好,连跳两级,这在同龄人中实属罕见。中学时,他在数学、物理和外语竞赛中常独占鳌头。

欧进萍喜欢读书,那时的书少,不论谁到城里办事,他都托他们给自己带书。晚上,母亲在忽明忽暗的油灯旁一针一线地缝补衣服,他则在油灯下一页一页地翻看书籍。就是在这盏油灯下,他了解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原来,电灯已经问世了一个世纪,而家乡还是油灯世界。从那时起,他就被自然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革所吸引。也就在这时,他产生了当科学家的念头,立志在自然科学上干出一番事业。

他14岁修完高中学业,毕业于宁远县第一中学。当时,国家还没有恢复高考制度。他一边在家自修数理化课程,一边犁地挣工分,以分担九口之家的生活负担。因年龄小,他犁地时常被绊倒,但倔强的他从不气馁,爬起来继续干。

因为他秉承了父母宽厚和勤劳的天性,后来有幸被一个电站招为电工。在电站工作的一年中,他勤奋刻苦。作为工人,不仅能把输电配电图画出来,而且能够对整个系统进行检修、维修,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一次事故检修中,他解决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得到了“文革”前大学毕业的技术人员的称赞。

16岁时,他被推荐到湖南省重点高校湘潭大学学习。走出那个童年的油灯世界,到城里上大学,这是欧进萍人生的第一个选择,也是他踏上求学之路和教学科研之路的起点。

欧进萍应邀出访日本,与日本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并合影

★ 第二次选择——备尝艰辛,做了双份硕士课程

1979年,欧进萍考入武汉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读硕士。一入学,他就规定自己:一定要用最少的时间,学到最多的东西。因研究生宿舍不限制熄灯时间,所以他每天都学到很晚。第二天,又很早起来去教室看书。他总结了一套调节自己的方法:早晨精力最好,用来读书,背外语,看书疲倦了就抄笔记。南方的热天漫长难耐,每当困倦和疲乏袭来时,他就用冷水浴和抹风油精的办法刺激自己,强制自己保持兴奋。由于早晚轮番与书搏斗,导致他患了神经衰弱,在学完基础课时,不得不休学回家养病。

欧进萍在家休息时,读了《概率论》和《泛涵论》等数学领域比较深的教科书,并做了大量的习题。在此期间,他对“结构动力可靠性分析”这个结构工程理论前沿课题很感兴趣。这个课题是结构动力学的重要研究课题,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刚刚起步研究,“文革”时期又中断了。封闭10年之后,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内仍无人问津。当时,他有一个愿望,想一步跨到前沿课题上。他摸清了这个课题的状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做好了研究这个课题的一切准备。返校后,他向导师汇报了选择这个课题的想法。导师认为他简直是异想天开:“这个课题难度很大,涉及的领域广。有多少学者都不敢涉足。如果你选择这个课题不但身体会垮,而且成功的希望等于零。”当时导师给他选了“钢筋混凝土带肋板的实验与理论分析”这个课题。他实在不想放弃那个让自己迷恋并已着手研究的课题,但又不好违背导师的意愿。想来想去,他决定“脚踩两只船”。他坚定了两个课题都要做成功的信念,开始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研究工作,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毕业时,果然两个课题都成功了。他把导师给他的课题研究得很深,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上;他自己选择的课题也写出了8篇论文,使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有了重要的进展,为结构的动力可靠性分析和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1982年,欧进萍带着这些研究成果,参加了国内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结构抗震理论新发展会议。会上,他报告了这个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专家们对他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很高评价。当时他只有23岁,是我国最年轻的、也是最早从事结构动力可靠性分析研究的带头人之一。从此,他在这个领域开始了更高、更广、更深的研究。

★ 第三次选择——立足国内读博士和做博士后

1985年,欧进萍考入哈尔滨建筑大学读博士,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结构力学专家王光远教授。他仍以读硕士时的拼劲和韧劲,奋力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也就在这时,人生中的又一次选择摆在他的面前。

1986年,中欧地震工程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26岁的欧进萍,是年龄最小的特邀代表。在这次会议上,他宣读了论文《地震地面运动的模糊随机模型》。这篇论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在随机地震模型的基础上合理考虑地震强度和场地类别的模糊性的观点。对这个新观点,国外专家们很感兴趣。会议间隙,日本丰桥大学土木系主任林栗荣一教授来到他身边,热情地拉着他的手说:“好!欧先生这样年轻,很有前途。我对您的论文非常感兴趣!”接着,林栗荣一向他提出了一些有关论文的学术问题,他一一准确地作了回答。林栗荣一大喜过望,恳切地邀请他到日本去读书,到林栗荣一的实验室去工作。

不久,欧进萍接到了林栗荣一从日本寄来的信。林栗荣一热情而迫切地为他赴日设计了3个具体方案:第一,到日本读博士;第二,到日本读第二博士;第三,到日本做博士后。这3个方案,欧进萍可任选其一。欧进萍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安心在国内读博士。因为当时他正忙于一个国际前沿课题的研究。他已经下了决心要完成这个课题,填补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空白。如果他走了,研究课题就会中断,国家就会受到损失。他认为:国内本来有能力培养国际水平的博士,为什么要放弃国内的研究非到国外去不可呢?

读博士期间,欧进萍选择了“模糊随机振动”这一崭新课题,经过3年的努力,出色地探索了这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应用价值的研究领域,创立了模糊随机振动的基本理论和抗震结构的模糊随机振动理论,提出了动态模糊集的函数生成集的定义及模糊微分方程的基本解法。并把静态模糊集合理论发展为动态模糊过程理论,解决了结构工程、结构动力学和模糊数学方面的一些具有开创性的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

后来,欧进萍仍立足于在国内做博士后,又推出了“动态模糊”和“模糊随机响应分析”基本理论。这些具有开创性的理论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在力学和数学两个方面创立了新的分支学科。更为可喜的是,这些理论都已得到应用。

★ 第四次选择——坚定信念,事业定位在祖国

1989年,欧进萍在美国旧金山的第五届国际结构安全度与可靠性会议上,宣读了论文《抗震结构的模糊随机动力可靠性分析》,受到来自4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专家的瞩目,获得“开辟了结构力学的新领域,对完善结构和抗震设计有很大推动作用”的赞语。之后,他被邀请在美国密苏里罗拉大学讲学和短期合作。在美3个月,他高效率地写出了5篇论文,在美国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时,国际原子能结构力学协会主席、东京大学柴田碧教授高兴地邀请欧进萍去日本工作。在美国,柴田碧不断地打听和跟踪他的去向;美国地震中心主任、纽约巴发拉大学T.Soong教授找他谈话,极力挽留他;还有人要帮他到加拿大定居。世界著名结构力学专家、密苏里罗拉大学美籍华人教授郑毅在此期间与他长谈了10多次。郑毅从美国给他的导师王光远打电话,并急切地恳求说:“欧进萍能否在美国工作两年,我们非常希望与他合作。”王光远表态说:“这完全取决于他自己。”

当时,欧进萍如果留在美国,他可以拥有依山傍水的别墅,拥有丰厚的薪金,还可以拥有先进的实验环境,自己的事业也可以得到很快的发展。但他当时正从事霍英东教育基金的资助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如果他选择美国,中断这些研究,必然会影响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速度。于是,他给国内的导师打电话,告诉他:“我不能拿国家奖励我的钱买出国飞机票,我国内的事还没有做完,我的事业在祖国。”话筒里传来导师激动得有些发颤的声音:“进萍,我支持你的选择……”

欧进萍选择了祖国的事业,祖国也给了他许多荣誉。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研究基金和研究一等奖;“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和“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等。

欧进萍曾先后担任哈尔滨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哈尔滨建筑大学副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2006年4月至2012年8月,还担任了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副部级),现为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力学、海洋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深海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主要著作有:《结构随机振动》(与王光远合著)、《结构振动控制——主动、半主动与智能控制》、《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理论、方法与应用》(与段忠东、肖仪清合著)、《结构可靠度:荷载与抗力系数设计方法》(与段忠东合著)等。

猜你喜欢

抗震课题结构
漾濞书协抗震作品选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论结构
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
论《日出》的结构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他成了抗震抢险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