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
2017-02-14尚京
尚京
北风凛冽,城里的人,裹紧了棉衣,穿梭在钢铁与楼宇之间。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都市人大概如是,背后有一站又一站的定格,远方招摇着无尽的诱惑。奔波、奔波,独漏掉身旁的景色——冬幕之下,那亲切的济南府,和他温厚的性格。
现代工业下,春秋轮替不改,变化却是不多。发展与建设的征途上,街景遮蔽了风景,很快又被灯光和招牌湮没。满目琳琅,刻意为之者居多,堪乎刹那光影,却难担起一座城市的性格。济南不同,在求高度,比速度的今天,他仍有自己的模样。正缘此,这座不大的老城,依旧鲜活。
济南冬夏漫长,春秋不显,只用一街飞絮、一山红叶,太极抱球似的,虚步分手,交错而过。收放之间,夏似骄阳,热情如火,岁至隆冬,一腔豪迈,共伴温厚漫遮。冬天的济南,出世是大于入世的。
我们的祖先,讲敬天法地,讲自然无为,先哲们不懈为学,育化中庸之道。冬天的济南,便颇具中庸之格。他像一位身着长衫的长者,有些年纪,惯看富贵荣华、风波坎坷。迩来百代兴废,我自挺足胸膛,就那么不疾不徐地来了。
数九寒天,望故国旧都,大雪如盖,肃穆庄严。下江南水乡,日光倾泻,灵动活泼。此二者,盖不属济南长项,可他不偏不倚,胜在兼济。一片不及迁徙的候鸟,被烈风刮来,织绘着夕阳下的黄河,浮动的冰凌冻透了双脚,它们扑棱着,寻得几处小清河边的旧窝,便住下了。这里虽比南方冷些,可却比北边的风土温暖许多,更留人的,是那熟悉的黄土,毕竟,只有含着故土的气息,才能安睡温热的小窝。鸟如是,人如是。
济南的冬天,在山,在水,在湖旁,在市井小巷。
大明湖边,四处城门小楼,仅剩了北边的一座,老城片区的民居,错落在湖畔南岸,冬天别有一番景色。泉城之味,就藏在那晨雾蒸腾的砖瓦民居里。青白石板下,泉脉流淌,朱红大门前,曲水涓涓。早起的济南人,哈一口热气,暖了暖手,顺着泉水归处,往大明湖晨练去了。冬天的晨练,最是那一口气要紧得很,可他们就是要喊出来,迎着晨风送来的水声,呐喊出来,直像是,把那佛山倒影都震散了,才见得色。若是走街串巷,许还能遇见几处门挂铃铛的住户,冬天的风,气大力猛,把平日里轻歌浅唱的风铃,晃得猛烈。本来疾劲的风声,和着几点脆响,倍显悠长。泉城小巷,曲折胜羊肠,不见一丝萧索。阳面的院墙,侧立上几棵白菜、大葱,那是老济南们过冬必备的功课。院墙上的瓦楞,还留着几点白雪斑驳,暖阳泼来,顺檐滑落,沿着砖缝儿,钻进去了。她从泉中来,又顺泉汇进池子里,一时蒸腾为云,旋即凡尘洒落,这是水的一生,也是一座城的轮回。济南人生在泉边,长在泉边,离不开泉,而泉,又离不开水。我想,泉,大概是最无为而为的水吧,那泉城之人,对于“上善若水”的道理,想必也是体会更深、更亲切的。
慢,是一种性格。慢下来,便有了热闹,有了温暖。而这,实在是冬日最宝贵的。大米在济南,很少用来做粥,它们专与把子肉搭伴。豆腐脑虽鲜,总嫌余味太短,少了几分厚重。北风冷,唯有甜沫儿,才够满足。一碗甜沫儿,蒸着热气,五味俱齐,食材丰富,却很少要勺子来帮忙。最好的,是端起碗来,大动喉结,豪饮一般,热辣辣的嗓子,通体畅快,方能满足北方爷们儿整晚的夙愿。若是不饱,再要上几根油条,也就添足了油水。吃美味的早点,大概都要排队,上了年份的摊档,若仍是老济南掌着门面,总要多问一两句,咸淡、稠稀都得合你的心意才行。这买卖之间,断不了的,是邻里间的家常,内容千奇百怪,很是有趣。若排队时间长了,老板也通人情,盛得满溢,免个零头,都是常见的很。这样热闹的市井,再冷的风,也吹不进,因为它够温暖,也够厚道。
有人指摘他的交通,也有人认为他过于钝感,可正是这样的济南城,才让生活更有味道,才让冷风中的人,犹感温热,才造就出这座城独有的风景。冬天之于济南,豪迈、温厚,他挡下寒气的侵袭,渐染出的,是热爱生命的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