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寒交迫的“宣汉大地主”及其朋友们
2017-02-14
佃房的“大地主”
1930年秋冬之际,一对年轻夫妇来到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城东,在二马路北头靠近苎溪河上万安桥(俗称万州大桥)一家兼作栈房的小杂货店“兴盛和”,佃了房间住下。男的身材魁梧,气宇轩昂,自称是宣汉大地主,在下川东一带做鸦片生意,要杂货店老板今后帮忙收转信件。他,就是中共四川省委常委、下川东特委书记项鼎(又名苏爱吾、苏幼农,四川邻水人)。那年轻女子是专门调来与项鼎假扮夫妻的,她是一年前由中共川东特委创办的红色学校重庆高中里有名的学生领袖杨锡蓉。
不久,一对老实巴交的年轻夫妻带着个小兄弟在另一条街佃了一家私房住下。这也是假扮的一家人。扮作丈夫的是中共下川东特委组织委员冯庆兴,曾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四川行委副主席;扮作小舅子的是共青团下川东特委书记李忠义,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共万县县委书记;扮妻子的是万县城外驷马桥火柴厂的女工“张大姐”。
在一马路一家裁缝店楼上,也住进了一个矮壮汉子,他是中共下川东特委兵委委员兼交通站长吴季霞。
后来,中共下川东特委军委书记陈劲言被捕牺牲。假扮其妻子的中共下川东特委宣传委员熊曼西,就转移到城外驷马桥火柴厂当了女工,脱下假扮陈劲言“太太”时穿的夹大衣,换上“张大姐”给她的工人服,住到了工人的窝棚里。
还有两个下川东特委干部,则同那些下苦力的工人们混在一起,住进了长江边上的简陋棚屋,他们是诸友勋和苏乃平,万县县委建立后分别任县委组织委员和工运委员。
在陈劲言被捕牺牲后,假扮项鼎妻子的杨锡蓉由省委另调了工作。共青团四川省委特派员余治平带着项鼎的妻子、原在中共四川省委秘书处工作的黄梦谷来到万县,余治平参加下川东特委领导工作,黄梦谷担任万县县委秘书。项鼎夫妇和余治平以及小交通员王牛儿又扮作一家,在城内四方井街上租了一家鸦片商人的房子作为下川东特委机关。
克己奉公的党员
当时,下川东特委党员们的生存环境十分艰苦。自称“宣汉大地主”的项鼎后来回忆说:“当时我们生活困难到了极点。我的手表衣服都当光了,只剩下一床被子,一张床单,都快过年了还穿两件单衣。余治平来时,他穿的夹袍,于是我出街就穿他的,他则坐在床上披着被子看文件,写工作计划,写报告,写给各县的指示……而且顿顿吃稀的,4个人买两斤芋头,掺半斤米或面,煮一锅糊糊,撒点盐,没有菜。我们都关上门吃,怕房东看见,还不准喝得响,以免房东听见生疑。我们夜间工作,睡得很晚,经常饿得肚子叫;觉也睡不着,因为长期没吃油水,况且晚上总是吃不饱。因为饭少,就互相推让,我爱人和牛儿照顾我们两个男人工作多,又要在外面跑,就说他们吃饱了;我们也照顾他们是女同志和小孩子,也抢先放碗筷,说吃饱了。其实大家都是假装的,所以一到晚上十一二点就饿得厉害。”
其他几位干部生活也一样的艰难,特别是诸友勋和苏乃平,一则因为没有家眷,二则因为特委拿不出那么多押佃钱,他们只得到长江边鸡毛店去住宿。项鼎后来回忆说:“那是一种用竹子搭的临时性棚屋,涨大水时可以拆走,白天卖饭,晚上宿客。住的一般都是下苦力的:船夫、拉纤的、拉车的,还有跑江湖的、卖艺的、算命的、卜卦的,三教九流都有,也有做小生意的或过往的船客。住在这里也有个好处,一是价钱便宜,几个铜子住一晚;二是没有门牌号数,晚上不登记不查号(一般旅店都要查)。”
诸友勋、苏乃平拉车结识工人朋友,秘密开展工人运动。小交通员王牛儿刚来时没接上头,也住在这种鸡毛店里,靠卖纸烟度日。
其实,下川东特委并不是完全没有钱,当时中共四川省委建立下川东特委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他们筹措经费。他们主要通过长期坚持在川东领导农民武装斗争的王维舟,用“打土豪”的方式从地主豪绅手里收缴一些鸦片、银耳(当时称作黑、白二金)等贵重物品,拿到万县变卖成钱,资助省委。就在陈劲言牺牲后,项鼎还派吴季霞去了一趟重庆,给省委送了一笔钱去。这些钱,说好是给省委的,他们就一个铜板也不会动用,宁可自己受穷,这就是当时共产党干部的克己奉公精神。
下川东特委是四川省委的派出机关,其干部算得上是大官了,但这些干部却过着这样的苦日子,这是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的。若无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是显然不可能坚持干下去的。
临危受命的川东特委
当时中共四川省委的机构设置有这样一个惯例:省委在重庆时,便在成都设立川西特委;省委在成都时,便在重庆设立川东特委。这样是为了便于在交通、通讯都很困难的条件下能使全川各地大致上得到统一指挥。在1930年底,省委设在重庆时,在万县建立了一个下川东特委,这跟当时的客观形势是有关系的。
一是因为前段时间贯彻“立三路线”,各地盲目举行暴动,结果导致地下党组织大暴露,遭到大破坏,为了尽快恢复发展下川东各县(梁山、万县、忠县、达县、渠县、万源、石柱、丰都、宣汉、大竹、云阳等地)遭到破坏的党、团组织,建立和发展下川东革命武装力量,有必要设立一个能就近指挥下川东地区的领导机关。二是为了在下川东设立一个为经费奇缺的省委筹集钱款的据点。三是为了建立中共中央与四川省委之间的交通联络中转站。当时中共四川省委与中央之间的通讯联络十分困难,靠邮寄,有被查获或丢失的危险;由专人送,又因“蜀道难”,费时费力。这时,中央已有了派驻武汉的机构——中共中央长江局,中央的文件信函可以由汉口或宜昌入川轮船上的水手带到万县。四川省委在万县设立一个中转站,便可以较快较可靠地与中央保持联系了。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实习编辑:陈奡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