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新的使命不变的情怀

2017-02-14尧雨

神州学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联法学爱国

尧雨

1902年,清末名噪一时的清流党党魁李鸿藻的三公子李石曾,作为驻法公使孙宝琦的随员来到法国,成为中国留法第一人。1909年,在巴黎创办豆腐公司,又让李石曾成为了在法创业第一人。豆腐公司的成立,不仅将中国特色的传统饮食介绍到西方,更由此引发了一场“留法勤工俭学”的热潮。仅1919年-1920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有1700多名中国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成为留学史上的一大壮举。

如今,距李石曾第一次踏出国门已逾百年。百年间,一代又一代的留法学人中涌现出众多对中国影响甚巨的伟大人物。这其中,有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陈毅这样令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严济慈、钱三强、吴文俊、汪德昭、王洲这样堪称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奠基人的杰出人才;有王力、侯外庐、盛成这样的著名社会学家;也有巴金、钱锺书、艾青、徐悲鸿、吴冠中这样享誉国内外的文学、艺术大家。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推动着中国追赶世界的脚步。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作出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我国出国留学事业开启全新的一页。紧接着,1981年自费出国留学政策放开,1985年国家取消“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由此,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又一次出国留学热潮的序幕正式拉开。

而法国,因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发达的科技、深厚的人文底蕴,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学生学者主要的留学目的国之一。到1986年底,中国在法留学生和进修人员已达1600余名,分散在法国近40个城市,就读理工、经济、农业、艺术及社会科学等专业。

当年的留法勤工俭学会早已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然而留法学人爱国、爱乡的传统却未曾改变。如何凝聚这1600余名旅法学人的爱国之情,使之真正发挥力量?1986年12月27日,李培林等中国留学生发起建立全法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简称“全法学联”),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30年来,全法学联和所有留法学子一道见证了中法关系的持续健康向好发展,也成为促进中法友谊不断加深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从中法签署第一个民用核能合作协议,到空客A320总装厂落户中国,全法学联和所有留法学子一道推动并受益于中法之间教育、文化、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从江泽民主席、胡锦涛主席、习近平主席先后访法,希拉克总统、萨科齐总统、奥朗德总统先后访中,到2015年一年之内中法两国元首、政府首脑频频互访的历史性时刻,都少不了全法学联和所有留法学子的爱国身影。

据中国驻法国使馆教育处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法留学生总数早已从30年前的1600余人发展到超过4万人,涉及的学科范围涵盖了理、工、农、医、文、法等各个方面,还有不少留学人员从事交叉科学和边缘科学的研究。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模样,新的形势也赋予了新一代留法学人新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如今的中国,不仅仅是要追赶世界,更希望与各国携手并进,共创繁荣。这就需要世界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这也是为什么习总书记希望新一代留学人员能够“当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全法学联成立的30年中,也见证了一批批留法学人的成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医学家陈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社会学家李培林,国家航天局原局长、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航天专家孙来燕,科技部原副部长、自动化专家马颂德等,都是这30年来留法学人的杰出代表。如今,大多数留法学子学成归国,他们如同自己的前辈一样,在各自的领域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同样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在法国的各行各业,也能看到一批批杰出的留法学人活跃的身影,他们早已不是当年震惊于西方先进社会的青涩模样,而是以中国人特有的勤勉和智慧震惊着法国。他们在以各自的方式,构建着中法之间合作的桥梁,践行着习总书记对他们的期望。

百年时光流逝,一代代留法学人的身份、境遇和使命都在随时光不断变换。而不变的,始终是那一腔爱国情怀。

猜你喜欢

学联法学爱国
吉林学联学生会组织深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湘南学联绽放永不凋谢的初心之花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法学
港大宣布退出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