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中:全市一盘棋 城乡一体化农村孩子凤凰归巢 城镇学校不再拥挤

2017-02-14史进智

山西教育·管理 2017年8期
关键词:晋中全市城乡

文 史进智

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正义、提升民生福祉、办好公益事业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晋中市积极应对城镇化和二孩政策给义务教育带来的挑战,大力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措并举破解义务教育择校热、城镇学校大班额等问题,较好地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市呈现出“农村孩子凤凰归巢、城镇学校不再拥挤、城乡教育均衡协调、教育改革充满活力”的良好态势。全国24个省市百余个考察团前来考察交流,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一、围绕破解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从优化改革思路入手,全市一盘棋实施“四化两改三保证”模式

一是问题倒逼改革。过去一段时期,晋中和其他地方一样,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影响,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加之群众盲目择校,导致城镇学校因人满为患而为难、乡村学校则因人去楼空而为难。“两难现象”背后隐含着公平正义、民生福祉、和谐稳定等社会问题,是社会问题在教育上的集中反映。

二是思路引领改革。十年来特别是被国务院确定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市以来,晋中市坚持问题导向和民生导向,按照“全市一盘棋,城乡一体化”思路,以市统筹、顶层设计,构建了“四化两改三保证”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模式。“四化”,就是学校建设标准化、教师交流制度化、教育管理规范化、教学手段信息化;“两改”,就是改造薄弱学校、改革高中招生制度;“三保证”,就是保证贫困生不失学、保证学困生不流失、保证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三是目标牵动改革。市委、市政府把率先实现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要的民生目标,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制定了“三步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即2010年实现初步均衡,2015年实现基本均衡,2018年实现优质均衡。全市上下咬定目标不松懈,坚定信念不动摇,一步一步推动目标落实,2015年11个县(区、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比全省提前3年、比全国提前5年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目标。2011年、2013年,省政府和教育部先后在晋中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晋中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做法被教育部称为“晋中模式”。

二、围绕破解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从校舍和设施建设入手,坚持一个标准改善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

一是统筹推进城乡校舍标准化。晋中83%的国土面积是丘陵山区,过去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现象十分突出。着眼解决城市学位紧缺、农村学校分散、配置标准不高等问题,我们确定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以“三个结合”推进城乡校舍标准化:坚持把学校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合理布点、适度扩容,新改扩建了一批城区和县城义务教育学校;坚持把规模办学和方便就读相结合,118个乡镇都办有标准化初中,人口稀少地方建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交通不便、群众有需求的山区保留了教学点,并创建了寄宿制学校,有效化解了就近入学和规模办学的矛盾;坚持把校安工程和优化学校布局相结合,新改扩建学校784所,实现了校安工程全覆盖,城乡校舍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目前,全市已经形成近1000所义务教育学校(包括教学点)的格局,其中分布在农村的校数占到69%,在农村就读的学生占到47.5%,城乡之间保持了相对合理的办学规模。

二是持续加强教育装备标准化。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点是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标准化学校。围绕装备标准化,我们开展“标准化配套系列年”活动,连续实施了标准化操场建设、课桌凳更新、图书配套、实验室和教学仪器配备、寄宿生食宿条件改善、音体美器材补充等工程;实行农村薄弱校改造计划,实现了校校标准化“全覆盖”;推进教育信息化“全覆盖”,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近五年,全市投入资金50多亿元,进行标准化校园、标准化校舍和标准化配套建设,所有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实现了校舍达标、功能完善、配套标准、提档升级,办学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三、围绕破解“择师”“择校”和“择班”热点问题,从制度创新入手,为城乡每一名孩子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

一是围绕解决师资不均衡形成的“择师热”问题,推行了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择校的实质是择师。为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市委、市政府出台《晋中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推进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开展校长、教师交流任职、任教工作。通过“城乡学校联盟式交流”“城市强弱学校捆绑式交流”等方式,全市实现了万名校长和教师大交流,有力促进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理念、学校文化、教学方式的融合提升。

二是围绕解决初中发展不均衡形成的“择校热”问题,推行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100%到校政策。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具有导向性和挑战性的改革。我市从2010年起,启动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100%到校政策。明确规定,择校生不得享受到校指标。教育部门在下达指标时,实行“绩效分配”。今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中考制度改革试点市之后,我们进一步探索优化指标分配机制,将70%的指标作为基础性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学校;将20%的指标作为评估性指标,对综合评估结果优秀的学校,在分配指标时予以奖励;将10%的指标作为倾斜性指标,重点扶持新建学校和农村边远学校。实行“721”指标分配模式,既要支持薄弱学校建设,又鼓励所有学校平等竞争,做到“造峰抬谷”,而不“削峰填谷”。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100%到校政策的2010和2011两年,仅市县城区学校就有1万多名择校生回流,规范了招生秩序,稳定了薄弱学校生源,解决了择校、大班额和乱收费等问题,调动了所有初中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也为每一名初中毕业生提供了享受优质高中教育的均等机会。

三是围绕解决择校择班等热点问题,推行了阳光招生和均衡编班制度。近年来,我们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严格落实“就近、划片、免试、分配”的政策,彻底扭转了找熟人、托关系、交赞助、抢生源、乱招生的局面。从2009年开始,对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学生实行电脑配位、随机编班,并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和媒体记者的现场监督,彻底消除了重点班和关系班,保障了学生、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为每一名城乡孩子提供了公平、优质的入学机会。

通过一系列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践,全市城乡教育教学质量差距明显缩小,优质高中下校指标录取分数差距明显缩小,初中教育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和校际差别明显缩小,晋中的百姓从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教育改革发展“红利”,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由起初的71%上升到现在的97.2%,教育改革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已经在晋中大地呈现。

猜你喜欢

晋中全市城乡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晋中市委统战部调研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
加快培育百亿企业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
晋中:率先出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5条”
城乡涌动创业潮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