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舞美设计中的创新与亮点

2017-02-14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高挂姨太红灯笼

李 彬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 210023)

解读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舞美设计中的创新与亮点

李 彬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 210023)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之所以成功,在舞美方面上的大胆设计与巧妙运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总导演张艺谋,作为一名电影导演,他为什么会选择跨界合作,这正是观众所期待看到这部舞剧最大的亮点。它之所以吸引观众的眼球,肯定是“张导”最擅长的“视觉传达与舞美设计”。电影和舞剧之间共通之处就是剧中场面的视觉传达与造型设计,不用多想就知道此作品必然发挥大导之笔的威力,恰恰也是舞剧中所呈现的创新与亮点。

创新;亮点;视觉传达;舞美设计

引言

在这部舞剧中对舞美设计的创新与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不仅承担着剧中创意的体现,而且还成为情节递进的桥梁,创意通过舞美设计来体现,舞美设计则充分展现创意的精彩与巧妙,让观众顺其自然地从剧中去发现内容情节这一过程中的“创新”与“亮点”。当舞台大幕缓缓打开,剧中的老者走到台前,手中拿起点灯的龙棍走到一盏红灯笼面前,随着龙头一闪,这满台的大红灯笼一排排被点亮,从视觉传达来看这满台的大红灯笼不仅起到装饰节日气氛的效果,还瞬间将这个深宅大院主人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显现出来。舞美设计上对“大红灯笼”的大胆巧用其实包含两层意义:一是“点题”,二是“营造该剧应有的时代氛围”。如果说“大红灯笼”作为中国传统民俗符号在此刻具有双重隐喻性,即象征着“权利”与“威望”;那么之后由四块挡板形成的“中式花轿”也暗藏此意。在情节推进下众家丁手拿“四块板子”瞬间将三姨太紧紧包围住形成一顶轿子,顶盖从天而降在最后形成。序幕中的“红灯笼”和“大花轿”看似外表喜庆之物,其内核已显露悲剧的开启,看似简单明了的创作手法,却显得意味深长。凝练的转场,让情节交代与递进瞬间得以完成,相当于“镜头语言下的场景切换”,体现出导演在舞美设计上的大胆创意与巧妙构思。

一、视觉传达的红色力量

可以说“张导”在这一场把红色用到了极致,红色不仅渲染了张灯结彩的热闹婚礼,同时又将老爷和三姨太的洞房花烛夜也极其夸张地表现了出来。当然,舞美设计的创意也是大胆奇特,剧中强烈的人物矛盾冲突关系,在紧张的情绪氛围包裹下,始终让观众跟随剧情起伏跌宕。

(一)大型舞美装置“隔扇门”的巧用

首先从舞美设计上入手,窗户形状的大型舞美装置幕墙从天而降挡住演员与观众,舞台空间的营造也格外巧妙,从跪拜天地的祠堂,到瞬间跃入的卧房,这一系列设计都是导演所采用的虚化手段,通过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谚语“一捅就破的纸窗户”来表现人物关系,以及情节事件发生的效果。此时舞台之上,观众只能看到演员的剪影(相当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皮影戏),当老爷强暴三姨太就要得手之际,三姨太突然冲破纸窗户逃了出来,老爷随后追出,然后是一次次冲破的跳进跳出,老爷始终在身后追逐,此时的“纸窗户”发挥了双重作用,一则是对权利的反抗,二则寓意三姨太作为弱势的一方如这“纸窗户”一样不堪一击,视觉传达的冲击力非常强烈。

(二)具有象征意义的舞美设计“大红绸”

老爷的“行为”完全呈现出人类在“欲望”面前的真面目。最终,老爷将三姨太摁倒在地的一刹那间,舞台后区一块鲜红的大红绸铺天盖地般向二人涌来,就像身体内所迸发的赤红血浆将其淹没,此时舞台上所呈现出的新婚初夜如野火般映红了大地,三姨太慢慢地钻出红绸身体痛苦地蜷缩在一起,再次印证了“张导”在视觉传达上的推陈出新。

二、舞美设计中对传统屏风的创新运用

在该舞剧中,视觉传达所发挥的作用不只是浓墨重彩的颜色搭配,还包含了舞美设计中布景与装置的运用,这些都为该剧的呈现增添了创新与创意。例如序幕中映入眼帘的红灯笼铺满整个舞台就极具装饰性,拥有分割时空及表演空间的硬景装置“隔扇门”“屏风”等也是全方位多功能的为推动情节和深刻揭示人物内心情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屏风”被赋予空间划分与装饰的功能

“屏风”在传统生活中,也只是具有划分室内空间和装饰性的功能,而在舞剧中对“屏风”的使用则更多赋予了舞台叙事的能力,通过舞台时空的自由转换,观众好似在欣赏热闹异常的外部空间,实际则透视出不为外人所知的内空间,这一切的效果都归功于舞美设计对“屏风”的巧用。舞剧中当众人全部落座开始看戏时,三姨太看着眼前的一幕表面上风平浪静,然则内心是翻江倒海,痛不欲生。当众人陶醉于戏中时,她则悄悄地溜进后台。此时舞台两侧的屏风慢慢由外向内而合,表演时空由台前转入台后,此般情景则呈现出“前台唱戏,后台叙情”的交叉时空表演。

(二)屏风之巧用被赋予“瞬间移动的镜头”

舞台上的“戏中戏”着实冲击着观众的感官司,“屏风”之巧用被赋予“瞬间移动的镜头”功能,也是宏观语言到微观表演的切换,这样的表现手法,确实让人感到意外之喜。此刻躲在一旁的二姨太正偷窥着后台的“他们俩”,这也是她的第一次窥视,而之前的一幕则是剧场观众的集体性窥视,眼前一幕则是戏中人“窥视”戏中戏的情节。在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众多事件的交织下,除了要合理安排情节以外,更重要是考验导演实际驾驭舞台表演的能力,那么应充分发挥舞美设计在剧中所承担的最大作用,通过多视角多维度的表现方式更精彩地诠释出该舞剧应有的独特魅力。随后在众演员吆喝着“打麻将”的画外音中场景开始转换,此处并没有大跳怎样打麻将,而是将它作为一个楔子,是引出下个场景的一次情节铺垫。在整个演出中场休息环节,舞台大幕上呈现出一幅画,描述了老爷和其他太太们打麻将的时候,在屏风后面正躲着偷情的三姨太和戏子武生的画面,屏风所折射出的“戏中戏”果然妙哉!

(三)“屏风”布局舞台空间中的虚实关系

下半场一开幕就呈现出刚才中场休息时大幕落下的那幅画,舞台正中央是偷情的三姨太和戏子“武生”,右后面是打牌的老爷太太们。此处舞台上呈现出两个时空,一个是老爷打麻将的“虚”空间,也是整个环境的背景。另一个则是三姨太与戏子“武生”叙情的“实”空间。就是因为在同一时空下的舞台上,当导演有意将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展现出来,而“虚与实”的情节表现,在强化人物情感张力的基础上形成二者的强烈对比。暗中观察的二姨太又进行了第二次“窥视”,可以清晰看出剧中的精彩之笔就是二姨太告密,舞台空间的虚实关系又再一次进行转换,如前面所提到“瞬间移动的镜头”,舞台表演空间从远景到近景,观众看到的画面则是“小人得志”的二姨太在自己“隐秘空间”(闺房内)喜出望外之情,让丫鬟们拿来她的新衣和首饰,显示她此刻的激动喜悦之情,可是最终她并没有得到老爷的宠爱,愤怒之下她点燃了这满院的红灯,最终她也被老爷关了起来。此处只是做了情节交代,但能清楚看到导演在推进情节发展的同时,将人性扭曲的心理状态赤裸裸的表现出来。

这正是“张艺谋”导演专业特长的优势所在,整部舞剧能强烈地感受到人物形象性格的揭示,就像在电影镜头中所看到的画面一样,由长镜头慢慢推到特写镜头,放大了人物形象性格的具体特征。但是人物性格表现还是过于保守和刻板,缺乏新意,或者说是更缺少富有意味的人物性格描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导谈到作为这部舞剧的主创应该重视与大众的对话交流与内在联系,要让芭蕾舞艺术走出受众封闭性的困境,既要实现芭蕾艺术的创新与突破,而且还要具备很好的观赏性。

三、舞美呈现上对“杖毙”的创新运用

何为“杖毙”,杖为古代衙役所用的一头为圆另一头为方的木棍。主要用途就是对有罪之人实施惩戒。因剧中情节所需,此幕所采取“杖毙”的表现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实中“杖毙”简单粗暴,不需要刻意渲染就已经让人生畏,但作为该剧最后一幕,也是悲剧色彩最浓厚的一场戏,如何发挥“杖毙”的实际作用,使其又不显得太过于简单粗暴呢?那么“张导”对其艺术化表现手法的处理可谓锦上添花。

(一)舞美设计对“杖毙”的艺术化处理

首先还是从舞美设计上入手,“杖毙”的“杖”还是由木棍构成,但并不是用“杖”直接鞭打在人物身上,而是从舞台装置上体现创意。此幕舞台的外部空间就是被关押的牢房,幽暗的舞台灯光足以营造出压抑的氛围,台上除了三位悲剧人物,就是众“打手”了。如果手中的“杖”不鞭打在他们身上,难道还有其他办法可行?此时舞台后方的白色影壁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众家丁手拿木棍来惩罚他们,也就是准备实施“杖毙”,板子每击打一次白色影壁,瞬间就会映射出一道鲜红的血迹,就像抽打在他们身上,并且将他们打的是皮开肉绽,直至三人昏死过去。虽然此“杖”并没有真正打在三位人物身上,但是观众依然可以感受到“杖”落人身的阵痛,这就是导演采用了“间离效果”的戏剧手法。“间离”一词的界定就是将某一事件和某一人物陌生化处理,把那些不言自明和为人熟知的东西剥去,也充分证明了创作者不再用程式化的规律来表现一切常规的事件与人物,最终让观众感到惊喜和意外。

(二)从红与白的对比中解读意象化的艺术氛围

当观众的心情随着“杖毙”而深感三人命运的凄惨与悲悯时,舞台上随即飘起了大片儿白色的雪花,这是中国传统舞台上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当悲切的京腔响起,象征权力和威望的红灯笼,再次被点亮,影壁由白色变成血红,在从天而降的雪花映衬下,这片血红显得格外刺人眼目。这“一红一白”的视觉冲击也是牢牢地抓住观众内心情感共鸣点,此情此景是如此地震撼人心。舞台后方的群丫鬟们手提红灯笼再次过场,与开篇首尾呼应,似乎是由她们迎着故事的到来,也理所应当由她们来结束这一切。同时又向观众表述一种无言的控诉,生活在封建制度下的旧社会“人的命运”是如此不堪一击,令人扼腕!

结语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成功,既离不开“导演”在创新和创意上的独特视角与表现手法,也体现出整个创作团队的集体智慧与齐心协力。从舞台美术创作的角度来谈,一切创新与创意都是为作品本身来服务。作为观者,我们很欣慰能看到传统故事题材与西方芭蕾这样唯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如何将二者巧妙的建立起联系,而不是简单的嫁接在一起,正是潜心钻研艺术创作的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以上文中所提到在舞美设计方面的创新与亮点乃笔者之拙见,想必这其中的艰辛也只有导演内心最清楚,令人满意的结果对整个团队来说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综上所述,舞剧通过舞美设计与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与观众架起一座桥梁并展开交流,既可以强化舞台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又能瞬间点燃观众内心情感的共鸣点,这样的舞台艺术创作在创新的引领与推动下才能将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呈现给观众。

[1]李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四大看点[N].北京晨报,[2001-5-1].

[2]于平.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形式意味[J].舞蹈,2003(11):13-15.

[3]索哈斯.大红灯笼挂起的是艺术理想[EB/OL].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d38240100dy2h.html2009-7-16.

[4]姚丹,吴海清,姚芳.多元文化视野中《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意义生成[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4):82-85.

Explain the Innovations and Spotlights of the Stage Artistic Design about the Dance Drama Raise the Red Lantern

LI Bin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mp; Economics, Nanjing 210023, China)

The reason why the dance drama《Raise the Red Lantern》was so successful wa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urageous design and the skillful exertion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The master director Zhang yimou, as a movie director, why he would like to do the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was the largest spotlight that audiences expected.What attracted audiences’ attentions most must be the most amazing skill from director Zhang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stage artistic design”. The common thing between movies and dance drama was that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shape-designing could definitely present the advantage of the famous director, which was also the innovation and spotlight of the dance drama.

innovation; spotlight; visual communication; stage artistic design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J714;J723.4

A

1008-2832(2017)10-0121-03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高高挂姨太红灯笼
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红灯笼高高挂
童年的红灯笼
红灯笼
袁世凯五姨太一语成谶
大红灯笼高高挂
双料干姑爷
一粒纽扣
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