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炎武谈奥灶

2017-02-14

苏州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尊者灶头灶神

陈 益

顾炎武谈奥灶

陈 益

奥灶馆,中华餐饮名店,以白汤卤鸭面、红汤爆鱼面(俗称奥灶面)蜚声江南。号称百年老店,是连同它的前身,正式命名才不过六十余年。但“奥灶”一词古已有之,顾炎武先生当年就为之写过文章。

读《日知录》卷七,可见有“媚奥”一则:“奥何神哉?如祀灶,则迎尸而祭于奥,此即灶之神矣。时人之语谓媚其君者,将顺于朝廷之上,不若逢迎于燕退之时也。注以奥比君,以灶比权臣。本一神也,析而二之,未合语意。”这一则中还有几行小字夹注,往往被人们忽略,其实解释得很清楚:“诗‘于以奠之,宗室牗下。’注:‘牗下,室西南隅,所谓奥也。’李氏曰:‘……西南隅最为深隐,故谓之奥,而祭祀及尊者常处焉’。”

早期的灶神,产生于人们对火的自然崇拜。随着时代变迁,灶神渐渐地人格化,并赋予新的功能。上古祭祀五神之一灶神时,时在奥——即房屋的西南隅。这里最隐秘,也是尊者的所在。祭祀时,立尸以代死者受祭。迎尸,指的是迎接象征死者神灵而受祭的人。

那么,“媚奥”又该作何解释呢?

早在春秋时期,民间就流传一句“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俗谚。孔子在向他的弟子解释人们“媚于灶”的原因时说:“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见《论语·八佾》)如果不讨好灶神,他会向上天告你的恶状。在天帝那里,只能任随灶神胡言乱语,因为人与天帝无法沟通,“无所祷也”。葛洪《抱朴子·微旨》说:“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一百日也。”也就是说,谁要是得罪了灶神,严重的要折寿三百天,轻微的也要少活一百天。灶神实在是很厉害。

在这里,奥与灶是两个概念。查后人的解释和喻义,莫衷一是。关于奥,许慎《说文解字》曰:“室之西南隅。”东汉刘熙《释名·释宫室》曰:“室中西南隅曰奥。不见户明,所在秘奥也。”房屋的西南角因为隐秘,所以称之为奥。刘宝楠《论语正义》也有相似的说法。可见“奥”是指方位,且是尊者、主人之位。因此,古代祭五祀(户、灶、门、行、中霤),都是迎尸于奥。但也有人提出奥是“及时之神”,祭灶神时,它就是灶神;祭门神时,它就是门神;祭土地神时,它就是土地神。

俞樾在《群经平议》中说:“媚奥媚灶皆媚人,非媚神也。古以奥为尊者所居,故《曲礼》曰:‘为人子者居不主奥。’而春秋时有奥主之称。昭十三年《左传》‘国有奥主’是也……”他认为,不管取媚于奥,还是取媚于灶,都是取媚于人。但钱穆的《论语新解》却说,奥和灶是指同一个神:“此章奥与灶实指一神,盖谓媚君者,顺于朝廷之上,不若逢迎于燕私之际。”

这跟顾炎武《日知录》卷七中的说法是一致的。“谓媚其君者将顺于朝廷之上,不若逢迎于燕退之际。以奥比君,以灶比权臣,本一神也。析而二之,未合语意。”顾炎武认为,奥与灶,本来是一个神,一析为二,并不合乎语意。他以奥比君,以灶比权臣,倒很是耐人寻味。

今天的人们,不再祭祀奥灶。而是将其解释为“有奥妙的灶头,灶头上的奥妙”,从厨艺角度赞赏平民美食,却也饶有情趣。

猜你喜欢

尊者灶头灶神
降龙尊者
门神想吃立夏饭
灶头画与乡村振兴
——以海盐县通元镇为案例
是是非非话灶神
老灶头
西夏灶神像探疑
灶神星上的“黎明”
读郑重《十八应真像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