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2017-02-13周彩凤
周彩凤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品味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从联系实际、设置悬念、引导探索、分层指导、课外活动五个方面论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学习效果
新课程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有机整合。在教学知识的同时,更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小学数学本身枯燥无味,既无华丽的辞藻,又无丰富的感情内容。因此,要让学生喜欢数学、爱好数学,必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就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浅谈几点做法。
一、联系实际,引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我经常联系实际组织教学内容,把抽象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准备了一个小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设计成动画片,用电脑播放,我边讲故事情节,学生边听边看,注意力非常集中。主要故事情节是:星期天的早晨,三只小猴要到外婆家玩。它们分别乘坐在车轮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车中,无法前进,便向学生求助,请同学们出个主意。在这个故事中,学生看到小猴坐在车上行进时的状态,一片欢声笑语。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帮助小猴子们想一个好办法,把汽车车轮换成什么形状好呢?”学生回答:“圆形。”引出本课主题。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圆的兴趣与热情。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我提出疑问、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认识1/2,我出示一道题:“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到几个?”怎么分呢?首先让学生用圆纸片代替月饼思考。然后让学生用学过的数表示分几个月饼(此时学生不能表示,设置悬念。)。那么为了把“半个”表示出来,就要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这样引出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当学生理解1/2表示什么意思之后,再次设置悬念,怎样表示1/3?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用阴影表示其中一份。学生很容易理解1/3表示的意义。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当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教学过程做好铺垫,学生整个认知系统被激活,由最初兴趣萌发状态进入主动探究新知识的阶段。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先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问题,学生思维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实验操作、观察等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发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状态,学生始终处于探索新知的状态,体现教育教学价值,体验学习数学乐趣。
四、分层指导,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应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对“中等生”,我们要指导他们巩固新学新知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数学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新学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而言,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学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例如: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我给出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出3个问题:(1)四年级学生有多少人?(2)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学生有多少人?这道题有三个问题,可采用分层次练习:“学困生”做第一题;中等生做第二题;优等生做第三题。这样一道综合性应用题,根据问题难易度适用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五、课外活动,发展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数学才能,有着积极作用。”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低年级可以组织做数学游戏、猜数字谜语等,中高年级可以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出数学墙报、开展数学竞赛等。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直接影响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采取多种渠道,大胆探索,结合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爱学,争取教学最佳效果,从而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陈清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乐慧姑.交给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教育心理学》的体会[J].江西教育,1995(Z1).
[3]陈琼.寓教于乐以乐促学——浅谈小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堂学习(基础教育),2009(12).
[4]梁艳梅.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做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