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欧阳炯的山水词
2017-02-13慎丽英
慎丽英
摘 要:欧阳炯的词,多给人浓情香艳之感,但在描画山水姿态时,却能洗却绮罗香泽之态,显得清丽可喜而富有情致。本文拟从欧阳炯的山水词出发,探讨其词作绮艳之外的另一种清丽风格,并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解读,分析其词中的“渔隐”意象,探讨其山水词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欧阳炯 山水词 渔隐
本文拟从欧阳炯的山水词出发,探讨其词作绮艳之外的另一种风格,并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解读和分析,探讨山水词的艺术特色。况周颐在《历代词人考略》中曾谈到欧阳炯的词“艳而质,质而愈艳,行间句里,却有清气往来。大概词家如炯,求之晚唐五代,亦不多觑”{1}。所谓“清气往来”即指欧阳炯词在描写闺情之外的另一种清嘉自然的情韵,主要体现在他的山水词作中。
一、水远山长看不足
欧阳炯(896—971),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他生于唐末,一生经历了整个五代时期。曾为《花间集》作序,现存词四十七首,主要收录于《花间集》《尊前集》。他的词,多写绮思艳情,词风浮艳,但在绘写自然山水之美时,却能洗却绮罗香泽之态,透出清丽脱俗之致。
欧阳炯有《南乡子》八首,描写江南水乡风物,而其中三首描绘南国山水之美,以一个异乡人的眼光去展现南国的山水风光,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审美体验。其《南乡子》云:“嫩草如烟。石榴花发海南天。日暮江亭春影渌。鸳鸯浴。水远山长看不足。”
这首词描绘江南春景。先以“嫩草如烟”一句写春天新草刚抽出嫩芽之情态,青嫩可爱的鲜草铺展开去,词人驻足远望只觉如烟霞般使人着迷,此为远景描写。而“石榴花发”一句又蓦然将镜头拉近,专写南方石榴花争相绽放时的绝艳盛景。远景与近景的完美结合、鲜红与翠绿的相互映衬,将江南的春日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夕阳西下之时登上江亭,水面清澈如镜,岸边的树木花草投照在江水中成了一个个绿色的影像,又有那成双成对的鸳鸯愉快地在水中嬉戏玩耍。这样美好的江南山水是多么让人流连忘返,无怪乎词人在结句中发出南方江天“看不足”的赞叹。
欧阳炯对于江南山水情有独钟,因此还有两首同名作品赞咏南国风光,试看其中一首:“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这首词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南方水乡晚照图。“岸远沙平”一句写得极妙,用“远”与“平”二字刻画出水乡的深远开阔,极富画面感。继而又独具匠心地用“斜”和“明”二字摹写出日落西山的乡间美景,晚霞在夕阳的映照下愈发艳丽明亮,其中“归路”一词则到了承上启下的铺垫作用,使人的视线也不自觉地从关注眼前的村庄延伸开去,投向更遥远的他方。而下文写南方独特的一种鸟类——孔雀,“自怜”二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孔雀临水自照、欣赏漂亮翠尾的姿态刻画得极其生动、形象,且这鸟儿仿佛还有灵性,见到路边过往的行人也丝毫不觉得惊慌、害怕,词人用明快清丽的语言真实再现了水乡如诗如画的绝妙风景,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亦在词中得到了很好体现。
陈廷焯在《云韶集》中曾这样评价这首词:“遣词用意,俱有别致。”{2}在遣词造句方面,欧阳炯确实经过了巧妙构思,然其虽重视炼字但更重视营造意境,这在另一首《南乡子》中便多有印证:“翡翠趋。白苹香里小沙汀。岛上阴阴秋雨色。芦花扑。数只渔船何处宿。”该词写南方水乡秋雨之时的景物,提到了翠鸟、白苹、小沙汀、小岛、芦花和渔船,将水乡秋日雨景刻画得清爽、自然,而结句写风雨中的渔船不知要停泊到何处,余音袅袅,颇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味,更将人的万千思绪牵惹起来,引人遐思无限。汤显祖在《玉茗堂评花间集》中盛赞其词谓:“短词之难,难于起得不自然,结得不悠远。诸词起句无一重复,而结语皆有余思,尤称合作。”{3}
欧阳炯对于家乡的秀山丽水也十分欣赏,因此他专门创作了《春光好》组词八首,叙写成都锦江一带的风物,其中两首专咏锦江春景,以其中一首为例:“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翦却,挂斜阳。”该词紧扣调名,描绘锦江的春日丽景。上阕概括写春光,春天暖意熏人,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花草争奇斗艳,显现出勃勃生机。下阕写春笋破土、花偎雪坞、嫩柳抽芽、斜阳夕照等春日光景,从多个角度切入论述春光之美。在其另一首同调作品中:“花滴露,柳摇烟。艳阳天。雨霁山樱红欲烂,谷莺迁。 饮处交飞玉■,游时倒把金鞭。风■九衢榆叶动,簇青钱。”虽是写春游,但把春日风光亦刻画得极其生动,娇艳的花瓣上凝结欲滴的晨露,娇柔的柳枝似轻烟般晃动;空山新雨后,艳阳高照,山里的黄莺忙着迁徙,叽喳叫唤,一番热闹的景象。巧妙运用视觉、听觉进行审美观照,动静结合,声色俱备。这样格调清新自然的山水词,在历来被人们以艳词笼统概括的花间词人的作品中实属罕见,就是欧阳炯本人现存的词作中也多为艳词,如此更凸显出这类山水词的别致脱俗。
二、烟波垂钓忘世俗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隐士形象有很多,其中又以“渔父”及以其为轴心的垂钓、扁舟、江河湖海等系列意象尤为受到历代文人士子的推崇。《庄子·刻意》云:“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4}这里提到的“钓鱼闲处”,即摆脱世俗荣辱的羁绊,寄情于山水之间的高妙境界。自唐代张志和的五首《渔歌子》问世后出现了诸多和作与拟作,而“渔父”这一诗词中的文学形象也被文人赋予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和寄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渔父”已然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隐士的代表,也是诗性的自由超脱精神的象征。词人借助“渔父”形象的丰富积淀,想象地营造了词中人物的生活时空,并以此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情感寄托,将不能宣之于口的对于自在逍遥生活的渴望表露无遗。欧阳炯《渔父》云:“风浩寒溪照胆明。小君山上玉蟾生。荷露坠,翠烟轻。拨剌游鱼几个惊。”
这首词主要写渔父夜间临溪垂钓时的情景。词中所举风、寒溪、小君山、玉蟾、荷露、翠烟、游鱼等意象皆为表现渔人生活情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词人结合自己的审美理念将这些景物生动描摹,与楚辞中的《渔父》和张志和的《渔歌子》相映成趣,将“渔父”丰富的心理活动和高远深缈的意境表现得恰到好处。开头两句写月色,晚风浩荡,拂过寒溪,月亮从小君山上缓缓升起,溪水被明月一照也变得亮如明镜。{5}置身于这样一方静谧、祥和的天地,月下独钓的渔人也显得愈发遗世独立,高洁脱俗。结句尤为令人叹服,“拨剌游鱼几个惊”,运用动态描写,将游鱼仿佛受惊般纷纷跃出水面发出拨剌声时灵动、活泼的姿态刻画得极为传神,在欧阳炯笔下自然山水皆有灵气,渔父生活也是那么清雅而有诗意,因此吴任臣在《十国春秋》中写道:“欧阳炯小辞十七章,人亦时时称道之。《渔父》歌尤为辞家所唱和。”{6}这首词也阐明了“渔父”形象所蕴藉的精神内涵,即欣然享受自然风光,在乐山乐水中摆脱尘机、宠辱不惊,与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相伴共适,从而保持个体德性的独立,精神世界的自由。
欧阳炯另有《西江月》一首,也是抒写渔隐之乐:
月映长江秋水。分明冷浸星河。浅沙汀上白云多,雪散几丛芦苇。 扁舟倒影寒潭里。烟光远罩清波。笛声何处响渔歌。两岸苹香暗起。
该词写长江秋夜之景。明月照映着长江水,秋夜月色分明,越发衬托出星河灿烂。词人写长江山水却不止于写景,又融入对扁舟、笛声、渔歌等的描写,把人文意象与自然景物有机结合;抒隐逸之志而不直接刻画渔隐者垂纶的动作,却在山水景物上不吝笔墨,注重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营造出一种深远旷阔的诗意,词境极有深致。而那一叶扁舟无疑也是这种诗意写照中的重要部分。词人致力于表现在月光水色的映照下悄然出现在寒潭中的扁舟倒影,这是一种化实为虚的写法,使得此词中的扁舟仿佛被赋予人的品性和意识,象征意味颇浓。因此即使这首词并不直接刻画渔父形象,甚至此词中的渔父始终处于不在场的状态,但我们还是能通过词中的语句走进这位“缺席”的渔父的内心,与其进行对话。月光、寒潭和扁舟,皆为澄净灵透之物,正可象征渔父身心自由、远离俗世的高洁品性,故虽未详写渔父垂钓之态,但隐逸脱俗之致已跃然纸上,清晰可见。
欧阳炯正是以词写渔父隐于山水的高洁逸致,在自然中抒发情怀,追求一种清逸超迈、逍遥自适的处世之道。
{1} 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见况周颐著、孙克强辑考:《蕙风词话·广蕙风词话》,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16页。
{2} 陈廷焯:《云韶集》,转引自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92页。
{3} 汤显祖:《玉茗堂评花间集》,转引自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195页。
{4} 栾贵明主编:《庄子集》,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版,第116页。
{5} 词中所提到的“照胆”一句,指明镜可鉴(典出《西京杂记》卷三所记秦咸阳宫中有大方镜能照人倒影和肠胃五脏),后来用于形容水的清澈,如镜子一般可照见人和景物的倒影。
{6} (清)吴仁臣撰,徐敏霞、周莹点校:《十国春秋》,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13页。
参考文献:
[1] 后蜀赵崇祚辑.李一氓校.花间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 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
[3]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4] 栾贵明主编.庄子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
[5]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