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谐课堂氛围中快乐学习
2017-02-13吴小文
吴小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精力努力去理解和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课堂中,至关重要。
一、把表演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
爱动是儿童的天性。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的思维,自己揣摩表演的具体动作,自由地发挥这种天性的空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如教学《笋芽儿》这篇课文时,让他们入情入境地表演,学生的自悟很强,表演得很精彩,如:娇滴滴地说:“是谁在叫我呀?”有意地扭动着身子、双手慢慢地举过头顶,做出笋芽努力向上钻的样子,当笋芽钻出地面时,他们的眼睛一片明亮,闪着兴奋的光芒;他们还把双手张开放在脸旁表示桃花笑红了脸;在表演“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时,学生都下意识地把小手放在脑后两侧的下方,不停地舞动着想象中的长辫子……在表演到课文的最后,笋芽终于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她站在山冈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时,同学们把双手先放在胸前,然后双臂用力向上伸展,嘴里大声喊道“我长大啦!”,自豪的呼喊声和动情的表演牵动了我的心,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表演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他们一边看书一边读,小手不停地舞动着,把笋芽成长的过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自我陶醉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验到成长的快乐,这样一节生动活泼、动量和谐的课堂教学,在学生意犹未尽的微笑中结束。
二、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质疑
和谐教学法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精神,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惑的权力交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思考,在课前和课后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还会自然形成一套自己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如学习《葡萄沟》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本课,用自己获取信息的方法事先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及特产等有关知识。课堂上让学生仔细地阅读文章,把自己仍不能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然后向学生逐条提出疑问,请学生帮助解决。每当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时,随后总会有更多的学生争先恐后地把小手高高地举起,问道:“梯田、五光十色、碉堡是什么意思?”“‘绿色的凉棚指的是什么……”学生在解答“五光十色”这个词时,说到它不仅颜色多,而且很漂亮。我趁势说到:“‘五颜六色也是指颜色多,很漂亮,它们之间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呢?”回答问题的学生被问住了,一个学生及时补充道:“五光十色”还表示有光泽。我及时肯定了这个学生的理解,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情绪高涨,其他学生倍受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效果出奇的好。就这样,由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就在学生自我理解、自我表现和争辩与研讨中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把学生说得比较散、比较肤浅的问题随机做系统化和深层次的概括与说明。借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向纵深的知识层面拓展。
三、把画笔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描绘
写景的文章,要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它的美是不容易的,即使是通过想象的再现,它的美也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复现。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我从学生感兴趣的画画入手,采用绘画的方式帮助学生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图画中感受风景的美丽神奇。如教学《日月潭》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它的秀丽风光,随着学习课文的步步深入,我让学生想象着在适当的位置画出一些相应的画面,学生的兴致极浓,日月潭的风光随即在学生的笔下应运而生,这样不仅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等这些用来描写日月潭美景的词语也都在学生的笔下找到相应的位置,无形中强化对词的记忆和理解。如学到“日月潭”名字的由来时,细心的学生在不同的地方分别标上“日潭”和“月潭”。在他们用自己的小手为日月潭每增添一笔风景时,也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用来诠释这美好风光的优美语句,这岂不是在充满和谐的语文课堂中一举两得吗?
四、把评价让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品味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课堂评价中融入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评价的尺子不能完全握在老师的手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评价,激发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意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用心地倾听、用心地体会,自己将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比如《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是“夸家乡”,我让学生先分小组进行,各小组再分别选送代表在班上进行,然后毛遂自荐四个小记者。其他的学生当小评委,由他们评出最佳的夸奖者和小记者,并且要说出这样评的原因。整个活动自始至终,每一位学生都在“肩负重任”下积极主动地投入,有幸到前面夸家乡的学生和小记者得到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而不善于言辞的学生在做观众小评委的过程中也间接地丰富知识,并且借此机会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