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蕴深沉,酣畅淋漓

2017-02-13胡方艳

考试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悼词革命家意蕴

胡方艳

袁枚在《祭妹文》中与三妹生离死别:“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那真切的悔恨、哀哀欲绝的悲鸣,虽激动人心,却让人有一种过于煽情的感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是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赞颂去世的严子陵说的话。虽气势惊人,可读来却像有一种生硬拔高的故意。笔者认为正如《文心雕龙》中刘勰所说:“原夫哀辞大体,情主于痛伤,而辞穷乎爱惜。”悼词既要还原历史,具有典型性,又要有真情实感;既要笔调温婉庄重,又要情感克制,不以催泪的方式感动人是很难的。古今中外,在悼词佳作中,《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四十年风风雨雨,共同见证峥嵘岁月,马克思曾在1866年的信中评价过他与恩格斯的友谊:“我们之间的这种友谊是何等的幸福,你要知道,我对任何关系都没有作过这么高的评价。”建立在共同信仰和人生追求基础之上的友谊超出了一切。马克思的撒手人寰,作为马克思最亲密战友和知己,想必恩格斯心中奔涌着无限沉重和悲痛的潮水。然而,这种真挚而伟大的情感,恩格斯并未任其纵情流淌,却通过朴实的语言、严密的结构,呈现出一种意蕴深沉、酣畅淋漓的风格。

先谈语言。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恩格斯几乎是压制自己的情感抒发。在舒缓平静的笔调中,我们似乎看到恩格斯抛开参加葬礼的众人,听到恩格斯带着沉重的伤痛感的内心独白。朴实至极的语言,蕴含着不平凡,初读寡淡无味,细品却含蕴深沉,让人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心灵震撼。

巨星陨落,该是如何令人悲恸?文章的开头,恩格斯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描述马克思“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表现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的惊天动地的死。这种平淡的行文方式给了马克思一个平静的死法,着实令人意外,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我们想象着细细琢磨着,继而恍然大悟,继而忧郁起来。原来马克思一生专注于工作直至生命的尽头,世上最苦痛于马克思逝世者,唯恩格斯也。这种写法传达了所有人的主观愿望——马克思在繁忙的工作中只是小憩而已。理性,让恩格斯选择这一朴素的语言表达方式。“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情感的力量,这是艺术感染力的效果。柳永的离别经典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苏东坡思念亡妻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恩格斯的表达更别具一格,语言虽简省,但字字见真情,细细品味含义很深。如第七段中“要素”一词就强调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当成“他的毕生使命”,这个词就是对马克思为了人类理想贡献一生的热情讴歌。

再看结构。情感张力,依托于句式结构。恩格斯看似无心却又巧妙地构思了逻辑层次,让情感如涓涓溪流一般流淌。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除开头描述马克思逝世的情形,结尾呼告马克思永垂不朽之外,主体部分写的是马克思的功绩。粗看起来,这种结构普通得跟一般的悼词没什么两样。可巧妙却在其中,作者把强烈的表明逻辑层次的语句穿插进来,形成严密的行文结构,脉络清晰。

作者先提出“两个对于”,这实际上涵盖马克思革命家和科学家两个方面,暗示文章的线索是先讲革命家,再说科学家。在下面具体展开时,作者却首先讲历史科学的“两个发现”,然后讲他在其他科学领域也有独到的见解,最后讲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的革命实践,因为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马克思的成就都是巨大的,进而说明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当然,正是因为无法从先后顺序上分出两者孰轻孰重,所以作者只能采取这种特殊的逻辑层次的行文方式。

文中有着大量的层递性的语句,比如“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这些句子构成了文章的筋骨,是作者苦心孤诣的所在。“欲进先退”的句式,加强语势,使得文章的论述转折层深,表明马克思的研究硕果累累,马克思的人品高山仰止。每一段的最后一句作为结束语,铿锵有力,具有一锤定音的效果。作为全文的总结,最后的一句其哀悼之情“千载可伤”。

“至情言语即无声”,全文的语言是朴实的、凝练的,不大张声势,不故作惊人之笔,而结构又是那么的谨慎稳健。两者的水乳交融,尤其是“欲进先退”的句式,使文章透出深沉的意蕴,又富有强大的情感张力,显得酣畅淋漓。区区千字文融合崇高的评价和真挚的感情,若不是语言的隔阂,也许我们将更能真切地欣赏到本文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萧灼基.马克思传[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高中语文课文分析集[C].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悼词革命家意蕴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党性风范
国学大师笑谈身后事
《诗人革命家:抗战时期的郭沫若》出版
你想写一写自己的悼词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意蕴难求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
人生一辈子
儿子的悼词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