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2017-02-13李悦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啦啦操运动损伤训练

李悦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1-000-03

摘 要 随着功能性训练在我国的急速发展,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体育项目,例如篮球、体操、跆拳道等。功能性训练起源于运动理疗和康复训练,针对运动员的关节稳定性、肌肉控制能力、力量和耐力进行训练,并且可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具有被领域认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调查显示,对于啦啦操项目,以传统训练方式为主的训练内容单一,无论是技巧型或是舞蹈型啦啦操队员皆无法完全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从啦啦操的训练现状出发,分析功能性训练对于啦啦操项目的重要性,探讨其在啦啦操项目中的应用。

关键词 功能性 训练 啦啦操 运动损伤

一、啦啦操项目及训练概述

啦啦操的前身是早在一百年前就在美国各个赛场出现并兴起的cheerleading,我国由其性质意译出了“啦啦操”。啦啦操可分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两类,无论哪种都是集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极受欢迎的一种运动形式,不仅包含了各種别出心裁的高难度动作,更重要的是团队高度一致的合作,起到鼓励赛者、活跃气氛的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啦啦操的越加重视以及审美的提升,啦啦操的动作难度逐步加大,托举、空翻等动作比比皆是,这便体现出啦啦操队员训练内容的重要性。

啦啦操的训练主要分为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前者主要针对身体素质如力量、耐力、柔韧、平衡等进行训练,后者除舞蹈和技巧啦啦操各自的组合动作、三十二个基本手位和动作外,还包含其具有各自特点的难度动作。在专项训练中,舞蹈啦啦操与技巧啦啦操的不同点在于:舞蹈啦啦操主要训练内容为平衡与柔韧类难度动作、转体类难度动作和跳跃类难度动作;技巧啦啦操主要针对金字塔类难度动作、抛接类难度动作、托举类难度动作、翻腾类难度动作、保护和帮助类方法及动作、口号等内容进行训练。啦啦操项目的训练内容受竞赛规定影响,而训练方式主要则是以传统的跑步、团身跳、俯卧撑等为主,而这种传统的训练方式常常因为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教练训练方法的影响使得训练效果不突出,甚至在训练过程中造成运动员身体损伤,阻碍啦啦操项目的进展。

二、浅谈功能性训练

(一)功能性训练的本质

由于立场和侧重点的不同,导致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对功能性训练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美国运动委员会认为,功能性训练主要包括训练运动员身体活动,例如平衡性、稳定性、动态运动训练和核心训练;而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表示,功能性训练是指在运动链中每一个关节的训练包括在不同平面上的加速、减速以及稳定性训练。

国外学者Michael P.Reiman认为,普通群众和运动员身体的多组织群和关节共同参与完成具体的运动目标,并尽量保证练习条件与实际运动环境相似,这种方式便是功能性训练。SantanaJ.C表示,对于非运动员,功能性训练的主要目标是为了预防或恢复身体运动损伤;对运动员来说功能性训练是为了提高其跑、跳等基本运动能力并将这些运动能力实际运用到竞技活动领域中的一种训练方式。

对比与国外学者,武汉体院的李丹阳认为,功能性训练是一种训练方法体系,它为了更好的发挥竞技水平,通过全面地训练使得运动员从整体上提高自身运动系统的工作机能。为了使得动力链更加高效、动作模式更稳定、在运动中能量的合理使用以及提高基本能力所必需的身体素质,李丹阳还特意强调了对身体多处关节、多方位和融合本体感觉的训练。董德龙表示,功能性训练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并没有细致到具体训练动作,它是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等动能性的训练。从全局的角度找出运动员的薄弱点,譬如动能性训练中的力量训练,它针对力量性较差的运动员施以比其他运动较多的训练内容和程度,它只是训练的一个分支,突出力量训练,重视肌肉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有效的训练过程中使得身体协调能力得到提高。

对比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看出,他们对于功能性训练的阐述绝大多数是从训练目的和方式着手,少有对功能性训练的本质进行研究。综合得出,功能性训练是在传统训练的基础上,以塑造专项能力为目的,运用机械器材提高运动员的稳定性、协调性、平衡力和控制力等身体基本素质,预防或恢复运动损伤的一种训练方式。

(二)功能性训练的特点

在运动中时常出现运动员肌肉拉伤的情况,功能性训练可以很好的改善这种现象,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看好。对比重复的练习肌肉的单一动作,功能性训练更注重于身体的协调、配合和全面性运动。刻意训练重心部位是功能性训练较为明显的特点之一,身体的前后左右运动要受到身体重心部位的影响,重心部位肌肉群的有力程度决定了运动部位是否足够自然,是否能有效的表现运动员的形态美。功能性训练的另一个明显特点是:功能性训练重在培养运动员有意识地将全身肌肉充满弹性并且完成动作的高度协调性。在不断的功能性训练下,人体中的多个组成部分可以高效的整合在一起,做好充分准备等待即将要完成的动作,同时使得动作更加和谐与优美。

(三)功能性训练的优点

当运动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后,功能性训练就越发显现出它的优点。其好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可以增强训练者的身体柔韧度。训练者通过练习拉伸肌肉、放松肌肉可以使其肌肉功能得到有效提高,不断的练习下还可以促使例如髋关节的稳定肌和腹内斜肌等功能欠佳的肌肉的柔韧度得到巨大提升。

2.可以提高训练者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研究显示,肌肉的弹性受到中枢神经的影响较大,而中枢神经在运动中可以很好的协调肌肉的放松与对抗,若是持续地进行功能性训练,中枢神经的控制力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使得肌肉更加柔软,动作更协调,提高训练者的平衡能力。

三、功能性训练应用于啦啦操项目的重要性

(一)应用功能性训练的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动力链理论的提出为功能性训练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石。Gary的这一理论表示,人体全身参与运动的各处关节以及肌肉,将它们用一根链条进行关联和功能整合,便可称之为“动力链”,而动力链理论的核心便是这种将肌群概念整合的特点,它选择一个更宽阔的视角,从这个视角去了解关节运动以及肌肉群收缩的功能。脊柱、骨盆和髋关节联合部位主要功能是产生、传递和控制力量,属于人体核心部位,在动力链的动量传递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体基本的功能性动作叫做动作模式,是实现运用竞技能力的关键之一。针对啦啦操项目的特征,在已研究出的众多功能性训练的金字塔模式中最符合的便是以下这种模式,从底向上分别是:1.发展协调性、稳定性、柔韧性等综合运动能力;2.建立高质量的身体功能动作模型;3.发展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能力;4.发展专项动作。不只是啦啦操项目,任何一个运动项目中一套完整复杂的难度动作都是由简单的动作模式构成,功能性训练的一大作用便是降低运动损伤的几率,而它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专项能力,在训练中,在与其他项目共有的动作模式的训练外还应强调啦啦操本身的动作训练模式,以此改善动作模式的方式可以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表现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可以提高啦啦操运动员的专业水平。

(二)功能性训练对啦啦操项目起到的作用

随着啦啦操项目在全国的兴起以及参与人数的增加,竞争越发激烈,此时啦啦操的动作技术以及预防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就显得极为重要。功能性训练从整体上来说对啦啦操项目起到两大作用: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以及预防运动员运动损伤。

1.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区别于传统训练的增大训练量和强度的方法,功能性训练在这上面取得了创新,训练器械的不同使得训练者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性都得到较大改善,并且有助于稳定脊柱。力量、速度和耐力发挥的基础是以平衡力、柔韧性、灵敏度和协调性构成的体能素质,这是现代功能性训练的普遍理念认为。功能性训练打破了啦啦操传统的训练结构,将运动员在不稳定状态下的核心区训练作为重要训练方式,在功能性训练中常使用的器械是悬吊、绳梯、瑞士球等,训练中结合这些器材的使用,使得训练者根据不稳定状态,在正常情况无法训练到的内容中激发肌肉参与运动,强化身体的核心稳定性以及核心力量。功能性训练注重运动员的专项性训练,对啦啦操项目的本质和核心都了解,在训练方式上加以创新,不仅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还可以促进功能性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中的合理利用。

2.预防运动员运动损伤。啦啦操项目是一项三维立体空间下的多关节运动,常见的传统训练中,教练会采用单维度的大负荷运动训练提升训练者的力量素质,在训练过程中,对于训练者存在的薄弱肌肉或关节容易因为肌肉发展失去平衡导致运动损伤。在啦啦操项目运动员中,尖子运动员可能会发生手臂骨折、扭伤脚踝等情况,而底座运动员可能会被尖子运动员砸到,配合不佳或者身体素质差皆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功能性训练遵循系统性原则重视运动员的柔韧性和稳定性发展,达到高效的身体素质。功能性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中针对啦啦操特征采用了独特的训练方法和有专项动作特点的训练方式,使肌肉的均衡发展和深层小肌肉的运动得到一定保证,预防运动损伤。

四、功能性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中的应用

(一)以平衡、稳定为主的训练

在啦啦操项目的功能性训练中,自身重力作为阻力作用,使身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姿态,从而强化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平衡性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神经肌肉的控制效率为目的,渐进的、系统的进行训练。平衡的关键在于重心的掌握,与底座运动员相比,尖子运动员则需要更加精准的重心控制能力,一个具有精准重心控制能力的尖子运动员不仅能完成很多动作,还能减轻底座运动员的托举压力,尖子与底座的默契配合加上后点保护,这样便能完成完美的技巧难度动作。

(二)以柔韧、反应为主的训练

若要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完成动作时表现出来,并且能实现一般运动素质向专项运动素质的转变,则在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下还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柔韧性,功能性训练结合了传统与专项训练,针对上述内容做出了合适的训练方式。舞蹈啦啦操的难度高低会受到运动员身体柔韧性的较大影响,因此柔韧性训练对舞蹈啦啦操运动员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同样对技巧性啦啦操运动员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反应训练对运动员而言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运动员在完成动作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灵敏的反应能力可以减少损伤的发生。功能性训练中适当的加上反应能力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应变能力,减少反应时间,增强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以核心区为主的训练

核心区是指腰椎、盆骨、髋关节构成的关节组织联合体,核心区力量训练是功能性训练中关键组成部分,是身体全面训练计划实现的基础,对于啦啦操项目更是如此。核心区在动量传递上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人体运动链中的枢纽环节。啦啦操运动员若是需要完成跳跃、翻腾、转体等高难度动作,核心力量的训练必不可少,很多运动员在完成这类动作时并没有意识到身体核心区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只重视外在的训练,如此很难将一些高难度动作完成的很完美,甚至会出现运动损伤。对于技巧性啦啦操中的尖子运动员,他们在完成动作时身体姿势不断变化,重心起伏,整个完成动作的过程都需要依靠较强的核心力量,以此来保持躯体平衡和调整身体姿势。

(四)与传统训练相结合的训练

只有运动员身体素质达到一定要求,功能性训练才会提高运动员的完成动作能力,力量训练是功能训练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更是各项训练的基础。它以提高全身肌肉整体工作效率为目的,使身体躯干部位以及全身各关节周围的小肌肉群的稳定辅助作用的力量得到强化的一种训练方式。对于技巧性啦啦操训练,俯卧撑是其中最常见的力量训练,相比于底座运动员,尖子和保护运动员的力量要求就相对低些,同时对于尖子运动员,若是其核心及重心没有达到很好控制,则会使底座运动员承受较大的托举压力。舞蹈性啦啦操没有技巧性啦啦操那么多的托举、金字塔类难度动作,但是力量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总结与展望

功能性训练相比于传统训练是一种突破,更是一种创新,它弥补了传统训练的不足,使之成为啦啦操项目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功能性訓练以传统训练为基础,以专项能力训练为根本目的,提高训练者稳定性、平衡力、协调性和控制力为主要内容,同时预防运动损伤。功能性训练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质量互变、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的哲学原理。即便功能性训练对啦啦操项目起到不可言说的重要作用,但是仍需注意的是:质量互变,只有不断练习,积累数量才能发生质变,才能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任何训练都需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地增加难度和强度,以免对身体造成负担,达不到理想效果。

随着功能性训练在啦啦操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得出的经验可推广到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同类项目中,选择合适的项目成果借鉴,使得不同项目之间的影响作用发挥到最大,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样才能促进项目间的跨越式发展,为中国运动训练领域发挥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龙斌,李丹阳.功能性训练的科学内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02).

[2] 高丽.技巧啦啦操专项体能训练内容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10).

[3] 耿瑞楠,宋冰.身体功能训练在啦啦操运动中应用研究[D].滁州学院.2016(03).

[4] 赵杰.技巧性啦啦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12).

猜你喜欢

啦啦操运动损伤训练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