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行创新构建“五个精准”扶贫模式
2017-02-13高云
高云
云南是全国贫困片区最多、贫困县最多的省份,农行云南省分行始终将金融扶贫作为服务“三农”和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创新构建“政策、机制、产品、模式、保障”五个精准,助力云南扶贫攻坚。“十二五”以来,共对88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发放贷款2222.73亿元。截至2016年9月末,贷款余额928.26亿元,比2011年初增加412.69亿元,增幅80.05%,高出全行贷款增幅22.19个百分点。
实施精准政策,增强内生动力。先后出台对接精准扶贫工作的政策性文件9个,在区域、对象、产业、渠道、互惠共利等方面分类施策。实行“一县一策”,对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及88个扶贫重点县逐一制定差异化金融扶贫方案。实行扶贫到户,紧盯建档立卡“真贫”农户,已向1840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扶贫到户贷款,余额8.36亿元,占农户贷款余额的14.88%。实行产业扶贫,“一产业一路径”,大力支持畜牧、果蔬、茶叶、薯类、生物药、蔗糖、花卉、木本油料、橡胶、林产业、咖啡、蚕桑等12类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助力136家产业化龙头企业、45140个专业合作社社员、2461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实现发展。实行“互联网+”扶贫,在扶贫重点县加快打造“三农”移动金融、电商金融、直销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依托“E农管家”平台,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在扶贫县电子机具乡镇覆盖率达98.6%。实行减费让利,每年通过收费减免和让利大约可节省贫困地区农户支出1500万元。
建立精准机制,释放扶贫效能。建立精准扶贫分层管理机制,细化各层级机构金融扶贫管理职责,分解任务下沉贫困县支行。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金融扶贫的考核和问责力度,在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全面风险防控机制,截至2016年9月末,88个贫困县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实现双降。建立联动协作机制,与政府、同业、龙头企业、社会组织建立了良好联动关系,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构建多层次金融扶贫服务体系。建立督办促动机制,建立精准扶贫统计台账,按月监测统计信贷投放,对扶贫重点工作,加强督办促动落实到位。
创新精准产品,对接区域实际。立足不同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出路”,针对扶贫不同产业、不同客户开展产品精准创新,已推出了一批接地气、适应性强的扶贫金融好产品。如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农村危房改造贷款、准公益性小水电贷款、烟农订单融资贷款等区域性特色产品。截至2016年9月末,该行在88个扶贫重点县已实现准公益性小水电贷款投放近2亿元,已有11家县支行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对12户农户发放了964.5万元贷款;县域政府购买服务融资业务已发放1.5亿元。2016年,该行紧抓总行将“三农”产品创新授权扩大到一级分行的有力时机,把握产品创新优惠政策,推出农合扶贫贷款、烟草援建水源工程贷款、脱贫贷款、移民安置补偿资金担保贷款、普洱茶贷款、林果贷款等“七彩云南”系列独创三农产品,并将“金穗惠农通”精品服务工程纳入产品创新序列在全省启动建设,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农村地区打造3000个“惠农通”精品服务点。
深耕精准模式,拓宽支农路径。充分运用政府增信带动模式、特定融资主体带动模式、特色产业链带动模式、专业市场带动模式和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等“五种模式”推进精准扶贫。利用保监会已明确扶贫保险费率较普惠险种下调20%的有利时机,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创新“保证保险+贫困户”等模式,探索建立金融支农强农的新路子。突出“龙头企业带动”,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建立产业链接,强化片区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支撑。2016年前三季度,累计在88个贫困县发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24.43亿元,余额38.47亿元。首家获批与当地政府机构开展政府增信业务合作的大理分行,已与大理州扶贫办签署合作协议,目前共发放10笔50万元“政府风险补偿金+农户”贷款、40笔200万元“政府风险补偿金+多户联保+农户”贷款。
搭建精准保障,确保扶贫实效。在15个二级分行和88个扶贫重点县支行成立扶贫开发金融部,建立机构保障。在费用、人员、固定资产等方面对扶贫重点县倾斜,建立资源保障。实行定点挂钩扶贫,开展驻村帮扶,建立结对帮扶保障。累计投入资金、物资79.3万余元,在定点挂钩扶贫点德钦县溜筒江、纳古两村成立牦牛养殖合作社及纳古养殖合作社,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全省轮流派出309名驻村帮扶人员,已投入572万元帮扶资金为群众办实事,惠及3万多贫困人口。实施党建结对扶贫,将精准扶贫与“两学一做”相结合,建立精神动力保障。建立省分行机关各党支部与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帮扶台账,开展“金融精准促脱贫、共产党员立功勋”活动,党员李凤娇促成德宏首家“农村青年创业金融服务站”在农行设立,先进带动扶贫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