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谈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问题

2017-02-13陈伟达

师道·教研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读本校本特色

陈伟达

校本课程建设问题,确实是个老话题了。但是目睹现在的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问题,总想把我个人的观点抛出来,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目前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误把学校课程等同于校本课程。这类学校的所谓“校本课程”呈现“高大全”格局,什么都包揽其中,一些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一些学科的培优辅差、一些学科知识体系内的兴趣小组活动等等,统统都算是“校本课程”,并把国家课程纳入校本课程体系,美其名为“基础性课程”。这种状态是学校校本课程结构大多如下:

这就是典型的“误把学校课程等同于校本课程”的情态,因为它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都纳入校本课程范畴。这本身就存在逻辑问题。

(二)误把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等同于校本课程。这类学校的所谓“校本课程”呈现杂乱松散格局,没有主线,没有体系,更没有特色,所有的校本课程几乎都是国家课程的衍生物。这些学校发挥了老师的特长,开设了一些培养学生特长活动,但基本上只是一个活动而已,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其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指国家课程规定的要达到的知识能力以及素养,用学校的具体载体来实施。这与广义的“校本课程”基本相似,但它绝对不是等同于校本课程,尤其是不能等同于严格意义上的校本课程。

(三)误把学生选修读本等同于校本课程。这类学校教师数量庞大,大家积极性也很高,选编了很多读本。但是,仔细深究下去,不仅没有一本能反映地方文化资源的读物,而且没有一样是按照“课程的格式”来设置的,仅仅是读本而已。

(四)人云亦云,没有主见,不知所以。这类学校以农村中小学居多,老师们对“校本课程”的认知依旧还停留在初始的认识层面。究竟校本课程是个什么东西,应该怎么开发,几乎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思考与实践。

二、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是相对独立的课程。作为地方课程,或者校本课程,要充分体现地方教育特色,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除了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之外,我认为还应包括“特色性”。

(一)校本课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它特别强调课程有利于学生深入社区、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去建构自己对社会的认知与情感、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这也是校本课程独特之处所在。校本课程也不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国家课程的衍生物,它之所以成为学校本身自己的课程,就是因为它具有本地域属性。这个属性注定了它具有地域特色,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地域性,特定的校本课程只适用于特定的社区中小学。如广州市番禺区沙涌小学的《鳌鱼文化》特色课程,只适用于沙涌小学。因为,在广州市只此一处有“鳌鱼舞”这一民间艺术,而且是广东省“非遗项目”,沙涌村又是一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据此而开发出来的系列校本课程地域性非常鲜明。

(二)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我们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需要什么课程来支撑我们的办学特色?这是每一个办学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校本课程是针对自己的办学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其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如果不从办学特色需要这一层去理解的话,那么任何一个老师实施的一个主题活动都应该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也就失去了“校本”的真真意义。

三、掌握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几个技术问题

目前,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路径日臻成熟,很多问题有配套要求,如课程标准、实施意见、评价意见等。但如何开发校本课程依旧存在技术性问题,让许多学校和老师都颇感困扰。那么,怎么才能较好应对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问题?我认为还有一些必要的技术技巧需要把握。

(一)要有明确的校本课程建设总体规划。规划是行动指南,有了整体规划或顶层实际,学校教师才有下一步的方向。要完成这个总体规划,就要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框架分离开来,恢复校本课程的独立性,使之自成体系。校本课程一旦主题确定,它的基本框架应该是这样的:

其中,认知性课程板块、实践性课程板块、创新性课程板块都包含若干子课程,一同构成学校的校本特色课程。这里面只有国家课程目标要素,没有国家课程基础内容。这才是校本课程原本应该有的面目。

(二)要明白校本课程研制与实施的基本流程。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流程一般是这样的:学校颁布校本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教师根据规划找自己熟悉的项目或话题——教师按课程要求进行设计——学年初(学期初)教师向学校申报——学校审定、排期、公示——学生选课——组织实施——学生、家长反馈效果——学校确认课程价值——继续完善推广,乃至形成特色课程、品牌课程。

(三)要严格按照“课程格式”来设计与审定校本课程。课程规划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而一门好的子课程也应该包括这些基本要素,这才是比较符合规划要求的规范的要求。规范的东西,一时半会不够完善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坚持严格要求,经过一个周期的训练、修改、完善,校本课程的设计便可以得到较好的规范。

(四)要抓好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环节。单有“读本”的课程不算课程,之所以成为课程,还必须有针对读本的学习活动。读本是用来上课的,也就是说,当我们编印好读本后,一定要进行使用,利用规定的课时进行学习或二次开发,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泥塑鳌鱼》课程,它包括用料、造型、配色、粘线等等步骤,一到校本课程实施时间,学生就在泥塑鳌鱼馆依步骤进行实践活动。

当然,校本课程不能像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一样,纯粹通过系统的教材进行学习。作为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最大的特点应该是紧密结合地方资源而展开,脱离社区或地方历史与现实问题而教学是毫无价值的。总之,校本课程要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重视编写是一回事,重视实施教学更关键。至于课程开发不能一步到位,那是正常现象,校本课程本来就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而不断完善的。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读本校本特色
雏燕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医的特色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