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时代”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2017-02-13王澈
王澈
二胎是对新一代父母的考验
在计划生育政策改动的讨论持续了几年之后,二胎彻底放开。计划生育一直以来是一个整体上被负面评价居多的政策,当国家因为经济结构压力被迫结束这一政策,看似顺应民意,殊不知是从国民人格品质、心理素质乃至现代性问题上陷入了颇有风险的局面之中。
在我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中,主流的生活方式一直是集体式的。从根基上,道德色彩浓重的孝道将多数中国人绑在无处躲藏的被动性中。过去,一个注重个人生命质量的人只有依靠出家求道这种带有神化特征的极端方式,才能保障个人的人权,承认和探索个人的生命质量方式,显然,从出家人的戒律上我们就能看出这种模式承担了多么大的代价。
跟西方现代文化逐步靠近过程中,这个核心价值观一直无法跟整个国民性接轨。直到有了看似被迫顺理成章提出的计划生育,才有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妙招。一个孩子,恰恰由于我们代际传递的强大动力,自动瓦解了传统中与之匹配的手足竞争机制,让独生子女可以不再延续宗族生存模式的老路。
独生子女,自动会为自己提出一个现代启蒙的核心问题:我个人的生命,该怎样过得更有质量?这个命题让养老问题自动化解。因为,这样的价值观下,人不是关系中的债务人,养老不是孩子的义务,而是自己人生阶段最后的探索与交代。
这是大家当下都在想的事儿。延续关于独生子女一代的启蒙价值,其实这个问题是这样:作为自认为要为孩子负责的父母,我能为既是我的延续又是新的生命的孩子,带来怎样的生命质量的帮助和保障?
这个问题,非常不简单。精神分析的百年实践,发现以孩子的心理发展程度为标准,好的父母其实非常少。
传统上,将生育这件事当作是自然而然、天经地义,基督教甚至将堕胎引为罪孽。生育确实可以很自然,反正怀上了,也就不考虑、生下来。但人之为人,恰恰在于我们不再生活在自然状态,吃饭、睡觉、性、杀戮,哪一个本能能够在人类社会自然而然实施?如果看到异性往上扑,那只会构成性骚扰,饿了见到吃的就拿,则是盗窃;同理,生育的自然而然往往是灾难。人世,从来不是个简单的时空,非洲挣扎在死亡线上饥饿的孩子比起王思聪,他们的世界就是地狱与天堂。
为人父母,要有能力让孩子活得像个人,要能够帮助孩子获得在这个加速变迁的世界中生存的根基,以及存在的感知和发展的路径。
首先是物质条件,这件事不言自明,却难以得到正面承认。我们常常将父母对子女的感情夸大为超越一切的慈爱,然而,当一对父母没有能力给孩子合适的温饱,也没有能力支付孩子成长所必须的学费,这份爱再浓烈,也仅仅是空谈。就好像一个人溺水了,如果旁边还有个人,往往会抱住这个人的腿,结果往往是一起死。这是一种生存层面的原始创伤,往往极难修复。
跟物质条件相匹配的,还有关系条件。对于孩子来说,能否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父母一起生活,是心理健康和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当下,有大量的工作者都身不由己,产生了几何级数增长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不仅仅是农村缺乏照料的孩子,也包括那些由祖辈、亲戚或者保姆照顾的孩子。这些孩子,由于跟最重要的亲密关系的断裂,事实上成为了程度不同的孤儿。在留守儿童比例不大的学校环境中,这样孩子的社会适应障碍会非常明显的呈现出来。
还有一种关系条件,就是父母的夫妻关系。由于文化上的保守,我国的夫妻往往在婚前严重缺乏两性关系的经验,导致婚后大量夫妻存在严重问题,最严重的后果便是离婚。夫妻关系恶劣甚至破裂对孩子的创伤是直接的,两性关系的模板来自孩子对父母的认知,会对孩子成年后的两性关系产生决定性的障碍。而这种恶劣在童年阶段更会直接转化成孩子对世界的认知,父母战争,那么世界便动荡。不安全感和焦虑会如影随形,并常常转变为学校中的集体暴力。
在这些条件背后,还有一个更加隐蔽的条件,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欲望。一种情况很常见,望子成龙,渴望孩子比自己更出色,然后改变自己无法改变的生活。这其实是无法对自己的生命质量负责,投射式的将自我压在孩子身上,结果当然只有扭曲。直男癌是这类家庭孩子长大后的常见人格障碍,父母强烈的渴望与薄弱的社会能力的落差,让这样家庭的男孩子在简单的应试教育中取得成功,却不能在社会工作和两性关系这类复杂情势中互动。当一个从未有过两性关系的直男癌男青年,在相亲问题上抛出完全不顾女性需求的条件、甚至是胁迫女伴报答自己父母的时候,其实是无力承担父母欲望的虚弱,这份虚弱正是父母自身的虚弱。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父母根本没有欲望,不想要一个孩子却被动甚至被迫的生育。这个后果更加灾难,在中国也越发常见。我们都知道,几乎所有高度文明的国家生育率都极低,恰恰是生存需求完全满足之后,精神和存在性的需求就变得更加苛刻,生育作为本能的一种同样在文化中升华为一种理性选择。这种选择的第一前提,就是生育是一种完全个人的抉择,而非传宗接代的义务;并且,这种抉择以有能力和责任肩负自己和孩子的生命质量为条件。西方世界近几十年的发展证明,人的生育本能一旦升华,主动负责的进行生育选择的人并不多。
反之,独生子女一代个人的启蒙意识觉醒,但并不足以抵抗家庭和社会侵蚀自我意识的传统压力,往往在内在欲望没有前提、不想要孩子的情况下被动生育。这会对孩子和父母两方造成创伤,对于孩子来说,由于父母心理层面没有准备好,即使天天在身边心也不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的人格种下了孤独症的种子;对父母来说,则由于孩子的出生限制了正在转变发展中的自己,对尚未成熟的事业和两性关系定位产生了决定性的压制。当冲突非常严重的时候,有的父母会彻底抛弃父母的身份离开家庭顾自己,有的则彻底放弃自我,以重大的心理或身体疾病的形式承担这个代价一一近来越来越多的青年癌症患者中,有一部分就是被迫生育的母亲。
关于二胎的生育,其实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胎的态度。在一个家庭里,当大孩子处在3~7岁的阶段,二胎的出生就是在手足情结中增加了一个竞争者,大孩子需要面对一次爱的危机。而如果这个年龄差已经达到了10岁左右,大孩子就只有一个位置,她/他必须充当次要的父母的角色,她/他愿意吗?能够吗?
毕竟,有许多人会投身于生育二胎的行列,那么,最切实的问题就是在当下的环境下养育二胎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就是,35岁以内的青年人都是独生子女,那么手足关系就不再是过去的自然关系,而是中国历史上即将诞生的一种全新关系。
二胎政策出来几天,就有媒体报道一个家庭18岁的孩子面对父母准备生二胎的情况,提出多分家产为条件。这个行为用古典伦理来衡量似乎是大逆不道,其实,恰恰是时代变迁中最大的进步:一个刚刚法定成年的人,就能在这样重大的人伦问题上具有当代文明的权利意识,如此迅速地做出脱离家庭的判断。他的行为也展示出了二胎在孩子的手足关系里的一种新情况,即断裂,完全没关系。
这个看似特殊的案例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参照系,二胎重新开启之后,人伦的基础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宗族家庭传统,而是个人主义。四十岁左右的父母作为独生子女前的最后一代,天真地希望给大孩子找个伴儿,或者给自己的养老找个新的依靠。可惜一个年龄差悬殊的弟妹无法构成伙伴,新生儿也不会希望自己在未来学业工作的核心上升期只能守在父母身边。
在新的伦理中,二胎的真正价值在于希望,基于差异的希望。每个人都是有限的,而每个人的生命质量与价值的可能空间则大的多,在个人生命价值的创造中,血脉相连的人们最重要的并不是彼此抱团取暖,而是各自的人生旅程中能有多少新的精彩。由于至亲关系的内在相似性,这种差异能够转化成为父母或手足那里的间接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孩子间的巨大年龄差距才会转化成正面的动力,因为那必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家庭的责任和考验,在于如何化解内部竞争,让孩子们走向差异化的独自、有效果的探索。
例如,如果大儿子学习很好,小女儿能否不像过去教育那样的因此要向哥哥学习?相反,既然哥哥学习好,小女儿恰好不用紧张学习,培养情操,轻松自然的发展文学与艺术。历史上,维特根斯坦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哲学家,恰好是他的哥哥姐姐都是出色的音乐家,他便将方向转向了思想。
这样的价值取向也是对父母爱的能力的拷问。我国的父母,往往错误的以为,将自己明确的夙愿寄托于孩子,并付出自己艰辛的努力与照料,便是伟大的爱。可怜天下父母心,期待孩子与自身夙愿接轨的这份牺牲,确实可怜,却并不可爱。这份牺牲,往往换来的是子女的罪孽感,和因此对自身生命的压抑来满足父母的愿望。这不是爱。
爱是对彼此个人价值同等的尊重,“都是为你好”往往是对孩子的摧残,孩子恰恰是在跟父母可能不同的地方,最需要父母的爱来进行探索。今天,剩男剩女问题已经如此严重,严重到可以构成一场光棍节狂欢。直接原因恰恰在于,独生子女的父母由于历史原因,第一次成了在成年阶段无法开始两性关系的一代人,也因此将早恋的帽子戴在了孩子们头上。可惜人的客观规律不因一代人的错误而变化,两性关系本就复杂,一蹴而就要么不可能,要么极容易崩溃。
爱,必然是克制的,如此才能传递给孩子希望而非重负。也唯有如此,才能跨越年龄差,让孩子们体会到来自于父母平等的爱。
二胎自由了,你准备好了吗?
从中低质量生活,二月台之累与泪 傅二叔
经常看到很多父母讨论生二胎的事情,我也说说我的亲身体会,发发牢骚。自从生了老二后,生活质量大大降低,而老大的教育、生活环境也明显受到影响。真的是好后悔,可是没有后悔药,只能苦苦支撑。经常有人说“一个孩子也是养,两个孩子也是养”,“老一辈生了七八个都养过来了,你养两个就矫情了”等,我都不想搭理他们,生孩子容易,但是要负担起合格的培养孩子的责任太难,可能我们这一辈是被老一辈的当猪一样养大,但是我不想把我的小孩当猪一样养大。
说一下我家的情况,我和老婆都是80年人,老家都是农村,大学毕业后在深圳打拼了十年,在CT/IT行业打工,公司都是500强。现在还是底层的技术工(说好听点是高级工程师),家庭年收入税后40余万,虽然不多,但应该算中产了。老大6岁了,快上小学。两年前想着给老大找一个玩伴,就百般努力,生了个老二(还是儿子,非常失望,我们都喜欢女儿),现在1岁多。老二出生后,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身体变差。
两个孩子都是剖腹产,老婆在生产过程中的痛苦就不说了。现在老二出生一年多了,老婆的小腹上的刀口还是隐隐作痛,去过医院多次,查不出原因。现在她的身体条件明显变差,脸色也变得蜡黄(可能也是跟她高强度的IT工作压力有关,又要赚钱又要照顾儿子),为什么老婆也要工作不在家带孩子呢?因为只靠我一个根本付不起开销,后面详细说。
2、时间精力。
之前只有老大的时候,我下班后只需要花一个小时给他讲讲故事,周末陪他一天去一下培训班或者去儿童乐园。还有部分时间可以自己安排,比较轻松。老二出生后,我们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时间,好像我们都活在他们两个身上,下班后先打发掉老大(做游戏讲故事),剩下的时间都要对付老二,晚上10点他不愿意睡觉,还要带他出去逛街,晚上两三点老二又睡不着,我们还要起来哄他1~2个小时喂奶,好不容易早上6点了,又要准备早饭给老大,给他洗脸吃饭送老大上学,天天如此,我们作为上班一族哪里吃得消,有的时候甚至下班后不愿意回家,有的时候为给老大洗澡讲故事的事情互相推诿,吵架。
后来实在吃不消,请老人过来带小孩,我们双方老人在农村辛苦了一辈子,落下一身病,老了还要过来被我们啃老带小孩,真是对不起他们。
3、啃老。
幸亏老人任劳任怨帮我们带小孩。不然我们真的要崩溃了。由于经济、房子、习惯等原因,我丈母娘在深圳帮忙带老大。我爸妈在老家带老二。
以前看新闻说到留守儿童的问题,我还嗤之以鼻。想不到我的两个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老大三岁后才接过来,过来时不认识我,居然叫我“爷爷”,叫他妈妈“阿姨”,当时我差点哭了。现在老二继续当留守儿童了。老人虽然给我们带孩子很感激,但是他们一辈子农村人,啥都不懂,根本谈不上科学培养亲子活动等,老大来城里后,明显比其他小朋友差一截,做事情唯唯诺诺,胆小,没有主见,没有朋友。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有一次我逼他去小区找小朋友玩,远远的我看见,其他小朋友玩得很high,就他孤零零地坐在椅子上。我给其他父母们强烈建议自己带孩子,哪怕再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一大堆。
虽然这么说,但是我家老二还是继续留守了。深圳的房子太小,我爸妈在农村待习惯了,不愿意憋在小巢里。带老二回农村了。但是他们的身体不行,劳苦一辈子,落下一身病(农村的兄弟明白的),经常半夜起来喂奶粉,又抱不动,但是又怕我们担心,自己撑着。老二也只能天天看电视打发时间,没有游乐场,没有游戏,没有早教。除了看电视就是逼着睡觉。我不想这样,但是我没有能力改变。
4、经济压力。
我们的收入虽然不高,但是应该还算可以。但是我们的积蓄是多少?零。我们工作了10年,现在居然是月光,零存款。而消费大头就是孩子的培养费和老人的医疗费。
我一个月收入到手才1万3千多(不包括奖金股票),但是一个月开销是1万5左右,一线城市,两个孩子,关于开销是多是少问题,不用多说。反正我们还是省吃俭用不乱花钱。
所以只靠我一个根本养不起这个家,我老婆也得赚钱。有的时候我经常算,我们也年收入税后40余万了,钱去哪里了?我们农村来的,一点家业积蓄都没有,只能靠自己打拼,没有人脉和能力,只能靠技术吃饭,省吃俭用攒下的钱,都交给房地产开发商和医院了。一线城市的房价就不多说了。我们一大半积蓄都花在上面。还有老人的医疗。老人身体不行,现在基本上靠药为生,你说有农村医保?我就呵呵了。我老丈人去年得了肺癌,去世前半年时间就花了16万,只能报销一小部分。大头都是我自己掏腰包。我妈心脏病,之前就检查—下就花了2万,现在不愿花我们的钱去做心脏搭桥,我只好每个月花五六百给她买药,还不能报销。养老保险?呵呵,我爸还是原先的村支部书记,现在退休金一个月80块,买药都不够。
5、老大教育。
上面也提到,本来只有一个老大的时候,我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现在,我只能给他上上农民工子弟幼儿园(没有钱去打点上公办幼儿园),给他的培养时间也少了。之前我们可以把全部的爱花在他身上,现在要打对折了。有的时候不注意,我们把较多的精力放在老二身上,我感觉他能体会到,他觉得他不再被重视。
6、休闲旅游。
我是个健身爱好者,之前带老大一个人时,我还能抽出时间一周去3次健身房,老二出生后,健身房?呵呵,给我点时间我要睡觉。
之前一家三口时,一年去一下境外游,国内游省内游也是经常说走就走。老二出生后,没有时间,没有金钱。我还要攒钱给老二交社会抚养费。
我老婆之前经常做做SPA,逛逛天虹,现在东门都不敢去了,还是逛逛淘宝吧。
7、夫妻关系。
我们结婚8年了,之前一年吵架不超过5次吧。老二出生后,我们一个礼拜吵架就超过5次,经常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知道为什么现在都浮躁了,一点就着,看什么都不顺眼。
还有很多很多,总之,我现在的苦逼生活给我的教训就是:你没有准备好就不要考虑生二孩了,孩子不只是十月怀胎这一个简单步骤,培养他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精力时间经济地位,如果你给不了你的孩子足够的培养环境和生活环境,你只能害自己和害孩子。
说这么多,只是给你一个理性的建议,不要被二胎政策的喜悦所蒙蔽。生还是不生,决定权不在于你,而在于整个家庭。权衡利弊,希望你有一个美满的生活。
生二胎需要抚慰老大那颗敏感的心 方华
一位妈妈来问我,小女儿刚刚满月,没想到4岁的大女儿却非常仇恨妹妹,每次见到妹妹,总要上去捏妹妹。见到我抱小女儿,她总会恶狠狠地说:“我要把妹妹扔掉!”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妈妈不无遗憾地对我说:“其实,我当时生二胎主要也是想让大女儿有个伴,没想到大女儿这么排斥小女儿,现在我都不知道怎么办。”
听了这位妈妈的描述,我特别为大女儿不平。当4岁的孩子说出狠话时,必然有什么深深地伤害了她。我们生二宝究竟是为了谁?我们有没有在生二宝前给大宝进行心理建设?
这位妈妈家的情况与当时我家的情况很相似。我也是在大女儿4岁零1个月时生下了小女儿。当弟弟妹妹出生后,作为哥哥姐姐的大孩子往往会有一系列的情感体验。
根据杜恩和肯德里克对儿童如何接纳新生婴儿进行的研究表明,随着第二个婴儿的出生,母亲对第一个孩子的关注和注意都会减少,而第一个孩子如果已经超过2岁或者更大,往往能够很容易地感知到与父母间的亲密关系已经被弟弟妹妹的到来而破坏。因此,他们往往会变得更加对立和具有破坏性,同时,对父母的依恋程度也会降低。
如果第一个孩子在情感上较敏感,他就会经常怨恨失去了父母的关注,为了缓解心中的怨恨,他们会对新生的小宝宝心生憎恨和厌烦感。如果这时候父母拿第一个孩子的劣势与第二个孩子的优势相比较,第一个孩子往往会爆发极度愤怒的情绪,严重的往往会对第二个孩子“下毒手”。
俩孩子家庭有幸福,也有烦恼。最大的烦恼莫过于俩孩子互相不接纳。我可以分享一下我们家的经验:
第一,让大孩子参与妈妈的整个孕期
当我意外怀上小宝后,我就经常与格格谈论肚子中的小宝贝。我会和格格说,小宝住在妈妈的肚子里,她需要我们的关爱。格格吃东西的时候,我会要求她给肚子里的小宝也吃一些。每次我整理格格的衣物时,我总会对她说:“这件衣服太小了,留着给小宝穿。”“这双鞋子你穿不下了,给小宝吧!”有些简单的绘本,她自己也会说:“妈妈,这是小时候看的书,留给小宝看吧。”有一次,我去孕检时,还专门带上格格,让她亲自感受妈妈怀孕时的过程。我曾和格格说:“妈妈能不能顺利把这个小宝宝生下来还不知道。因为妈妈现在的身体不太好,也有可能小宝宝会死在妈妈的肚子里。”虽然我不想说死,但是,我想还是要让孩子明白,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还是会面临死亡的危险。结果,我发现,我这样说了,其实,格格更加能够理解,妈妈需要珍爱肚子里的小宝。
这些让格格对我肚中小宝的关爱渐渐内化成她自己的感情。她给还没出生的小宝取了许多好听的小名“小耳朵”“小西瓜”等。每天晚上,格格总要趴在我的肚子上倾听小宝的动静,格格总会说:“妈妈,妹妹在肚子里哭。”我说:“为什么?”格格说:“她哭着想出来,要和姐姐一起玩!”我总是很享受地看着一脸幸福的格格。
第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不会因为二宝的出生而变化
怀上小宝后,我与格格之间的情感沟通更多了。每天晚上,我会对她说:“不管妈妈有几个孩子,你永远是妈妈的宝贝大宝。”我也提前和她打预防针:“如果有人对你说,妈妈有了小宝会不爱你,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不会的,妈妈会永远爱我的!”后来有一天,格格真是不太开心地对我说,楼下有老太太说,妈妈如果生了弟弟就不会爱你了!我很庆幸格格会及时向我来说此类的事情。我立刻就和她说:“老太太是逗你玩的,你不用理会她说什么。不管妈妈生弟弟还是生妹妹,对你都是一样好,你和小宝都是妈妈的宝贝。”格格立刻就很释然。后来,我曾亲眼看到格格对诸如此类的言词说:“你骗人,我妈妈会永远爱我的。”逗弄孩子的人就自然识趣地退却了。
第三,巩固大宝在家中的地位,永远的唯一
由于提前看了孩子出生次序的理论,我很清楚一个原则:巩固大女儿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小宝出生前后,依然要把家庭中的较好资源及她原先已经在享受的资源留给大宝。比如,在怀孕期间,我坚持一直陪伴格格睡着,坚持讲故事等照顾她的生活;我坚持亲自接送格格上学,直到我住院;小宝出生后,我让格格和爸爸一起睡原来的房间。我和小宝住原来的书房。我让小时候一直照顾格格的母亲在我住院期间依然负责照顾她,而我和小宝则让保姆和婆婆来照顾。在月子期间,我允许格格和我同住一个房间,前提是她不能影响妈妈休息,这样尽量保证格格的生活模式,确保她在家庭中永远唯一的地位。
上例中那位妈妈的大女儿之所以对小女儿这么仇恨,我后来了解到最主要的原因是:妹妹出生后,每天晚饭后,姐姐被送到住在同小区的爷爷奶奶家去睡觉。这不仅仅是改变了孩子的生活模式,更重要的是,让大女儿感觉到:“因为妹妹的到来,自己被驱逐出家,有家不能回。”所以,痛恨之情油然而生。
第四,要提前让大宝明白小宝出生后意味着什么
很多妈妈会和大宝说:“妈妈生了弟弟妹妹陪你玩。”结果,孩子对弟弟妹妹的预期就变成了和自己玩的玩伴。不知道弟弟妹妹出生后将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所以,我们要提前让大宝明白,小宝出生后,她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实质性的变化。
我清晰地记得,在小宝出生前,我与格格有过好几次这样的对话:“妹妹出生后,你会爱她吗?”格格说:“我会的。”
“你会给她喂奶吗?”“我会的,不过你要先泡好奶粉。”
“你会把你穿过的衣服给她穿吗?”“我会的。”
“你会把自己的玩具和她分享吗?”“我会的。”
“你会给她讲故事吗?”“我会的。”
我又说:“如果妹妹出生了,因为她是小婴儿,需要妈妈抱,需要妈妈喂奶,需要妈妈把屎把尿,需要妈妈每天晚上陪她睡觉,那你就不能和妈妈一起睡了,你要和爸爸一起睡,或者和外婆一起睡,你愿意吗?”
“我愿意。”格格如是说。
那天晚上,给格格讲完故事,她照例抱着魔法欧欧,一边听故事,一边酝酿睡觉。突然,她叫起来:“妈妈,我要和外婆去睡了!”
把她抱到外婆的房间,乖乖躺下,不一会儿睡着了。一夜安稳。
早上,格格起床就对我说:“妈妈,你再生个妹妹吧,我要当姐姐!”
尽管格格对小宝的到来是期待的,她对小宝的接纳是令人喜悦的。但我并没有完全“相信”格格能够做到。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小宝没有真正到来之前,她是不知道与小宝真实相处会发生什么事情。她所期待的事情都是美好的,她根本无法预测可能出现的冲突及失落。因此,给大宝做心理建设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当中渐渐渗透,让大宝明白,小宝真的出生后,当大宝的是需要付出的。
第五,让大宝切身感受到有二宝的好处
虽然小宝出生后,对大宝的生活有一定影响。小宝会争夺父母精力,家庭资源等。但是,小宝给大宝也会带来好处,我们也需要让大宝提前明白。比如,大宝会得到小宝的爱,小宝长大后也会关爱她,这是独生子女家庭所没有的;小宝长大后会与大宝玩,走到哪里玩到哪里,不像其他孩子需要提前预约与他们玩的时间;大宝可以分享小宝的物品,比如,我会要求特别要好的朋友在给小宝出生送礼时,顺带给大宝也准备一份;我也会替小宝决定把她出生时收到的一部分礼物转送给大宝;大宝可以充当小宝的老师,会很有成就感;大宝会因为有了小宝而额外获得一些物品;比如我们家,因为小宝即将到来,我们买了双层床。理由是:因为有两个孩子,所以得有双层床。如果没有小宝,双层床不一定要买的。
生育二胎首要考虑三方面 凌裕
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一些家庭选择了生二胎,但是据报道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单独家庭并没有选择生二胎。生二胎必然会对现在的生活产生影响,很多家庭仍在纠结究竟该不该生二胎?最近网友胡女士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大宝已经四周岁了,自己符合生二胎的政策,但是考虑到生二胎会对现在的生活影响很多,所以一直在烦恼究竟该不该生二胎。那么究竟生二胎要准备什么呢?
首先,物质条件要考虑清楚。
现在独生子女太多了,家里只有一个小孩,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孤单的,如果家里有两个小孩的话,其实对孩子的帮助是很大的,但是很多人觉得生了二胎,负担压力会很大。家里一个小孩的教育问题,房贷,车贷等等都给家庭造成了很多的负担,如果再考虑生一个的话,那么有可能会让家里经济出现危机,所以考虑是否要生二胎可以先结合家庭的经济收入来做决定,如果经济还能承受的话再考虑生二胎。
其次,考虑清楚生二胎后是否会影响自己的职业规划。
现在很多家庭都属于职工家庭,每个月领着固定的收入,又要支付家里的各种开销,一旦生了二胎后,宝妈又要开始一轮休产假,而且现在的工作竞争都很激烈,多一个小孩会不会对自己的事业造成影响,这些潜在的风险,宝妈都是需要考虑清楚的,如果觉得能够应付,再考虑生二胎可能会比较好。
再次,家里的成员态度是否一致很关键。
有的宝妈觉得生二胎对一胎的帮助很大,所以坚决想要生二胎,但是宝爸觉得压力太大并不想生二胎,这个时候如果贸然生二胎,很可能造成家庭的矛盾。另外生了二胎家里的老人家是否愿意帮忙带小孩,是否有体力照顾孩子,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家长如果想要生二胎,还得做好和一胎的沟通,毕竟生了二胎后对一胎的心理会有一些影响的,所以在决定是否生二胎前,所有家人最好能够坐下来好好地沟通好,并且做好各种规划,这样才不至于后面出现很多问题。
生二胎的好处是很多,但是如果没有提前准备好,那么可能造成的伤害也很大,准备要二胎的亲们你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