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京辉:戏剧之美是复杂的

2017-02-13孙云帆竹小地

大学生 2016年23期
关键词:孟京辉剧场戏剧

孙云帆 竹小地

规定:18分钟讲透美

“大家好,实际上我不擅长演讲。”这是孟京辉走上台说的第一句话。

来中央美院演讲,孟京辉一直不知道如何切入。可活动当天,主办方安排的形式就是演讲,让嘉宾分享每个人用18分钟讲述特定领域中美的历程,参与的嘉宾除了他还有歌手程璧、摄影师肖全、编剧史航等6位文化界大咖。可个性张扬的孟京辉偏偏不是能够站在舞台一板一眼对着观众严肃演说的人,他忐忑如何能够在规定的18分钟讲透彻。

不过,孟京辉很快就找到了通往演讲的钥匙——播放自己的话剧短片。“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四分钟的视频,这个视频是我几个戏的综合,各种各样的,大家看的时候,我也可以在旁边简单进行一个解说。”

观众沉寂了下来,跟随他的解说一同回顾了大型音乐剧《初恋》、黄湘丽独角戏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悲剧三部曲中经典的《琥珀》、先锋文学的巅峰之作《活着》以及新晋大卖的浸没式戏剧《死水边的美人鱼》。

作为当前亚洲剧坛最具影响力的著名实验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的多部话剧成为国人竞相追捧的珍宝,他狂野不羁的导演风格、特立独行的剧本内容、大胆夸张的舞台效果与怪诞的音乐背景在正统的戏剧行业中显得别具一格。

这些“不走寻常路”的特点颇受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去蜂巢剧场看孟京辉执导的话剧甚至成为时下文艺青年的标配之一。

小剧场之美有四

虽然在戏剧中排演了二十多年,但在孟京辉的眼中,小剧场之美、戏剧之美仍然是复杂的、难以概括的。“如果我要说起来的话,我能说50个词,100个词,每一个词我后面都有很多的举例,很多对它的一些概述和往前一点一点对它进行发挥式的解释。”如果任凭讲下去,孟京辉意识到18分钟是显然不够的。于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与观众分享自己最深刻的体验,他才选择播放一个5部不同类型剧目组成的小短片,阐释自己感触最深的4个戏剧之美。

“在小剧场里面到处充满了暴躁,充满了矛盾,充满了不和解,充满了你争我斗,充满了这种无言的战争和残暴的舞台表现。”暴躁美是孟京辉对于舞台的第一个直观感受。

暴躁的力量几乎充斥了孟京辉的每一部戏剧。《玫瑰、枪和谎言》就是暴躁之美的典型代表,舞台上杂乱无章的各类家具如同一座废墟,孟京辉在剧中将废墟美学植入舞台,荒诞、暴戾的气息扑鼻而来,加上猝不及防的各类噪音,暴躁之美成为了这部戏的一个典型标志。开场蚊子嗡嗡作响埋伏下了夫妻之间的不睦,家具倒塌声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开始展露,男主角举枪自杀的声响把剧情引向高潮……处处戾气凸显、剑拔弩张、跌宕起伏。

一只苍蝇引发了夫妻之间的战争,谎言在时间中变异,枪成为终结生命的利器,生命的脆弱在一片暴躁声中凸显了出来。暴戾美的背后是深刻的生活哲理。

在《一个无政府主义的意外身亡》中又何尝不是呢?一名身患演员狂症的“疯子”在警察局偶然接触到了无政府主义者“偶然死亡”的材料,他随机应变,乔装成最高法院的代表复审此案,最后才发现所谓“意外死亡”竟是警察对无政府主义者严刑逼供后活活将其打死的结果,从窗口将死者丢下后营造了畏罪自杀的假象。舞台上的厮杀、捍卫正义的口号、撕心裂肺的呐喊中人性的险恶、生活的艰辛、政客的伪善体现得淋漓尽致。

暴躁营造的紧张气氛只是一时的,暴风雨过后总要归于平静,而平静之美则是孟京辉与观众们分享的第二大美的特征。贝克特在《等待戈多》中是平静的,“没人来,没人去,太可怕”的说辞在孟京辉眼里是“对暴风雨的期待”与“未来不确定性的等待”。

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黄湘丽在台上尽管更多的时候是撕心裂肺地夸张表演,演绎一个用一生爱一个早已将其遗忘的作家,可爱的极致依然是归于平寂的。

“陌生女人”多次流露出归于平静的言辞,无论是开场的“我想和你谈谈”还是之后的“看到我这些话,你不要害怕,一个死者别无祈求,她既不要别人的爱,也不要求同情和慰藉……”狂躁过后的平静更美。

孟京辉提起了早年的代表作《活着》的结尾,男女主角安静地坐在家中看着儿子有庆的离去,死亡悄然降临。“这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狂躁的东西都不管用了,那时候平静的东西会慢慢展示在舞台上,像颗粒一样,这种气质在舞台上下纷飞,而且浓浓的弥漫,席卷了一切。”

第三个美——娱乐之美,反传统、非主流。导演说:“娱乐之美是我们活在人世间用一种特别不在乎的、特别地玩耍的、特别地超越舞台之内和舞台之外的所有空间的一种美。”

《你好,忧愁》中幽默、疯狂、叛逆的少女塞茜尔曾说过:“我要过一种卑鄙无耻的生活,这是我的理想。”与主流价值大相径庭的观念让人为之一振。塞茜尔诡计多端,与父亲的旧情人艾尔莎共同设计圈套害死了父亲的未婚妻安娜,卑鄙的目标实现了,但换来的却是人生初尝的迷惘与忧愁。这种不和解的、非主流的娱乐之美给人的印象往往更为深刻。

教育美是导演说的最后一个美。孟京辉特别认可剧场的观演关系。“剧场、剧场,就是我这儿有剧,你们有场,剧场合在一起。”他解释了剧场的真正含义,“所以,它整个互动关系我觉得是一种教育性的、育化性的一种东西。”他期望观众看到戏剧后能够发挥有所思考。

有的观众看完《你好,忧愁》在微博、知乎上大发感慨,热烈地讨论人性中的善、恶、丑,讨论青春期少女的反叛、羞愧与自卑,他们回忆着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发表着自己走过青葱岁月时的感悟,思考着未来人生的方向。

多次演出结束,孟京辉都在剧场外设置观众与演员的互动环节,以便观众分享见解,同演员有更深的交流。之前的一次采访中,孟京辉就曾说过:“年轻人在哪里都是年轻人,他们的世界观都是正在成长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跟他们对话,对话特重要。”在他的眼中,这些都是戏剧育人作用的体现。

“所有东西在一起,这个是我们造成了戏剧给人们在舞台上之间的一种互动,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戏剧就变成了一种好玩的东西,戏剧变成的跟你有关的东西。”在孟京辉眼中,无论戏剧有怎样的美感,最终都会与观众的内心产生共鸣,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个写照。

中众正好

如今戏剧似乎很火,观剧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人说戏剧已不是小众。孟导对戏剧现状发表了看法:“到中众了吧?还没有到大众,实际从我个人来讲,我不希望它成为大众。”导演见解是独到的:“因为一旦成为大众,不管是从逻辑来讲,还是从美学来讲,都要打很多折扣,或者有很多变异。”

孟京辉希望戏剧维持在恰如其分的关注度上。他认为,戏剧不是谁都能来聊的。他甚至觉得,一旦戏剧成为人人皆知的东西,它就失去了原来的魅力,变得无聊又庸常。“戏剧如果从小众到中众,中国整个状态、世界美学的发展、戏剧空间的变化,就会让我们有很多不一样的可能性在舞台上发生。”至于具体变化是什么,孟导没有进一步阐释。

接着,孟京辉讲起了“到现在为止在中国当代舞台上探讨出来的一些可能性”。在未来,他希望有更多元的、更不一样的、更奇异的、超越感知与理性的作品搬上舞台。

“我认为所有这些东西,当我说完了这些东西之后,又把我说完的这些东西和我们已经做完的这些东西抛在脑后,我觉得这可能又是一种美。”说到情动之处,孟京辉即兴讲出了超越美的佳句,“这种美我觉得就是我们对未来不可知、不可预测的一种美,这个美扣一下题吧,未来之美、戏剧未来之美、内心之美、个人之美。”

责任编辑:孙云帆

在先锋实验话剧摸爬滚打二十载的孟京辉对戏剧有着独到的理解,但戏剧之美是复杂的,即便在戏剧导演中非常资深,他依然不能用三言两语概括。

11月3日晚,孟京辉在中央美术学院参与了《南方周末》发起的N-TALK “以美之名”大型品牌活动,向大家讲述他眼中的戏剧之美。自称“用50个词、100个词都说不尽”的他与观众分享了戏剧中比较强烈的4个感受:暴躁之美、平静之美、教育之美和娱乐之美。

我认为所有这些东西当我说完了这些东西之后,又把我说完的这些东西和我们已经做完的这些东西抛在脑后,我觉得这可能又是一种美。

猜你喜欢

孟京辉剧场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陌生与间离——以孟京辉版话剧《茶馆》为例分析布莱希特的艺术理念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论《日出》的剧场性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