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增速回调初步触底,企稳基础仍需巩固
——2016—2017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7-02-13张立群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

张立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宏观经济研究部,北京 100010)

经济增速回调初步触底,企稳基础仍需巩固
——2016—2017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张立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宏观经济研究部,北京 100010)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速换挡的拐点附近,这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经济周期性变化的拐点。从高增长平稳进入中高增长,既包括增长水平的稳定,也包括增长模式的转变。目前,支持经济增长稳定的因素已明显增多,但仍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长模式转变则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必须继续坚持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措施并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精准稳需求、稳增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巩固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基础,提高增长的含金量。

2016—2017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展望

一、经济增速回调初步触底

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呈现平稳态势,一、二、三季度GDP增长率均为6.7%,四季度预计不会低于这一水平,全年增速有望略高于6.7%。与“十二五”期间各年经济增长走势比较,增速止降趋稳的特点比较明显。观察2016年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可以看到支持经济增速触底的因素明显增加。

第一,消费持续保持10%左右的平稳增长。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照可比价格同比增长9.8%,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1—9 月份城镇新增就业1 067万人,提前完成年度就业目标,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可比价格同比增长6.3%,与经济增长大体同步。综合就业和收入形势,预计年内消费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托底作用比较稳定。

第二,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保持较高增速。1—9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9.4%,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其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已由2012年的17%左右提高到25%左右,作为投资增长稳定器的趋向增强。从项目储备、开工和资金保障情况看,预计年内基础设施投资仍将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态势,对投资的稳定作用会进一步显现。

第三,房地产投资有望保持平稳增长。1—9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5.8%,增速较1—8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一季度以来,房地产出现了局部过热现象,无论是市场销售,还是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等方面,都存在不稳定、不可持续的问题。目前,国家正在进行分城施策的调控。从近期情况看,房地产局部过热的问题得到了初步控制,这一变化将有助于房地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城镇化的持续推进,近年来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继一线城市人气度持续提高之后,一批二线城市人气度开始加快提高;同时,在城市群发展的推动下,一些三四线城市的人气度也有所提高。这些将是支持房地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基础性力量。到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较最高点(2016年2月末)减少 4 319万平米;1—9月份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同比增长15.5%,增速较1—8月份加快了0.7个百分点。综合这些情况,预计年内房地产投资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第四,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结束下降态势,转型升级效果日益明显。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4%,增速比1—7月份加快了1.5个百分点。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9.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1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1.1%。表明市场需求趋稳对企业销售和经营活动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也表明企业转型升级的效果开始显现,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的企业不断增加。

综合2016年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及其背后的支持因素,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回调过程已初步触底。

能够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环境下实现经济增速回调触底,凸现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的强劲支撑。首先,中国经济结构变化仍有巨大潜力,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尚未完成,劳动力和人口在工农、城乡之间的转移规模仍然巨大,消费结构、生产结构升级的潜力仍然巨大,生活水平、生产水平提高的空间广阔。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仍处在具有高成长性的历史阶段。其次,改革深化所推动的市场化、国际化蕴含的红利仍然巨大。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蕴含的发展进步潜力巨大,中国仍处于社会较快发展进步的历史时期。再次,中国仍然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不断增强的技术保障条件。当前,劳动年龄人口超过9亿人,国民总储蓄率超过47%,技术交流、技术创新活动日趋活跃。从生产要素供给看,完全可以支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最后,中国已经有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多项产品生产能力居于世界之首。综合这些条件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正是在经济基本面支撑下,通过2012年以来政府持续有力的宏观调控,才实现了经济增长由降转稳,初步触底。这也表明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底部可以保持在6.5%以上。

二、经济企稳基础仍需巩固

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主要是由于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其中国内城镇化的矛盾是主导方面。从外部看,国际金融危机全面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受其影响,我国出口增速持续下降,外需低迷。2003—2007年,我国出口年均增长30.2%;2008—2015年我国出口年均增长仅为8.09%,其中2015年为-2.8%。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城镇化矛盾对消费、投资需求形成明显制约。在财政分灶吃饭和领导任期责任制的机制引导下,我国各城市发展水平不同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优质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由此导致大城市人满为患,中小城市则缺少人气。从消费方面看,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为大城市交通拥堵,引致越来越多的大城市采取汽车限购政策,过早限制了汽车市场的发展空间。2002—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量年均增长24%。然而,在千人汽车保有量刚刚过百的时候,2011—2015年,汽车销售量年均增速陡然降低到6.5%,主要原因应该是受到了汽车市场成长性最高的大城市限购、限行措施的影响。大城市的落户难、看病难、上学难等诸多问题,也限制了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从投资方面看,大城市土地紧张导致日益严重的“拿地难”,中小城市人气不足则导致“卖房难”,使房地产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严重制约了房地产投资增长;各自为政、追求短期目标的建设模式,也制约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的增长。在外需增速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国内投资、消费增长又遇到严重困难,使中国经济面临空前的下行压力。这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基本背景。

解除国内需求增长的瓶颈,必须解决大城市空间饱和、中小城市人气不足的问题,必须有效扩大城市体系的承载能力。当前,中国城镇化的矛盾正在沿着两个方向解决:一是一批二线城市较快成长,人气度快速提高;二是一线城市开始联合周边中小城市,向城市群的方向发展,由此带动了一批三四线城市人气度提高。这两个方面目前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进而支持了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的发展,但增长水平和稳定性还不高。

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看,在刚性、改善型买房需求推动下,以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为主导,全国房地产市场销售整体回暖。商品房销售从2014年的负增长,在2015年转为一位数增长,到2016年提高为两位数增长(图1)。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大城市拿地难、中小城市卖房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根源是人口分布格局与城市土地供给能力严重不对称、不匹配。据有关资料推算,全国前100个城市的常住人口中,四个一线城市占比达到16.3%,30余个二线城市占比为52.5%,60多个三线城市占比仅为31.2%。而前100个城市的成交土地占地面积中,一线城市占比仅为4%;二线城市占比为42%;三线城市占比为54%(截至2016年8月份数据)(图2)。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以上数据表明,一二线城市人气度高,但土地供给能力低,而且越是人口规模大的城市,这一矛盾越尖锐;三线城市则恰恰相反,人气度低但土地供给能力高。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幅度明显高于三线城市(图3)。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当然,由于住房也有投资属性,当房价上涨预期比较强烈时,金融杠杆会使得买房需求旺盛的城市房价上涨加速,这是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潜伏着堆积泡沫的风险,需要高度重视。

一线城市人气旺盛的主要原因,是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条件好。就业机会多与产业聚集水平高相关,而这与一线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条件较好、产业发展综合环境较好又紧密联系。此外,由于人口众多产生的规模效益,也促进其人气趋旺。与一线城市比较,二线城市尚有明显差距。但因为一线城市人满为患的问题日益突出,进入的难度快速增加,因此一批条件相对较好的二线城市,开始成为年轻人向城市发展的首选,其人气度提高速度已经快于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水平与一二线城市差距较大,产业聚集水平低,就业机会较少,必然导致其聚集人气的能力较低。要改变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之间的差异,需尽快提高三四线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水平,提高其产业聚集水平,这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目前,双方差距正在缩小,但差距依然明显,由此导致的大城市拿地难、中小城市卖房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由此看,缓解房地产发展的困难与化解城镇化的矛盾紧密联系,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一方面城镇化会持续推动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会持续存在三四线城市卖房难的问题。区别不同特点,实施精准的“因城施策”,是保障房地产平稳发展的关键。

汽车市场也将始终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大城市需求旺盛,但限购、限行措施日趋严格,中小城市则市场空间有限。因而,汽车市场的发展也将是与城镇化矛盾化解紧密联系的恢复发展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预计房地产业、汽车工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呈现逐步恢复发展的态势,房地产局部过热的风险会始终存在。如果调控得当,有望保持大体平稳、逐步加快的发展态势。考虑到世界经济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增长低迷的状态还会持续较长时间,受外需低迷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总需求的增长水平预计不会有明显提高。在国内需求支撑下,经济增长将总体保持平稳。

三、2017年经济形势展望

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总体将呈疲弱和不稳定状态。受“再制造业化”成效的支持,美国的投资和就业持续恢复,经济保持复苏态势。但收入差距大、消费增长不及预期等,使美联储始终担心二次加息的风险而举棋不定;美国国内的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浪潮涌动,总统大选对其政治经济走势的影响较大,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英国“脱欧”使其与欧盟成员国未来的贸易和金融关系变得不明确,对欧洲的投资和就业产生了抑制作用。移民问题催生了欧洲的民族情绪,离心政治力量扩大阻止了结构性改革进程,使欧洲经济前景低迷,不确定性增大。日本经济尚未摆脱日元升值、通缩等因素的拖累。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复苏态势总体好于发达经济体,但基础仍不稳固,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还应该注意到,全球经济正在遭遇“去全球化”逆风,各种贸易保护、贸易壁垒趋向增强。综合看,2017年中国出口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但考虑到基数较低,稳出口的多项努力效果逐步显现,转型升级带来的出口竞争力提高等因素,预计出口将摆脱负增长,呈现低位企稳的态势。

2017年中国投资预计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首先,围绕新型城镇化和“一带一路”的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已经有较多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地方债置换、地方发债、PPP等资金配置模式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预计基础设施投资将继续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态势。其次,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逐步改善房地产发展环境,并将持续提供需求支撑。考虑到房地产建设规模的恢复明显弱于市场销售的恢复,存量房持续减少,资金比较充裕,预计房地产投资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受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的带动,制造业投资在2016年已经止降企稳,预计2017年将呈现增速持续恢复态势。综合来看,2017年投资将保持平稳增长,水平不低于2016年。

保障和改善民生仍将是2017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恢复平稳增长对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会形成更可靠支持。预计2017年消费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会比较稳定。

综合以上分析,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水平不低于2016年。

四、政策建议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增长进入中高增长的拐点附近,这一拐点不同于一般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性质。稳步进入中高增长,既包括增长水平的稳定,也包括增长模式的转变。必须继续坚持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措施并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的办法,精准稳需求、稳增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巩固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基础,提高增长的含金量。

(一)财政政策的作用应进一步增强

目前,市场需求有所恢复,企业效益有所好转,但投资回报率仍然较低、风险较大,市场引导的投资和各类资源配置活动仍不活跃。同时,化解城镇化矛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急需进行面向长远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具有奠基性意义。为此,要进一步增强政府投资能力,依靠基础设施投资稳定投资,加快新型城镇化和“一带一路”进程。要注重抓好长远、综合规划工作,提高项目选择和储备水平;地方财力应适度集中,支持区域性补短板的建设任务;注重总结地方债发行的经验,加快完善相关评级制度和二级债券市场的建设;继续做好地方债置换工作;继续抓紧重大工程项目进度督查,盘活和统筹使用好财政存量资金;用好PPP引导资金,促进PPP项目更好发展。

(二)货币政策应坚持稳健的基调

合理掌控好货币投放的水平、节奏、方向,是控制金融风险、稳定人民币汇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从2017年的经济运行态势看,货币政策宜慎重使用利率、存准率等手段,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合理释放相关信息引导预期;重点把握好资金流入的方向,配合房地产热度高的区域做好相关贷款政策的调整。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热点地区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持,加强对实体经济企业融资的支持。

(三)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缓解城镇化瓶颈制约,提高城市发展水平,是释放中国巨大发展潜力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引导好人气度快速提高的二线城市的城镇化进程,避免一线城市已经出现的一系列突出问题。从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周边城市相互关系的统筹协调等多个方面系统准备,预留出长远、高水平发展的足够空间、打好坚实基础。二是加快推进以一线城市为中心的几个大城市群的发展,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问题,从调整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机制入手,加快形成区域内大中小城市联合发展、统筹规划建设的模式。

(四)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形成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去产能、去杠杆的关键是完善基础性制度、提高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市场对产出水平的调节较为有效,对产能水平调节相对较差;金融高杠杆率与此紧密联系。要完善和严格产权保护制度,严肃、及时追究国有资产损失责任;尽快完善个人和法人的社会征信系统。完善和严格金融监管制度,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在放权让利的基础上,尽快完善财产责任追究制度。要坚持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职责与分工。

(五)筑牢民生的安全网

这既是稳定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须,也是全面建成共享型小康社会的必须。要兼顾当前与长远,统筹好应对当前紧迫民生问题和长远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要适当加大财政对去产能过程中分流职工的支持力度;对困难地区采取阶段性措施,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保证这些省份的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衔接,守住贫困人口的生存底线。继续做好保障就业的各项工作,完善劳动力就业市场建设,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的定向培训和创业创新指导的服务。

(责任编辑魏艳君)

The Callback of Economic Growth Preliminarily Bottomed and Enterprise Foundation Still Needs to be Consolidated: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2016—2017

ZHANG Li-qun

(Macro-Economics Research Department,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Beijing 100010, China)

The current growth of the Chinese economy is in shifting around turning points, and it’s a change of inflection point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economic cycle. The stable change from high growth to middle-high growth includes stable levels of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of growth pattern. Currently factors supporting the stable economic growth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there is still unstable and uncertain factors;transformation of growth pattern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 It’s necessary to insist on both the demand and supply measures,combining short-term and long-term goals, accurately stabilizing demand and growth, and spare no efforts to promote the side-supply structural reform. So as to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improve the gold content of economic growth.

2016—2017; macro-economic situation;analysis and prospect

2016-12-29

张立群(1954—),男,河北人,研究员,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工作。

张立群.经济增速回调初步触底,企稳基础仍需巩固——2016—2017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1-6.

format:ZHANG Li-qun.The Callback of Economic Growth Preliminarily Bottomed and Enterprise Foundation Still Needs to be Consolidated: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2016—2017[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1):1-6.

10.3969/j.issn.1674-8425(s).2017.01.001

F124

A

1674-8425(2017)01-0001-06

猜你喜欢

城镇化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且看,堆沟港的城镇化之路
拥抱新经济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