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的有机揉合
——大型现代采茶戏《南田印象》观感
2017-02-13郭强
郭 强
高安采茶戏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之一。我作为一名基层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者,自宜春艺校高安采茶戏专业学习毕业后,从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编排和组织工作已经多年。但每次提起采茶戏艺术,内心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感到兴奋和感慨!这次非常有幸,参加了由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省艺术研究院承办的第六届江西艺术节舞台艺术观摩研讨培训班。在为期八天的观摩学习当中,通过观摩演出及学习研讨,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不仅让我欣赏了近年来我省艺术舞台上的精品佳作,同时也学习到了一定的舞台艺术理论知识,着实让我大开眼界,赞叹不已!
这次的省城学习观摩,省艺术研究院也给所有学员们布置了作业,让同学们去写一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因我对高安采茶戏有着浓厚的情感,故而毫不犹豫就选择了由宜春采茶歌舞剧院精心打造的现代采茶戏《南田印象》作为我的评论习作。当然,我深知自己学识浅薄,写作能力有限,既未具备扎实的文艺评论水平,也不敢向敬重的前辈和老师们的作品“说三道四”,万一说得不妥,岂不是贻笑大方……思前想后,我还是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和角度来简单谈谈自己的直观感受。
大型现代采茶戏《南田印象》在江西省艺术中心大剧场展演。看完最直观的感受是:剧情紧凑,脉络清晰,主要人物形象丰满,唱词优美,舞台设计和音乐效果精美、震撼,地方气息浓郁。很显然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采茶戏了,除了它的创意构想、人物形象的刻画之外,还融入了话剧、舞蹈以及现代音乐等多种舞台艺术元素。其形式多样的舞台表现形式或许已是它能够被现实所接受并产生共鸣的原因。
该剧反映的是一位文化局副局长夏雷到基层党组织南田村任第一书记,该村是一个“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夏书记利用自已原文化工作的经验,紧紧围绕“强核心、聚民心、促发展”的宗旨,整治村级组织建设,化解干群矛盾,留住青山绿水,促成致富村民的养生养老项目“南田印象”落户南田。在面对原村支书杨山根,丧失党性原则、手段龌龊阴险,利用部分村民的斗恶陋习的百般阻挠下,夏书记沉着应对,一手抓精神扶贫,一手抓项目引进,短时间内让沉寂的山村活起来,亮起来、乐起来、立起来。
《南田印象》有强大的主创阵容,从编剧到导演,从艺术总监到作曲配器,包括主演等都是当下地方戏曲界名声很响的艺术家。经过他们反复创作修改、提炼升华,最终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有别于传统采茶戏的新的采茶戏表现形式,其独特的风格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该剧的每一幕演出都是无缝衔接,没有以往剧目的分幕,对场景的转换和剧情的推进,通过灯光的变换自由调度,根据剧情的需要来突出不同场次的主要人物。舞美方面也很用心,两辆挖掘机的巧妙设计,夜场戏中反面人物的灯光设计等,把人物性格特点及心理活动,表现得自然流畅。
戏曲要让人坐得住,除了剧情吸引人外,唱腔和音乐动听也是非常重要的。该剧的唱段音乐与传统的采茶戏唱腔有着明显的不同,让人感到有改进和创新,我觉得这种创新不仅能让演员唱起来上口,而且观众听起来也悦耳动听,如剧中还运用了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音乐元素等。另外,30多人的乐队,在传统的采茶戏演出中是少见的,除了传统的戏曲锣鼓、扬琴、高胡、二胡等,还加入了长笛、黑管等管乐器及电声乐器,让观众感受到了民族乐、打击乐与古典西洋乐、现代电声乐互融而带来的多元音乐艺术的享受。
《南田印象》中语言生动活泼,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在剧中人物的名字上,象“山根”“辣子婆”“香花”“夏老倌”“杨老歪”等都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人物对白上,大量运用了高安方言,“矮子步”“扇子舞”等具有地方采茶戏特色的编排和运用,让观众在观看时倍感亲切。
艺术没有最好的,却有最美的,但追求绝对完美的艺术作品是有遗憾的。本剧的剧情设计比较老套,在人物设定上也存在着陈旧性,(如全剧中心事件中项目投资人不是归国华侨就是台湾老板等);还有主要演员在剧中的肢体动作和舞蹈演员的设计编排上,缺乏创新性,略显死板和僵硬。另外主要演员的台词设计上几乎近似于口号化,而生活化的台词不多等等。
当然,我们深知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领风骚的文化艺术形式,在文化资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虽然当下的高安采茶戏与她曾经有过的普及和辉煌有很大的差距,但我相信创作出一部集“思想、艺术、观赏”于一体的优秀舞台作品,还是可以折服观众,并与观众达成共鸣。当今的文艺作品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华夏文明正能量,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切合实际的反映生活当中的真善美,不要一味要求“高大上”,而是要做到“精细美”,让传统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让传统戏曲与现代艺术元素有机的揉合,创新而又不失本质,真真切切的创作出既符合现代老百姓口味和审美情趣,又具有一定艺术价值、艺术品味、艺术美感的舞台艺术精品,才是每一位基层文艺工作者的历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