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17-02-13

美术文献 2017年7期
关键词:西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融入历史,留住传统文化的根。发挥地处农耕文明发源地优势,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出版《西农抗战记忆》《西农解放记忆》《校史叙略》等书籍,拍摄《李振岐—窑洞院士》《赵洪璋—一脉相承》《周尧—雕虫人生》等微视频,解读学校在抗战史上的重要地位,讲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与学校的深厚情缘,增强师生爱校荣校、立志报国情怀。发挥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引领作用,建成馆藏古农学古籍5万余册、农业历史文物3000余件的博物馆群,深入开展中国农耕文化和农业历史研究。举办海峡两岸高校学生“同根同源”华夏农耕文化渊源体验营,集中展示中华民族辉煌农耕文化和近代农业科技发展,增进两岸大学生思想交流。

融入思想,守住传统文化的魂。制定学校重大活动礼仪制度,通过规范党代会、教代会、团代会、运动会、升降国旗等仪式礼仪要求,让师生充分感受“国家在场”“学校在场”的庄严氛围,增强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厚植传统文化思想基础。加强对校风校训、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的宣传阐释,引导师生牢记于心、践之于行。充分发挥“三号教学楼”“斗口试验站”等教育基地作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创作《雕虫沧桑》《心在路上》《后稷》《麦田守望者》等话剧,树立于右任、辛树帜及院士塑像群,制作名人浮雕,以优秀文化精神濡染和塑造青年学子的心灵和人格,培养家国情怀。

融入实践,笃行传统文化的路。将弘扬传统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持续推动高雅艺术、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影视剧等进校园。邀请国家京剧院、中央芭蕾舞团、歌剧《白鹿原》、话剧《牵挂》等来校演出10余场次,组织开展“汉字知多少”大赛等活动,举办《论语的处事哲学》《品读经典·阅享人生》《书法审美与修身养性》《印象·大学》《处事·大学》等传统文化专题报告会。加强文化社团建设,组建民乐队、腰鼓队等艺术团队和武术、书画等协会,引导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西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耕
宝鸡市2020-2021年水地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调查分析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西农系列小麦品种在连云港地区种植筛选试验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国审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西农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