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军陆战队:“更快、更强、更勇敢”
2017-02-13郑蔚赵征南
本刊特约记者 郑蔚 赵征南
□
走进海军陆战队:“更快、更强、更勇敢”
本刊特约记者 郑蔚 赵征南
□
我海军陆战队展开海上追击 (余文强摄)
2016年8月,我海军陆战队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举行的“海上登陆-2016”国际军事比赛中,捷报频传:取得障碍赛、求生赛第一名,追逐赛、接力赛第二名的好成绩,夺得了海上登陆项目积分总评亚军。
国际军事比赛究竟是怎么比的?是统一使用东道国的武器装备,还是使用各自的装备各显神通?在我军强调“实战化军事训练”的今天,参加国际军事比赛的意义是什么,它和“向提高战斗力聚焦用力”又是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日前我们走进了位于南国海疆的海军陆战队某旅。
“根据习主席‘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的指示精神,这些年我们旅的训练作风、训练内容和训练标准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实战化练兵越来越扎实。我们参加国际军事比赛的目的,不是为了拿名次夺奖,而是为了学习借鉴外军的实战化训练经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实战化训练水平。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背水攻坚,勇往直前’的陆战猛虎精神,更要有过硬的军事技能,以担负起保家卫国、全域作战的神圣使命!”旅政委田学勤对记者说。
中方主教练蔡伟:实战,实战,一切为了实战
据“海上登陆-2016”国际军事比赛中方主教练、海军陆战队某旅两栖装甲团团长蔡伟介绍:“海上登陆-2016”在加里宁格勒的“赫梅列夫卡”靶场进行,比赛由我国海军陆战队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伊朗、委内瑞拉等5国的15支参赛队参与。我军的3支参赛队伍,是从我整个陆战旅中选拔的,说是精兵强将绝不过分。
这次比赛,俄罗斯等4支参赛队,使用的都是俄制装备,战车是俄军的82A轮式步战车;而我军使用的是ZBD-05两栖履带式步战车。俄军其实也有履带式步战车,而使用轮式战车出赛,它在陆地上的机动速度明显要超过履带式战车。但我们必须以我军的武器装备参赛,以向世界展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风貌。事实证明,我军的装备是经得起检验的,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实现了“装备零故障”。比赛的项目是严格按实战要求设置的,共分4个阶段。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并非独立存在的。第一阶段原来叫“障碍赛”,后来改为“侦察兵小路”,是模拟海军陆战队的装甲步兵班深入敌后侦察,通过各种敌设障碍物,最终到达指定侦察地域,完成侦察任务;第二阶段名为“求生赛”,是侦察兵渗透敌后的企图暴露,在敌围追堵截下,通过各种障碍隐蔽、撤离、杀出“敌占区”的过程;第三阶段“追逐赛”和第四阶段“接力赛”,则模拟撤出敌设障碍区后,通过装甲兵人车结合,充分发挥整体战斗力,完成陆上和海上的驾驶竞技,并通过蛇形弯道、射击阵地射击、车辙桥、断崖等障碍物,装甲步战车撤回模拟登陆舰,完成既定作战任务的全过程。总而言之,国际军事比赛的奖牌后面刻的是“更快、更强、更勇敢”,这是对战争对军人的要求。
蔡伟说:实战,实战,一切为了实战,是这次与俄军面对面切磋比武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首先,俄军越障训练的强度大、难度高。“侦察兵小路”全程1200米,包含19个障碍物,几乎涵盖了城市战场大多数可能的障碍物,障碍设置的难度非常高。有的障碍物的高度是我军同类障碍物高度的1.5倍以上,相比我军通常的400米障碍训练,这更接近实战的要求。其次,俄军的射击科目强调“尽远射击”,更接近实战要求,对我们不无启发,而我们过去一直强调的是“精确射击”。当然,我海军陆战队战士可以说个个都是神枪手,经过刻苦的训练,全程223个目标全部命中,实现了“射击零脱靶”的目标,振我军威。再者,更强调全车全班密切协同。比如,有一个高达6米的障碍,一个人是无法攀上高墙的,必须由几名战士合作用一根杆子将一名队员推送到楼顶,然后再放下绳索让其他战士爬绳上墙。比赛还规定全班必须7个人全部越过一个障碍,才能开始通过下一个障碍。我们的战士在越障上表现也非常出色,体能和协作都经受了考验,做到了“越障零罚分”。
“最佳狙击手”许晓飞:“七百步穿杨”的绝技
最佳狙击手许晓飞 (郑蔚摄)
百步穿杨,人们以此形容神射手的功夫了得;而“七百步”能否照样弹弹“穿杨”呢?在此次国际军事比赛中,装甲团中士狙击手许晓飞一举命中700米开外的所有目标,是全部参赛队员中的唯一一人,可谓“七百步穿杨”,获得了“最佳狙击手”称号。
“百步穿杨的秘诀只有一个——练习,坚持不懈地练习。”这个皮肤黝黑,性情憨厚的大个子,道出了“神枪手”修炼的真谛。
许晓飞出生在河南登封,嵩山脚下,少林寺是当地最大的标签。从小,他和其他男孩一样,拜师学武,练就了一副好身板。自从2009年入伍起,他就爱上了射击,准度也不断提高,但始终距离完美有差距。“新兵打靶,5发子弹若能打中50环,便可以得到嘉奖,可我即使前四发全部命中10环,最后一枪最高也只能命中9环。”他说,“49环成了我的天花板,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极限。”
为什么始终与满环无缘?他焦灼而自责。经过“前辈”指点,他才明白:射击的关键不仅在于动作的定型,还在于过硬的心理素质。这同样需要苦练,为此,许晓飞先在性格上重塑自己,原本外向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不那么活跃”“稳得住”的小伙子。他经常拉上战友,练习闭眼向后倒;并在休假时挑战蹦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艰苦付出终有回报。在年底考核中,他成功打出5 0环,战胜了心魔!
经过狙击手集训,许晓飞的射击技术更加炉火纯青。今年,他成功闯进国际军事比赛参赛阵容。比赛中,狙击手要背着7 . 5公斤重的狙击长枪,和队友一起连续跨越障碍。在过铁丝网等障碍时,狙击枪管特别容易被铁丝网挂住。而在重重障碍后,体能的消耗对射击也有非常大的影响,该如何“校正”?这些困难,对于平日身背95步枪武装越野排名第一、体能超强的许晓飞而言,仍需苦练加钻研。
赛场环境,加里宁格勒的温度、湿度、风速都和湛江截然不同。温度、湿度的变化会影响火药的燃烧,子弹的推力、弹道的轨迹也因此有了不同。如果是平常的狙击,狙击手可配有一名副手,用测风仪测速,但国际军事比赛中,许晓飞只能独自一人进行狙击。好在,部队的高手们已经教会了他“伸手即可感知风速”的技能。比赛时,许晓飞看着摇动的树叶和海面泛起的白色浪花,明显感觉风速不低,再伸出手,判断出风速为7米/秒,于是果断地将瞄准十字线偏离目标半个身位。
“比赛对狙击手的考验并不仅仅在于精准,而关键在于反应能力,‘尽远射击’追求命中而非环数,十分贴近实战中‘狙击目标只出现2—3秒’,也就是敌方军官探头看下望远镜的时间要求。700米外,我的‘敌人’是起倒靶,而非平时训练时的固定目标,只有5—8秒的射击时间,瞄上了立即击发。好在,平时部队训练严格,狙击手瞄的胸靶比较小,所以比赛时还突然觉得靶子‘变大了’、好打了。”他笑着说。
比赛时,许晓飞弹无虚发,3个目标全中,还剩下的一颗子弹,立即助攻队友,赢得漂亮。“对于我方‘全部命中’的成绩,俄方裁判一开始还并不相信,怀疑起倒靶出了机械故障才全都倒下,要求验靶。当他们看到靶心的弹孔,不由得向中国军人竖起了大拇指。”许晓飞笑着说。
“最佳驾驶员”乔志勇:履带战车快过轮式战车
“我的‘兄弟’——05式两栖装甲步兵战车决不能输给俄制82A轮式步兵战车。”赛前,装甲团一期士官乔志勇便下定了决心。
1994年出生于河南商丘的他,用颇具90后特色的语言介绍了自己:“我17岁时,读书成绩不好,成天压马路。我们那里退伍的武警比较多,看到他们一下子就能踢弯钢筋,觉得‘酷毙了’。就想着报名当武警,练一身本领,退伍后回家能不被人欺负,让镇上的年轻人‘崇拜’,太酷了。”
最佳驾驶员乔志勇 (郑蔚摄)
可没想到,乔志勇却分进了海军。刚进海军陆战队新兵连,他被子都叠不好,引体向上5个都做不了,班长老让他“补课”,这让他很苦闷:“这海军陆战队,真不像美国大片里的超级英雄那么爽啊!”
新兵连的训练终于结束了,分手时,他突然看见班长泪流满面,心里想:“班长平时对我非常严格,经常板着脸训我,我对他没啥好印象。可没想到他内心这么不舍得我们。”这“铁汉柔情”,让乔志勇后悔了,让他重新思考军旅人生。
成为装甲兵的他,从2016年3月起,就和其他参赛队员开始了“魔鬼训练”。集训的队员从300多人,到150人,再到最后只剩31人。乔志勇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在舱内温度超过50℃的环境下一待就是数小时。一天训练结束后,常常作训服已经和皮肤“粘”在一起。
“今年,俄方制定的新的竞赛规则将海上赛场大大压缩,赛程12.6公里仅设置0.6公里的海上赛段。这对海上渡航速度明显高于俄方,而陆上行驶速度则低于俄方轮式战车的我履带式装甲车,是个不小的考验。”乔志勇说,“但我只知道,我们的战车决不能输。”
面对严苛的比赛条件,乔志勇驾驶着01号战车,没有受到其他国家“装备熄火、战车侧翻和违规射击”的影响,充分发挥过硬的技能和顽强的精神意志,在仅600米的海上赛段就超越对手近2分钟时间,最终以30分07秒的成绩,成为全场速度最快的战车。
“我们跑出了履带装甲装备的最高速度,”乔志勇说,“在陆地上,我们的履带式步战车竟然将俄军轮式步战车甩在后面!”海上登陆项目主考官、俄罗斯海军陆战队司令员科尔帕琴科中将都喜欢上了乔志勇的战车,他说,你们的两栖装甲战车不但有良好的海上机动性能,在陆地上的速度也非常快。我们很希望引进你们的技术,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俄制战车的海上机动性能。
“最佳班长”寇伟伟:必须先有最佳陆战班
最佳班长寇伟伟 (郑蔚摄)
见到24岁的两栖队队员寇伟伟时,他正在兄弟旅的跳伞训练场一丝不苟地叠伞,作跳伞前的准备。对一名伞兵而言,叠伞的细致与否关乎着整个空中安全。
“格斗、潜水、跳伞……在部队,我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获得了普通人一生中难以企及的财富。”寇伟伟说。
在海上登陆项目的比拼中,他所在的陆战三班以总积分第一夺得海上登陆项目“最佳陆战班”,寇伟伟也因此荣获“最佳班长”。“首先是有最佳陆战班,才会有最佳班长。”寇伟伟总结自己荣誉是怎么来的。
“参加国际军事比赛,最大的收获是强化了‘班组协作’这一实战理念。按比赛要求,必须待最后一名队员通过障碍后,全班人才能冲击下一个障碍。在战场上也是如此,部队绝不能打散、打乱,所以在赛场上,我们一个班必须在一起。”他说。
他告诉我们,整个“侦察兵小路”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障碍物单人无法逾越,必须多人协作通过。如,通过带有铁丝网的标准障碍墙,队员必须相互协同,用武器挑开铁丝网,才能确保其他队员顺利通过。否则,不仅要被铁丝网刮伤,通过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求生赛”的最后一个障碍名为“珠穆朗玛峰”,是连续两个类似U形铁皮凹槽,又高又滑,而此刻队员们已经筋疲力竭,一个人根本冲不上去。“这个障碍,我们在国内训练时没有遇到过,它模仿的是一堵冰川。比赛前,我们就集体讨论究竟该怎么过?最后决定,让力气最好的两个队员一前一后冲刺,到“冰川”前,后面的队员猛推前面的队员,将其顶上去。最早上去的队员往下伸出一条腿,接应后面的队员。
寇伟伟说:“我见有位队员实在没力气了,就让两位队员一个人蹲着、一个人扶着‘冰川’站着,让这位战员踏着他俩的身体冲上去,然后再拉住顶上队员伸下来的脚,成功翻越了‘珠穆拉玛峰’。”
寇伟伟认为“最佳陆战班”的炼成,源自这些年部队强化了实战化的军事训练。“回顾这两年,我们旅的实战化练兵越来越扎实,平时觉得训练苦,但真正上了赛场,才知道实战化训练养成的就是战斗力。”寇伟伟说,“考虑到海军陆战队未来‘全域作战’的要求,这几年,我们的训练空间从南海之滨到戈壁大漠,从高山密林到白山黑水,演习的程序和内容也跳出了过去‘先训练至少一个月,再预演,然后按照导演部的预案一步步展开,红军必胜蓝军必败’的套路。现在我们都是接到上级命令,突然实施跨区域机动,转战到完全陌生、条件恶劣的区域,针对完全陌生的对手,展开一场没有预案的战斗,这对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