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坛为何出现如此之多的怪异现象?
2017-02-12古风堂主人
□古风堂主人
当代书坛为何出现如此之多的怪异现象?
□古风堂主人
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天都会有五花八门的新闻跳入我们的眼帘。娱乐明星的八卦自是司空见惯,而各级贪腐官员被双规落马的消息也是接连不断。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使得人们的谈资不断,永远都会有议论不完的各种话题。尤其是那些具有轰动效应的爆炸新闻,更是不断发酵,具有持续不断的奇特魔力。从马航失联到毕福剑离开星光大道,从朴槿惠下台到朝鲜发射核导弹,无一不是轰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事件。
小小的书坛亦不例外,各种具有轰动效应的事情接连不断。书协换届后,舆论一片哗然。按照常理,这个根本用不着大惊小怪。因为书协总要换届,总会有新的人选上台担任书协主席。大家之所以议论纷纷,不外乎就是觉得自己预测中的人选未能上任,而期望值并不高的人却出乎意料地顺利上位。主席如此,副主席、理事等等的人选也难免会因此生出很多故事来。于是,就有人因为未能当选理事,宣布退出中国书协。
有一种说法,讲的是前几任中国书协主席都是两个字的人名,舒同、邵宇、启功、沈鹏、张海,都是两个字,忽然上来一个三个字的,多少有些儿不太习惯。其实,无论姓名是三个字也好,书法水平差一点也罢,都无关人品。其实苏先生是一个为人处世很不错的人,平和而且低调,还有责任感和时代担当。从他联合很多全国政协委员共同提案建议书法进中小学课堂可见一斑,这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他能为之奔走呼吁而不遗余力,也是功德无量,值得称赞。
只不过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希望书协主席是那种德性又好,水平又高,学养又深厚的德高望重之人。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会有一定差距的,这种情况从苏主席的前任已经显露端倪了,早已见怪不怪。人们现在的看法是,协会领导只要做好组织服务工作就可以了,书法水平不一定要数一数二。
但有一点还是需要适当注意一下,那就是作为书协主席,你的作品可以允许写得不太精彩,但却不可以太不严谨。另外就是你对江湖书法和低俗书风要保持起码的立场,不应该不讲原则地处处为他们站台吆喝。
说实话,这些年,江湖书法和低俗书风已经越来越呈泛滥蔓延之势,我们完全可以允许它的存在,但至少不宜以专业书家和主流行业协会领导的身份为之摇旗呐喊,推波助澜,以免让非主流不断抢占主流的地盘,误导社会审美,贻误广大青少年。
愤然宣布退会的曾翔先生这两年忽然变得更加亢奋起来,微信网络视频上“吼书”不断,墨汁糊得满脸满身都是,大笔挥处,翩翩起舞,有时如猛虎下山,声震四野。有时如杀猪一般,声嘶力竭。有时如巫师作法,念念有词。有时如范进中举,狂笑不止。旁观者们纷纷鼓掌叫好,好一派热闹场面!这或者作为一种玩耍消遣,或者作为一种喧嚣发泄,或者作为一种探索实践,原也无可厚非。但这样的场面和视频要时时当着众多门人弟子和社会大众,可能就未必合乎时宜。平心而论,我对曾翔先生在书法上的探索精神还是青眼有加的,但对这种一味地当着大庭广众大喊大叫的方式来游戏笔墨的做法还是持保留意见的。我一向有一个看法,那就是无论什么形式的创作方式,关键还是要看最终落实到宣纸上的那件作品的实际效果如何,至少画面一定要清爽、干净,能够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心灵的震撼。否则,纵然点画结构再怎么“变化多端”,而画面却墨液四溅,一片脏乱,也不能算得上是好的书法作品。欲以声嘶力竭而惊世骇俗,却缺乏真正的艺术内涵的支撑,终归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去年以来,许多江湖书法以低俗的书风在社会上大行其道。而“王大师”“李大师”之流一方面是遭到了书坛有识之士的一致声讨和抵制,另一方面却有书协领导为其站台树威,其中之隐情,我不得而知,但总觉得这样的做法委实不妥。斯文扫地,风骨不在,终归是不利于树立自身形象之举。故而针对这一现象,书法主流媒体在联合评选2016年度中国书法风云榜之时,一致将“抵制江湖书法与低俗书风”定为年度书法大事件。足见专业媒体对此事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书法专业媒体的社会担当。所以,作为协会领导,始终要注意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为当代书法的健康有序发展带好头、把好关。惟其如此,才能在广大书协会员的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才能更好地维护书法协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相比于正规书法队伍而言,江湖书法本来就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低俗书风充斥于社会的犄角旮旯,这其实都很正常,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能拿毛笔写字的人都达到专业书家的水平。更何况什么层次的书法作品就会有什么层次的受众群体。非专业媒体和人士对江湖书法的吹捧也可视作是一种因为不懂而导致的行为,但作为专业媒体和专业书家,则一定要担负起正面引导的责任,就不宜为了一己之私利而违心地去附和捧场,去当“吹鼓手”,为其抬轿子。
曾几何时,我们的书法协会就已经开始慢慢变味,撇开别的不谈,尤其是在各级书法协会换届当中,由不入流的人士担任书协主席、副主席和理事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协会的机构越来越庞大臃肿,阵容貌似很强大了,可水分却也越来越大了。一个书法协会,副主席多达十数人,甚至数十人,以至于闹出了陕西省书协换届那样的笑话。这说白了,就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无论自己书写水平如何,只要在协会里面谋个“一官半职”,就会被人们当作“著名”书法家,就会拥有更多的追随者和市场空间。反过来讲,这也充分说明,我们的大众审美水平十分有限,面对一件书法作品,很难分清雅俗高低,只能以头衔职位来论高低了。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之下,难免会有很多人看中其中的巨大“商机”,对协会职位趋之若鹜了。
现在的书法家举办展览,都喜欢开一个研讨会,然而,原本要展开学术研讨的座谈却大多搞成了表扬会,这好那好什么都好。一团和气,个个都是好好先生,却很少有人讲真话。这一方面或者是碍于朋友之间的面子或者是出于利益牵扯,不便或不好意思讲真话,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的书法家大多缺乏接受批评的雅量和胸襟。参与研讨者害怕得罪人,而展览的作者不愿听到批评的声音,自然就会导致一味表扬赞美的结果。展览作品到底好不好?肯定有好的方面,但也肯定有缺点和不足,有很多需要加以调整和纠正的地方。你全盘否定肯定不好,但全盘肯定就好么?肯定也不好。集体说谎的研讨会,实际上没有起到真正的学术研讨的功效。集体忽悠的结果是展览的作者获得了一些现实名利,但却失去了很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失去了对学术的职业操守。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只凭单方面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批评者和被批评者共同去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批评氛围。
现在书法界有很多山头,每个山头都拥有一定数量的铁杆分子和追随者。你要批评任何一个山头的领军人物,马上就会遭到那个阵营的“围追堵截”和“迎头痛击”,他们客气一点会说你“没有读懂”就不要乱评,不客气的话,就会对你进行一番人生攻击,说你算个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来评论?所以,在当下这种书坛氛围下,是很难开展真正的书法批评的。但是,有学术良知和职业操守的批评家始终还是没有放弃批评,他们依然会顶着各种社会压力,冒着被批评对象打击报复的危险在勇敢地捍卫着中国书法的尊严。
浮躁的市场经济社会,产生了各种怪异现象。书坛的各种不正常,也是与总的社会风气息息相关的。社会要进步,书法要发展,就需要认清形势,去伪存真,激浊扬清。失去了这个前提,我们终将会误入歧途,失去今后努力的正确方向。因此,我们大家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