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民族美术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2017-02-12乌力吉教授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系

中国民族美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双语自治区内蒙古

文:乌力吉 教授 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系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在这70年的发展过程中,民族美术教育经历了从形成到发展的漫长时期。虽然无法确切地说明民族美术教育的产生之日,但可以说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从存在之时起,民族美术教育即已诞生。时至今日,自治区美术教育仍在不断发展,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现代化的同时不断民族化。

一、内蒙古民族美术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发展现状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民族美术教育已经经历了70年的发展历程。自治区成立之初,还没有系统的教学部门,而是通过一些文工团普及绘画基本知识。如1946年成立的“内蒙古文化工作团”,其中包括美术组,举办一些美术训练班,任务主要是宣传党的政策,同时也培养了一些少数民族美术工作者,为自治区美术教育事业提供了关键的第一步。

(一)历史回顾

一般在正统的学院教育产生之前,内蒙古美术教育通过民间美术和宗教美术等渠道进行。蒙古族民间文化是草原文化中的一部分。蒙古族民间美术已由原来的师徒传授或口头传授方式逐渐转入了学院教学体系中。当然这与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变化有关,20世纪从欧洲和日本引进“美术”一词,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结构产生巨大影响,其中尤其对学院学科体系的结构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的中国艺术被分成众多学科,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这种分类方式在内蒙古各大艺术院校中普遍使用。蒙古族民间美术被划分到美术这一大的体系中,成为学院教学中的组成部分,这不仅丰富了学院教学的主体内容,而且同时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作用。

宗教美术可以说是蒙古族美术重要的内容,曾经是美术活动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寺庙教育的形成没有确切的起源时间,应与藏传佛教传入之后大范围建立寺庙的活动相关。而寺庙教育并不是只有技法类的艺术活动,还有很多语言、天文、佛学等,艺术活动只是其中一项内容。寺庙中僧徒们学成之后既可以离开寺庙也可以继续留在寺庙。其中,有一些僧徒学业完成之后离开寺庙流散在民间,将所学的技法运用于民间艺术活动,他们与单纯的民间艺人不同,所接受的教育方式使他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更有创造性。因此,宗教美术教育对现代美术教育的意义非常重要,它是古老的蒙古族艺术的传承方式之一,也成为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

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入教育改革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强调师范教育,培养优质师资。1954年,内蒙古师范学院美术系成立,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美术系。艺术院校的产生,改变了原来的民间艺术的教育方式,有了一定的专业性,对专业的划分较为清晰。学院式的美术教育包括美术学院和艺术学院,目的是培养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目前,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种类较多,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设计、史论等,其内容更加科学和更加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

(二)现状分析

1.自治区高等美术院校及专业设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自治区美术教育和民族美术教育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内蒙古民族美术的中坚力量大部分集中于自治区各教学单位,只有一小部分在其他行业。在自治区众多的教学单位中最早的美术工作队伍应该在内蒙古师范学院(今天的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教研室。

发展到今天,内蒙古自治区民族美术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办学规模与层次不断壮大、丰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区开设美术专业的院校共有十余所,实行蒙汉双语授课模式的院校有五所,即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赤峰学院。从第一所美术院校的建立到今天,可以根据一些数据了解到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培养目标与教学成果有显著的提高。

首先,专业设置方面结构多元。各大院校按造型艺术专业和设计专业设置相应的课程,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相互交叉,不同的院校依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开设不同的专业课程,这对学生全面了解美术教育体系和美术门类之间的交叉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自治区各大美术院校的专业设置是符合现代社会和学校实际情况而定的;还有一些是具有地域性特点的专业。其次,专业结构中课程设置比例合理。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比例合理,技法类与理论知识类课程的比例合理。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课程内容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特点。当然这也造成一些课程的内容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重复的现象。

2.中小学民族美术新课程设置

自治区中小学民族美术新课程的改革本身是一项持久而庞大的教学改革。它是对原有的民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诸多调整。新的课程改革并不是指编译一套具有民族地域性的教材或引进一批双语授课教师那么简单。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改革,应该涉及更深层的民族地区教育观念的改革。现行的中小学民族美术教育已经形成一定教育规模以及审美模式。

目前,自治区中小学民族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已经逐渐确立。在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方面,所有的中小学美术教材均通过国家级审查,教材的编排内容均以动手实践能力为基础。课程设置方面中小学美术课程课时量较少,课余实践活动有限,教材虽然不断更新改编、不断结合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内容,但是教学模式的调整却没有明显的效果。

中小学美术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不同,教材的作用虽然很重要,但是一本教材并不能满足美术教学的所有需求,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目前,各中小学美术课程也引进多媒体技术、网络、计算机等现代教育媒介获得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一些新的教育内容,使教育方法具有灵活性,培养方式更具有创造性。

二、成绩与经验总结

(一)成绩

1.民族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带,人口密度较低,尤其少数民族人口密度低,原先教育基础就比较薄弱,美术院校教师的配备比例相对来说不平衡,这种现象对自治区民族美术教育的发展或多或少形成影响。而其中蒙古语授课教师的比例出现不均衡的现象。

随着自治区不断加强民族教育的政策,对美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学历背景和职称体系不断提出更加专业化的要求。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自治区民族美术教育的关键所在,尤其在民族美术高等教育领域内,师资的需求量和师资水平的平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师生比例较符合教育部普通本科教学评估的合格标准。但由于美术专业本身的原因造成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的总数偏低,自治区第一位美术学博士是现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乌力吉教授,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从2006年到2016年的十年间,自治区美术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历的教授仅3名,显然博士学历教师的总数较低。

自治区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高校比较,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目前自治区中小学美术教师普遍以硕士学历以上为主,有着专业美术教育的培训,尤其在基础造型技能方面造诣较深。但总的来说对蒙古族民族美术的了解或者在民族性这一方面的要求与高校比较要更低一些,能接触蒙古族造型美术的教师较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中小学美术课程结构相关,中小学美术课程相对来说内容单一化,对蒙古族文化和民间艺术不够重视。最近几年,随着自治区对民族文化的重视,美术领域内也出现了民族民间文化的渗透,只是对学校的教育方面来讲还是微不足道的,可以说一直处在边缘状态。因此,很多中小学教师队伍对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没有很深的了解,也影响了中小学民族美术教育的整体发展。

2.民族美术教育的结构(蒙古语授课)

民族美术教育中以民族语言授课是主要的条件,这就对师资队伍的双语结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双语授课对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要求较高,双语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及对专业科研能力的培养都是主要内容。从目前的各高校美术专业双语授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来看,存在着中青年骨干教师数量不足的现象。对高等美术院校来说,其实对双语授课的标准并没有明确的要求。最主要的条件是以蒙语授课,或者不会说但民族为蒙古族也包括在双语教师的范畴。因此,双语教师的蒙汉兼通专业水平需要进一步考量。另一种现象是由于美术课程的教育模式,无论是蒙古语还是汉语在很多情况下,老师和学生已经不再重视,以技法为主的课程尤其不够重视语言的选择。

2004年至201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蒙古语授课人数比例从5.5%增长至12.7%,最高的时候占总人数的18.1%。内蒙古自治区总人口和蒙古族总人口比例是17%,与这一数值相符。其次在招收专业方面从2004年的只招美术学专业之外,2007年开始招收环境艺术设计和平面设计总共10人,其中2013年至2015年招收产品设计5人。但由于专业情况和师资队伍的短缺,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产品设计虽然每年招收15名蒙古语授课学生,但是其性质与美术学不同,属于蒙生汉授。

内蒙古艺术学院2016年蒙古语授课人数比例为58.4%,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比内蒙古师范大学18.1%高出许多。从招收的专业与人数比例来看绘画与设计类专业招数人数均衡,可以看出蒙古语授课专业的设置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而确立的。

双语教学是内蒙古民族教育的重要特点,也是内蒙古民族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和主要方法,并对民族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蒙汉双语教学模式的确立,必须在美术教育学科内有高层次的双语师资队伍,这是双语教学模式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双语教学的模式方法在民族美术教育领域内容体现得多种多样,随着教学改革和教学现代化,这种模式也出现了丰富的局面。首先,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对双语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内容。新的教学方法比旧有的方式更灵活,但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还没有完全与双语教学模式融合在一起,一般只适用于汉语授课,而蒙古语授课方式用网络或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还是有不同程度的局限。因此,在学校教学中实施双语授课模式首先要与现代教学方式相融合,加大科研投入,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3.蒙古文教材的建设

教材集中体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同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民族美术教育的教学媒体的教材也不断优化,其中蒙古文教材的建设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成为最主要的教学媒体。蒙古文教材的建设是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民族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目前自治区普遍使用的中小学蒙古语文美术教材共有两套。一套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1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的编审。本套教材由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共同编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另一套为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2012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的编审。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共同编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两套教材均包括从一年级到九年级,每年级分为上下两册。教材以适应学生普遍兴趣爱好为主,也考虑到中小学学龄儿童的具体学习水平,避免过于专业性或目的性。目前,普通中学蒙古族学生在校人数有4万人左右,蒙语美术教材发行量足够供应在校蒙语授课学生。

适应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需求,在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基础上,高中美术教材主要以趣味性为主,它是小学美术教材的一种深化。目前在高中蒙古语文美术教材中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中的选修教材《美术鉴赏》《书法篆刻》等。《美术鉴赏》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书法 篆刻》为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编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

高等学校美术教材是供应大学美术课程的教材,这一阶段的教材更注重专业性的加强。更具有系统性、历史性和逻辑性。目前属于高等学校美术教材的实验教科书有《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和《美术概论》。《中国美术史》是美术专业学科必修的基础课程。尤其《外国美术史》是自治区首次用蒙古语文翻译出版。《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的教材结构、内容编排和书写方式都是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乌力吉教授拟定编写的。这两套教材适应我国课程教学改革以及满足了少数民族学者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了解。

(二)经验总结

内蒙古地区民族美术的教育体系已基本确立,但在教学方式和媒介资源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教材是民族美术重要的教学媒介与资源,可以承担民族美术教育的完善;内蒙古自治区与内地各大美术院校情况有所不同,对人才的需求有明显的地域和民族特点,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实际的社会需求;为了保证自治区民族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民族美术双语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制定合理的师资发展规划,创造有利于教师自我发展的条件,保证并适当提高民族美术教育的双语教师数量,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外出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从根本上解决民族美术教育高学历教师欠缺的问题,进而更好地安排教育资源,推动自治区民族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双语自治区内蒙古
《自由》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可爱的内蒙古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