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数学问题 提升思维能力
2017-02-12张敏
张 敏
巧设数学问题 提升思维能力
张 敏
新课改下将素质教育放在的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并强调了教学中问题提问技巧的重要性。事实上,巧设数学问题,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就数学问题设计技巧运用的重要性、当前数学问题设计中所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相关的论述。
数学问题 设计技巧 数学思维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标准指出,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深入化的来理解数学,并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就这一角度而言,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培养的学科。这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不但应教会学生简单的数学知识。同时,还应以数学教学为媒介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培养。进而来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思维来学习数学,在这一过程中来不断的培养、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下更为有利的数学思维基础。
1.数学教学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问题的设计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在当前新课改下所提出的素质教育教学观念中的数学思维灵活性、素质创新培养而言,巧设问题无疑为这些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事实上,恰当的、科学的、合理的、巧妙的数学问题设计,可有效的发散学生的思维。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内包含有不同层次的思想内容,为学生数学能力、心智的培养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大门将被打开,并通过问题去思考、探寻解决的方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得以更好地培养,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引导其喜爱上数学这门学科。由此可见,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当前数学中问题设计所存在的不足
2.1 教学问题设计单板
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将学生数学基本技能的培养、基本知识的掌握定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一味的机械化的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相应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始变的僵化,数学创新能力教育不足。虽然,教师也会有针对性的进行数学问题设计,但是问题僵化、层次性不强,无法有效的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
2.2 学主体不明确,问题设计针对性不强
另一方面,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漠视了学生这一重要的学习主体。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设计时针对性不强,未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下来设计问题。导致问题设计趣味性不强,将学生情感忽视掉了。而这样的问题是无法引起学生兴趣的,影响了问题设计的效果,无法激发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创造力、人格的熏陶等多方面都是不利的。
3.巧设数学问题,提升数学思维的方法
3.1 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设计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发展都是源于生活的基础上所逐渐形成的,数学同样也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立足于生活,从生活的角度来进行问题的设计。例如,在讲解圆锥数学知识时,可先问一些有关漏斗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大脑中呈现出圆锥的图形,而后在将本课时圆锥知识进行讲解。这样的问题设计更贴近于生活,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3.2 从趣味的角度设计问题
教育工作者指出,兴趣是学习的源泉,通常人们更愿意在感兴趣的问题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事实上数学问题的设计也是如此,学生更愿意去分析其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的设计时,要立足于学生从趣味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学来学习数学,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意义,效果会更好。
3.3 让问题更具有悬念性
另外,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的设计时要让问题具有悬念性。好奇是学生的天性,这种具有悬念性的问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不自觉的开始思索问题,寻找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将得到更为全面的培养。
3.4 结合学生心理设计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知识,对其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而,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设计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结合学生的心理、思维方式来进行问题的设计。这样的问题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自动自发的来对问题进行讨论,此时数学思维、创新能力也相应的得到培养。
在新课改理念下,人们更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要想全方面的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首先要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完善、改进。具体到实际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来巧设问题。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其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培养。
[1]辛怀叶.巧设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一)[C].:,2006(2).
[2]陈波.巧设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3]林永晖.数学问题的设计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7).
(作者单位:安徽省蒙城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