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高校学生的暴力问题
2017-02-12宋歌
宋 歌
如何解决高校学生的暴力问题
宋 歌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校园矛盾日益增显,其中高校校园暴力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完善推行。由此,我们高校管理者不得不更加重视,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一些解决的策略,用以促进高等学校管理的顺利进行。
高校 校园 学生 管理
由于时代的发展,当前的高等院校当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而其中校园暴力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突出,甚至于威胁到部分正常教学活动的实施,由此,不得不引起我们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视。由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予以解决。
1.推行“德育导师制”
“德育导师制”可以达到预防校园暴力产生的目的。在大学的校园里,一般情况下,都是数百人配备一个辅导员或班主任,这种管理的学生方式,具有中国教育管理的特色,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也有明显的弊端,即辅导员不能完全注意到所带学生的生活状态及心理问题。因此,推行“德育导师制”,为一定数量的学生,专门配备德育导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便成为了了一项重要的措施,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不仅如此,学校选定的德育导师都具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技能,可以参考学生的个人特点,依据一般的教育规律来对学生开展最合理的教导,将学生的知转化为行。而只有道德内化成为习惯,方才是培养成了真正的道德。当然,我们还需要德育导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地了解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学生的家庭情况,才能对他们做出正确的培养教育方案。而在此过程中,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也须与其他德育导师充分交流,达到互利互补的目的。
2.加强法制教育
一般情况下,高等学校的日常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及技能,让学生学到将来可以安身立命的技能,并在走进社会后,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或者培养出能够自我学习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考察学校的课程制定方面,往往会呈现出专业课程繁多,而学校的校园内,各种的证书培训班也是名目多样。虽然这确实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但这种培养方式,却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德育及法制方面的教育。学生即使获得了相关的知识技能,但若不能正确的加以引导,便不能为自己、为社会做出足够的贡献,甚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危害他人生命安全。
正因如此,当前的校园教育,还需要加大法制方面的内容,增加法制教育的课程,并列入通识必修课的范围,同时也要在校园内加大法制宣传,让学生能具有普遍的法律意识。使得学生在校园中,便可以知法、守法、懂法、敬法。
3.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管理
互联网是时代发展潮流下的产物,属于新事物。而我们的高校老师,也必需要对它们善加利用,做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需要。通过互联网,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可以更加便捷、快速地了解到学生的生活状态、思想情况,由此,便能够时时调整教育方式,让教育的内容更加适应学生的成长发展的需要。
当然,网络教育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贴吧、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都是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而这些社交网络软件,又都是当前大学生们最为热爱的东西,绝大部分喜欢上网的学生,每天都会关注部分上面的内容。因此,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宣传,很有可能比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4.建立心理咨询中心
在高校的学生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利用自身的学科资源,将高校中的一些心理专业或是教育专业的老师、同学利用起来,让他们为广大师生服务。可以建立一些专门的针对校园暴力的咨询中心,甚至聘请一些职业心理咨询师为高校的学生中的一些有暴力倾向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完善心理健康。控制他们的暴力情绪。
我们可以发现,在高校中,很多情况下的暴力事件,其起因就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太差,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因此,不免就发生了校园暴力事件。而这些事件的起因,往往很小,完全是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来舒展他们的心情,从而避免的。所以,建立高校心理辅导中心是很有必要的事。通过辅导,可以调控学生的心理,加强学生的管理,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促进良好校园环境的诞生。
[1]曾长秋.以“互联网+”促进学校德育变革.中国德育,2015.
[2]班华.《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3]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原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邢学慧.《校园暴力的德育对策初探》.学位论文,2006.4.16.
[5]朱益明.对德育导师制的三个认识.中国德育,2014.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