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实践探索
2017-02-12刘艳
刘 艳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实践探索
刘 艳
促进学生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形成爱学和会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实现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呢?
学习活动 实践探索
1.要注重激发主动参与的欲望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激励和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就会出现一种激励和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1.1 创没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案例:《分数的初步认识》中这样设计问题情境:(师)小朋友吃过月饼吗?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如果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刚和小红,每人分到几个?学生很快伸出一个手指。(师)现在只有一个月饼,要平均分给小刚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学生被难住了,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1.2 创设问题情境,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强烈求知之心。从而把学生引入“认知冲突一探究发现一解决问题一体验收获”的自主学习过程。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沦、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要注重引导参与学习的方法
2.1 有效活动体验,掌握学习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2.2 鼓励大胆尝试,培养独立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大胆尝试,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要注重培养主动参与的能力
怎样才能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呢?除了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外,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我认为: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
3.1 化归思想。“把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这就是‘化归’”。而数学知识联系紧密,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伸和扩展,让学生面对新知会用化归思想去思考问题,对独立获取新知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展示过程,评价归纳。评价时,对于自觉运用商不变性质进行问题转化从而求出其商的各种方法均予以充分肯定,并在进一步的评价中使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小结时,我问:今天学了什么?想一想,计算“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关键是什么?这种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法则,而且学到了化归的思想方法,提高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2 归纳思想。“研究一般性问题时,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中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没有特殊思考的归纳猜想,就没有数学的发现。
3.3 演绎思想。“演绎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方法,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就是演绎思想体现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只记住知识结论,进行机械的模仿练习,这样获得的知识是“死知识”;而能运用学到的知识于新的问题情境,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知识才是“活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比较重视演绎思想的渗透,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在知识里,体现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中。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把隐含在知识里的数学思想挖掘出来;教学中要重视渗透,渗透在学生探求知识的尝试活动中,渗透在思维过程的展示中,渗透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渗透在小结评价中。一句话:渗透在整个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因为“不管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铭刻于其头脑中的数学观念,数学教给他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以及使用数学的意识等能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用。”
总之,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予激励性评价,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爱学、能学、会学,则能促使学生更有信心、更主动地学,从而促进学生的主体心理品质得到健康发展。
[1]王囡.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方式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华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