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语文五大审美教育

2017-02-12韩春丽

文学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浅议项链意境

韩春丽

浅议语文五大审美教育

韩春丽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包含众多美的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既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又教会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本文从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出发,对语文教学中的美作了五个方面的剖析,对语文教学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目前,有不少的中学生厌学语文已成为事实。语文,本应该是最有趣味的课程,如今却变得枯燥乏味而令人昏昏欲睡。对此,我认为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改变这一状况,恰当地处理课文的艺术性,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过去的语文教学上更多注重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这一学科的审美功能。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一点审美体验呢?

1.趣味美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语文学科的趣味会让学生深深地喜欢语文,爱上语文,乐学语文。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为她的扇子题诗。那位书法家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由于疏忽,书法家忘写了“间”字。慈禧大怒,要杀他。那位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一首词。”并当场断句,读给慈禧听:“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称妙。这就是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

2.构思美

一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精巧的构思。构思犹如盖房子的蓝图,是文章的关键,构思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莫泊桑的经典之作《项链》构思巧妙,不妨引用中国作协主席王蒙的一句话总评——“亏他想得出来”。读者大多不相信此故事的真实性,但似乎又有点相信。就在这矛盾心理之间,“议项链”,是《项链》这篇小说的最后一个情节,也是这篇小说最为精彩的部分,它把小说的情节推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成了世界小说名作中令人叹为观止的“豹尾”。从情节看,小说从“借项链”写起,经过“失项链”,写到“赔项链”,故事已经结束,主题已经体现,结构已属完整,为什么还要写“议项链”?按照小说创作的基本要求来看,的确,创作目标已经达到,但是,它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写了“议项链”这个情节,点破了钻石项链是假的,使情节发展出现了新天地,使作品更具有激动人心、发人深省的艺术魅力,结构更加奇特、完美、自然。这个情节,可说是“点睛”的妙笔。

3.思想美

美是连结情感的纽带,审美鉴赏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它始终伴随着活生生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反应。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无论是邓稼先的无私奉献,还是老王的善良;无论是奥楚蔑洛夫的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还是老头子的勇敢倔强,老当益壮……这些丰富多采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在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还要努力挖掘文章思想美。

4.语言美

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要体味作品的语言美,要从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是美感主要方式,是获取文章美感的途径。朗读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联的感受。例如,《春》的语言有清新秀丽之美;《我的老师》的语言有自然质朴之美……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句,仔细揣摩品味,理解文本句式的作用及其变化,以及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进而使学生认识到祖国语言文字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洗炼如金的特点,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这样,学生在体会祖国语言文字表现力和生命力的同时,思想情操也会受到熏陶和感染,并使审美情趣得到提升。

5.意境美

意境是由生活中的景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熔铸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诗文都充满诗情画意,留给读者很多想象的空间。

比如,教材中一篇篇优美的古典诗文都有深遂的意境、精美的语言、铿锵的音节、和谐的声韵,都具有很强的美感,都很适合诵读。这样教学,学生声情并茂地反复朗读,会在头脑中再现课文情境,从而进入作品创设的意境,引发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联想。

总之,是让自己的感情随着课文的感情变化而变化,从而引领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进而使作品的意境美得以再现。这样一来,审美目的就不显山不露水地达到了。

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加强对学生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他们的情绪,努力在教学中寻找美的音符,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感到美就在平凡中,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使其自觉地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

[1]郭伟东.浅议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J].学周刊,2015,(26):84.

[2]王少军.浅议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8-209.

(作者单位:重庆市綦江区永新中学)

猜你喜欢

浅议项链意境
丢失的项链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找项链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浅议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
真心假项链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