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偏好与Miles-Snow战略的双向拓展:全耦合战略理论—手段体系

2017-02-11张智光

关键词:决策者冒险决策

张智光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风险偏好与Miles-Snow战略的双向拓展:全耦合战略理论—手段体系

张智光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本文为解决Miles-Snow战略手段缺乏理论支撑的问题,建立、拓展并完善其战略理论—手段体系及其耦合关系。首先以战略环境为导向,对现有的各种战略进行战略理论—手段体系的重构与分析。为弥补该体系中Miles-Snow战略的理论空缺,依据风险偏好与效用函数理论提出“风险型战略理论”的设想。然后,对理论层面的风险偏好类型与手段层面的Miles-Snow战略类型进行现有类型的耦合。针对耦合中发现的类型缺漏,分别从2个方向和3种途径对风险偏好类型与Miles-Snow战略类型进行拓展,即从战略手段向理论拓展、从战略理论向其自身的镜像拓展、从战略理论向手段拓展。在战略理论层面,在现有的保守型、冒险型和中庸型3种风险偏好类型的基础上,补全了冲动型和超脱型2种风险偏好的拓展类型,从而得出了风险偏好类型的完整效用曲线簇。在战略手段层面,在现有的防守者、探索者、分析者和反应者4种战略类型的基础上,推演出成熟者战略的拓展类型。至此,建立起风险偏好导向的战略理论—手段体系的完整耦合关系。最后,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对组织的战略管理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Miles-Snow战略类型;风险偏好类型;效用函数理论;决策者;战略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1978年,Raymond Miles(雷蒙德·迈尔斯,又译米尔斯)和Charles Snow(查尔斯·斯诺)在“Organi⁃zational Strategy,Structure,and Process”(组织战略、结构与过程)一书中提出了防守者(defender)、探索者(prospector)、分析者(analyzer)和反应者(reactor)4种战略类型,并从事业问题(entrepreneurial problem,企业如何管理市场份额)、工程问题(engineering problem,企业如何执行解决事业问题的方案)、行政问题(administrative problem,企业应该如何架构以适应解决前两个问题的需要)3个方面分析了这4种战略的特征和差异[1]。之后,Miles-Snow战略被认为是一种与Michael Porter提出的竞争战略等并列的重要战略手段,在管理和市场营销两类文献中被广泛引用[2],例如应用于医疗机构[2,3]、零售企业[4]、少数人持股公司[5]等各类组织的发展战略和营销战略的研究,以及协作战略的制定及其战略伙伴的选择等方面[6]。然而现有研究只是从战略手段上涉及Miles-Snow战略“是什么”的表象问题,而没有从战略理论上阐释其深层次内涵和“为什么”的问题,致使Miles-Snow战略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因而在实际战略管理中不如竞争战略、竞合战略等其他战略体系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接受和广泛运用,限制了它的影响力。对此,有些学者试图寻找Miles-Snow战略背后的理论支撑,并发现它与组织文化和领导风格(如奎因的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之间存在某种关联[2]。从总体上看,这类研究似乎已经找到了正确的理论方向,但在理论内涵上还是过于宽泛,没能很好地聚焦于Miles-Snow战略的本质特征。

顺着这一思路继续分析下去我们不难看出,Miles-Snow战略的思想内涵与风险型决策理论存在着更为紧密的关联。风险型决策有两个基本特性和基本问题:(1)后果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引起的主观概率问题;(2)后果的效用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效用函数问题。针对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944年数学家约翰·冯·纽曼(John von Neumann)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在他们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著作中提出了期望效用函数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构建了在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rational actor)进行决策分析的理论框架[7-8]。由此便引出了决策者的风险偏好问题。1960年代,J.W.Pratt等人对决策者的风险偏好(risk appetite/preference)或风险厌恶(risk aver⁃sion)进行了最初的理论研究。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决策者风险偏好或风险态度(risk attitudes)类型有3种:风险厌恶(或规避,risk-averse)、风险喜好(或追求risk-seeking/taking/loving)、风险中立(或中性,risk-neutral)[9-11],又称为保守型、冒险型和中庸型风险偏好[12]。需要明确的是,风险偏好理论中的“决策者”并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指组织的决策群体(以下简称决策者)。

将风险偏好理论与Miles-Snow战略进行比较可见,两者在原理上有着契合。其实,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正是组织文化和领导风格在战略决策方面的体现,与奎因的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相比更加贴近Miles-Snow战略。但问题是,3种决策者风险偏好类型与4种Miles-Snow战略类型并不完全匹配。至少说明经典的风险偏好类型尚不完备。至于Miles-Snow战略类型是否完备,一些学者通过对4种基本战略进行不同的组合,拓展出几种综合性战略,但并没有对基本战略本身的完备性提出质疑并进行拓展[3-4]。

综上所述,关于Miles-Snow战略类型和决策者风险偏好类型,至少存在以下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决策科学中的风险偏好理论能否作为Miles-Snow战略的理论基础,两者能否完全耦合;(2)决策者风险偏好类型能否拓展,以便与Miles-Snow战略类型相匹配,同时完善风险偏好理论;(3)Miles-Snow战略的4种现有类型是否完备,能否与拓展后的风险偏好类型相耦合;(4)风险偏好类型与Miles-Snow战略类型能否构成一个完备的战略理论—手段体系,并实现完整耦合。这些就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二、战略体系重构与风险型战略理论设想

1.战略环境导向的战略理论—手段体系构建

现有的战略管理理论非常丰富,各种战略理论支撑下的战略手段更是种类繁多。在实际管理中,不同类型的组织由于其业务性质和组织宗旨等差异,所采取的战略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组织,由于各自的规模、实力、竞争能力和区域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也将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甚至同一个企业,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采取的战略也是不同的[13]。尽管如此,通过对各类战略进行总结和分析不难看出,影响战略类型的因素不外乎组织内部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组织系统和内部环境因素,如上所述,内部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类型。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含竞争环境和市场环境。这三类环境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关联,并共同作用于组织系统(图1)。不同的组织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侧重于不同的环境因素。在不同的环境因素导向下,便产生了不同的战略类型。

根据图1的原理,对各类战略理论及其相应的战略手段进行系统梳理后发现,从3类环境因素出发,可将这些战略类型归纳为竞争环境导向、市场环境导向和风险偏好导向的3种基本战略类型。据此,我们对现有战略体系进行重构,得到如图2所示的战略理论—手段体系。

图1 各种影响因素对战略类型的作用关系

图2 战略环境导向的战略理论—手段体系

2.竞争环境导向的战略分析

以竞争环境为导向,企业等组织可以在竞争与合作方式上选择适当的战略手段,包含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与竞合战略(co-opetition strategy)两类,我们将其统称为“竞争—合作战略”。其理论依据是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80年提出的竞争战略理论,以及Adam M.Brandenburger和Barry J.Nalebuff于1996年提出的竞合战略理论。这类理论主要研究一个组织赢得竞争能力的途径,可以合称为“竞争型战略理论”。根据竞争战略理论,竞争战略手段包含3种基本类型:以成本的低位性为竞争优势的成本领先战略、以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为竞争优势的差异化战略、以特定市场或顾客的专注性为竞争优势的聚焦战略。这3种战略两两结合又可以派生出一些新的综合竞争战略,如基于成本领先的聚焦战略、基于差异化的聚焦战略等[13]。而竞合战略理论克服了传统竞争战略过分强调竞争的弊端,是一种通过与其他组织合作来获得和巩固双方竞争优势的新型战略思想[14]。竞合战略并不回避竞争,而是提倡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赢得竞争力。该理论认为,与其在恶性竞争中两败俱伤,不如在相互合作中实现共赢;与其处心积虑削弱对手蛋糕,不如谋求协作做大行业蛋糕[15]。

3.市场环境导向的战略分析

以市场环境为导向,根据组织系统的客观条件和市场机会与威胁,企业等组织可以采取进攻型、防御型和组合型战略,我们将其统称为“进攻—防御战略”。其理论依据是综合战略理论和战略组合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态势,可以合称为“发展型战略理论”。其中,综合战略理论包含了许多战略管理专家的研究成果,因而没有明确的创立者和创建时间。在这一战略理论的指导下,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庞大而严谨的进攻—防御战略体系。其中进攻型战略(attack strategy,又称为增长型战略,growth strategy)又可以分为扩张型战略和加强型战略,前者的进攻态势较后者更为强劲。扩张型战略又可分为一体化扩张战略、多元化扩张战略和国际化扩张战略等类型,加强型战略包括市场渗透战略、市场开发战略、产品结构战略和产品开发战略等类型。防御型战略(defense strategy)分为稳定型战略和收缩型战略两类,前者呈现“零增长”或小幅波动的态势,而后者则呈现“负增长”趋势。此外,战略组合理论主要研究一个组织如何在综合战略理论体系中选择多种战略进行最优组合,构成组合型战略(combination strategy)。1970年代初由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开发的著名的波士顿矩阵模型(BCG matrix model)就是一种有效的战略组合理论与分析工具。

4.风险偏好导向的战略分析

以风险偏好为导向,组织可采取以下与之相应的战略:谨慎稳妥的防守者战略、积极进取的探索者战略、介于防守者和探索者之间的分析者战略,以及随波逐流的反应者战略。由于这一战略类型的理论依据尚不明确,因此通常以其创立者的名字命名为“Miles-Snow战略”。根据前面的初步分析,Miles-Snow战略的决策过程在原理上与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相关联。也就是说,Miles-Snow战略的理论基点是:战略不仅要与客观的组织特征和环境变化相适应,还应当与主观的决策者风险偏好相适应,即需要“因人而异”——似乎不太科学,但实际上更加合理。这是因为战略决策与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问题相比有较大的差异。科技结论是刚性的,不会也不应该因人而异,更不该以领导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战略抉择面对的是复杂的不确定环境,任何战略方案的后果都是不确定的,都是有风险的,不可能有100%的胜算。当然,我们可以用随机系统理论等方法来处理不确定问题。只要已知每一种战略方案可能产生的不同后果的客观价值及其概率,对于给定的算法,数学上的答案应当是唯一的。但是,战略决策并不是做一道数学题,否则在同样的环境下同类企业都会采取同样的经营行为——这不是科学,而是“灾难”[15]。道理很简单,因为用随机系统理论得出的最优方案所对应的最优后果和最优价值,只是概率理论上的最优,并不是将来真实发生的情况。一旦小概率事件发生,导致战略失败,对组织而言就是100%的失败。因此,在做战略决策时不得不考虑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应对能力和承受能力,必须使战略与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相匹配。Miles-Snow战略体系中的防守者战略、探索者战略、分析者战略和反应者战略实际上就是决策者风险偏好的反映,它们和市场环境导向的进攻型和防守型等战略有本质的区别。

5.风险型战略理论的提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并命名“风险型战略理论”作为图2虚线框内空缺的Miles-Snow战略的理论依据,并以决策科学中的风险偏好理论和效用函数理论作为构筑该战略理论的基本“材料”。据此,Miles-Snow战略就可以有一个赋有内涵的名字——“风险—收益战略”。

决策科学的决策者风险偏好理论和效用函数理论很好地揭示了Miles-Snow战略的理论内涵。在风险型战略决策中,某一种战略方案可能导致多种后果。不同决策者对同一种后果的客观价值(收益或损失)的“主观解读”——心理影响或冲击是不同的。这种主观解读就是该客观价值在决策者心目中的“效用”(utility),它反映了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对于后果已知的确定型战略决策,决策者可以直接利用后果的客观价值进行决策。而对于后果不确定的风险型战略决策,即使能获得客观的概率信息,也不能完全确定未来的后果。这时就需要添加决策者对风险的偏好信息,即决策者的效用特征信息,才能做出更为科学的判断。组织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类型及其特征是管理者个体和群体特质、组织文化、领导风格、管理理念、组织能力、组织发展历史与阶段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但随决策者的成熟和组织的发展也会发生渐进式变化。

在实际决策的过程中,决策者也许并没有意识到“效用”的存在,似乎是面对客观价值进行思考和抉择的,但是“效用”则以一种潜在的方式确确实实地影响着最终的决策。就好比我们出门时,虽然听了天气预报,但还是无法确切地知道今天究竟下不下雨。所以遇到阴天,老年人决定带伞,而年轻人则不带伞。你能说,哪个是科学决策?哪个是错误决策?其实,这正说明了老年人和年轻人对相关后果的效用值是不同的,进而影响了方案优劣的排序。这就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客观事实或数据,只要后果不确定,不同的决策者都会做出,也应当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不同的正确决策的原因[15]。

三、风险偏好与Miles-Snow战略的现有类型及其耦合

1.风险偏好类型的特征分析

根据决策理论,风险偏好类型及其决策特征可以用效用函数曲线来描述[12]。由于效用是决策者以决策目标为评价准则,对反映某一战略方案的后果优劣的客观价值(如目标函数值)的主观解读,因此效用函数是对决策目标的非线性变换,而决策目标又是由决策变量的备选方案和自然状态综合形成的“后果”的函数。由此可见,效用函数u是后果的实值函数:

式中,c=c(x,θ)为后果;x为决策变量;θ为自然状态变量。风险偏好各异的决策者具有不同的效用函数曲线类型,反过来,由效用曲线可以看出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或偏好。图3给出了现有的三种风险偏好类型的效用曲线。其中,保守型与冒险型互为镜像关系。

从图3中的三种风险偏好类型的数学特征,我们可以分析出各自的决策特征(见表1)。由表1可见,所谓风险偏好实际上包含了决策者对收益和损失两方面的敏感性。如果低估了决策者的收益敏感性,将导致战略决策过于保守;如果高估了他的收益敏感性,将导致战略决策过于冒险;如果低估了损失敏感性,将导致风险失控;如果高估了损失敏感性,将导致夸大风险[15]。而三种风险偏好类型本身的决策风格并没有明确的优劣之分,各有利弊。

图3 三种现有风险偏好类型的效用曲线

表1 三种风险偏好类型的特征比较

根据以上分析,三种风险偏好类型——保守型、冒险型和中庸型,分别与Miles-Snow战略类型中的防守者、探索者和分析者战略相对应(关于反应者战略的风险偏好类型将在后面进行拓展研究)。下面,我们运用风险偏好和效用函数理论对这三对战略理论与战略手段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

2.保守型风险偏好与防守者战略的耦合

根据表1,保守型决策者一方面对高收益的后果兴趣不太大,反应比较平静,不为所动;另一方面,当损失出现时反应强烈,比较恐惧失败,对风险的承受力较弱。尽管“保守”是一个贬义词,过分保守的决策者难以领导一个组织快速发展,但实际上,调查表明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的效用曲线都是属于保守型的(只是程度各有不同)。他们懂得利益越大风险也越大,因而表现出稳健和成熟的决策风格。因此,保守型风险偏好也有一个褒义的名称——稳健型风险偏好。

将保守型风险偏好特征与Miles-Snow战略比较可知,在制定战略时保守型决策者一般更倾向于防守者战略。采取这种战略的组织通常具有保守谨慎的决策风格和稳步前进的发展理念,因此以规避风险和抑制损失为战略导向,通常定位于一个比较狭窄的产品或市场领域,服务于当前的顾客,构造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狭窄而扎实的技术基础。他们不打算逾越这一领域,不愿寻求该领域之外的新机会,以避免新的较大的风险。于是,他们试图通过高效的生产、可控的成本、低位的价格、上乘的质量、优质的交付等手段去维护自己的业务领域,提高当前产品的绩效,保护当前的市场地位。“防守者”的组织结构通常具有严谨而正规的管理等级和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其运行方式具有管理规范、计划可靠、控制严格等特征。

3.冒险型风险偏好与探索者战略的耦合

由表1可见,冒险型决策者一方面对高收益的后果很感兴趣,反应比较强烈;另一方面对损失能够泰然处之,对失败有较好的思想和心理准备,风险承受力较强。尽管“冒险”是一个贬义词,过分冒险的决策者将使组织面临巨大的风险,很可能带领组织走向失败,但实际上,利益和风险是一对孪生兄弟,不为利益所动并不愿承担风险的决策者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可见,冒险也有积极的一面,没有冒险精神就等于没有进取心,这样的管理者将一事无成。因此,冒险型风险偏好也有一个褒义的名称——进取型风险偏好。

将冒险型风险偏好特征与Miles-Snow战略比较可知,在制定战略时冒险型决策者在组织条件和外部环境允许时,一般更倾向于探索者战略。采取这种战略的组织通常具有敢于冒险和勇于创新的决策风格、积极进取的发展理念,以及“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他们以追逐利益和承担风险为战略导向,战略视野宽广,前瞻性较强,不满足于现有产品及市场领域。他们拥有一个广泛而灵活的产品和服务范围,并构造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宽广的技术基础,不仅服务于当前的顾客,更着眼于未来的顾客。为此,努力探寻环境中的变动因素,发现和创造现有领域之外的新机会,开拓新市场,研发新产品,创造新服务,进行组织变革,以便跟随环境变化,满足和创造顾客的新需求。“探索者”组织结构的正规化和程序化程度通常比较低,具有分权领导、扁平化、垂直通讯便利等特点。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迅速捕捉市场机会信号,并做出快速反应,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进入一个新的产品或市场领域。当然,由于组织决策者的冒险型风险偏好特征,其风险防范意识较弱,战略风险较大,因此探索者战略并不一定能够取得预想的成功,也并不一定非常有效,因为这类组织过分关注于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这种高风险的战略目标。

4.中庸型风险偏好与分析者战略的耦合

在图3中,中庸型效用函数曲线是介于保守型和冒险型效用曲线之间的直线,其效用函数与目标函数呈线性关系。因此中庸型决策者对收益的兴趣和对风险的恐惧都介于另外两类风险偏好之间(故又称为中间型或中立型风险偏好),相当于完全依据后果的目标函数值和风险概率信息进行决策,似乎不考虑主观偏好(其实已经考虑了主观风险偏好,只不过该偏好正好是中庸型的)。在现实中,极端的保守型或冒险型决策者很罕见,同样,完全中立的决策者也很少见。多数决策者总会偏离中庸路线,或多或少地倾向于保守型或冒险型等决策风格。尽管走中庸路线相当于按照客观的目标函数值做决策,但是由于后果的不确定和客观信息的不完整,所做出的决策并不一定与客观事实相吻合,因而并不一定优于保守型或冒险型的决策。因为按照这种决策风格,组织既可能失去大好的机会,也可能忽视中小风险。

将中庸型风险偏好特征与Miles-Snow战略比较可知,在制定战略时中庸型决策者一般更倾向于分析者战略。采取这种战略的组织通常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具有进取精神和稳健作风,但进取心小于冒险型决策者,而稳健性也逊于保守型决策者。他们以追逐利益与规避风险的均衡化为战略导向,在防守者战略和探索者战略之间寻求平衡,采取多样化或混合化战略。这类战略既要保持稳定和有限的市场范围和市场份额,保持现有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准和效能,同时又采取足够灵活的手段及时捕获新的商业机会,并谨慎地进入已经被“探索者”证实是可行的新市场或新产品领域。“分析者”通常是“模仿者”,他们并不冒然开创新领域,而是尾随“探索者”之后,“窃取”其具有良好前景的创新思路并加以实施。这种做法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稳健性,但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市场先机往往已被“探索者”占据。“分析者”的组织结构同时能够适应稳定的和变化的市场环境,在稳定性和灵活性之间寻求平衡。当市场稳定时,他们通过技术改进来保持低成本;当市场发生变化时,则通过发展新产品和服务,来巩固其竞争力。

四、风险偏好与Miles-Snow战略的拓展类型及其耦合

1.反应者战略的理论拓展——冲动型风险偏好

现有文献中关于反应者战略的阐述都很简单[2]:这种战略其实等于没有战略,“反应者”缺乏长远的战略打算,随市场变化而做出被动的反应。为了更加深刻地揭示反应者战略的内涵和特征,需要研究相应的理论依据,而在现有的风险偏好理论中缺少相关的风险偏好类型。下面我们来弥补这一空缺。

首先,从“反应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一方面,“反应者”之所以没有长远战略,是因为他们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希望尽快找到高收益和低投入的市场机会,表明他们对收益很敏感,很“冲动”。另一方面,之所以不能持之以恒地实现一个长远的目标,是因为他们害怕风险,一旦遇到困难或损失,便即刻退缩,表明他们对风险很惧怕,同样很“冲动”。基于“反应者”两头冲动的风险偏好特征,我们不妨把与反应者战略相对应的风险偏好类型称为“冲动型风险偏好”。

然后,根据效用函数理论和上述冲动型风险偏好的特征,我们可以构建冲动型效用曲线:在后果不佳时,效用曲线呈现保守型特征;在后果较好时,呈现冒险型特征;在后果适中时,出现拐点,斜率达到最小值(参见后文中的图4)。设拐点的横坐标为c0,那么冲动型效用曲线的2阶导数具有以下特征:

式(2)表明,冲动型决策者对收益和损失都很敏感。面对利诱,他们好大喜功,追名逐利,缺乏理智,盲目跟从;面对挫败,则惊慌失措,悲观绝望,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面对中小收益或“蝇头小利”,又缺乏兴趣,不屑一顾,不愿意先从小事慢慢做起,由小利逐步积累。他们表现出患得患失、大喜大悲、收益和损失两头冲动的矛盾心理和不成熟的决策心态,这是一种最糟糕的偏好组合。这样的决策者,无疑将对组织的长久发展带来损害。对此,一方面要让这类决策者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在挫折中逐步成长,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心理素质,不可急于提拔和重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切忌主观冲动,拍脑袋决策。

2.冲动型风险偏好与反应者战略的耦合

将上述冲动型风险偏好特征与Miles-Snow战略比较可知,在制定战略时冲动型决策者一般更倾向于反应者战略。采取该战略的组织通常具有发展的冲动但又缺乏稳健的意识,以利益为导向但又缺乏风险承担能力,导致逐利与避险相矛盾。他们随环境变化作出灵活的反应,但实际上没有一个基于长期环境预测的长远目标和一致性的战略规划。他们既不打算维持一个限定范围的产品和市场领域,也不愿意面对变化的环境机会进行战略性投资,热衷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并且经常“放空枪”,结果总是在被动而滞后地应付各种动态发生的问题。一般来说,这类组织既缺乏对外部环境的把控和适应能力,又缺乏有效的内部机能——核心技术基础、管理与控制能力,以及坚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因而不愿意也不能够做长期艰苦的战略性努力,试图采取投机策略和“游击战术”巧妙地赢得市场机会。但理论和现实几乎都证明这种战略是注定要失败的。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说反应者战略存在着严重的弊病,就表明组织不需要对外部环境做出及时的反应,就表明组织应当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方针。正确的做法是,一个组织应当根据外部环境的长期变化趋势,来制定比较稳定的发展战略;应当根据环境的短期变化,及时地作出战术性或作业性的反应;如果环境变化比较严重,影响到原定战略的继续执行,也可以不惜修正甚至终止这一战略[13]。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一个组织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和环境因素,制定正确的长远发展战略,并持续地付诸实施。

3.冲动型风险偏好的镜像拓展——超脱型风险偏好

由上述冲动型风险偏好的特征自然会联想到它的“镜像”风险偏好类型:在后果较好时,效用曲线呈现保守型特征;在后果不佳时,呈现冒险型特征;在后果适中时,出现拐点,斜率达到最大值(参见后文中的图4)。设拐点的横坐标为c0,那么冲动型的镜像效用曲线的2阶导数具有以下特征:

(3)所示的效用曲线反映出决策者具有良好的修养和成熟的心理素质:面对巨大的利诱(通常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不为所动,具有保守型决策者的持重;面对惨痛的挫败,则毫不畏惧,具有冒险型决策者的气度;面对适度的收益与平淡的结果,则偏爱有加。他们在顺境中能够保持足够的谨慎与冷静,而在逆境中则显示出可贵的坚毅与乐观,表现出超凡脱俗、荣辱不惊的气魄。依据这一特征,我们将这种风险偏好类型命名为“超脱型风险偏好”。

超脱型风险偏好特质是一种对个人和组织都是十分难得的优良品质。超脱型特征有时会出现在成熟期组织的领导者身上:他们曾经富有冒险精神,现在已经功成名就,对更大的收益反应平静;但由于骨子里具有冒险的本性,而且阅历丰富,经历过无数的大风大浪,因此对挫折和失败定会泰然处之。当然,过于超脱也是有弊端的:一方面会出现闯劲不足的问题,难以带领组织积极大胆地快速发展,对于成长期的组织是不利的;另一方面也不会十分谨慎的防范风险,容易忽略一些小风险的发生。

4.超脱型风险偏好的战略拓展——成熟者战略及其耦合

根据上述超脱型风险偏好特征,可以推演出其相应的战略类型的特征。我们把这种战略命名为“成熟者战略”。

采取成熟者战略的组织对高利益和大发展并不感兴趣,以利益适度化和平稳发展为战略导向,同时对风险也不感到惧怕,具有较强的风险承担能力。他们在保持和维护好现有市场、产品和顾客的基础上,通过对市场机会的评估,选择中等利益的新市场或新产品作为拓展方向,而放弃高利益的战略方案,因而能够有效地避免高风险的发生。于是,适度发展的理念可以将风险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而同时,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应对已受到适当抑制的风险时显得绰绰有余。因此,这类组织能够以一种比较成熟的心态和行为应对各种市场环境与竞争环境的变化,在前进的道路上能够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成熟者战略的决策过程既不追求利益最大化,又不考虑风险最小化,并且也不是均衡地同时考虑利益目标和风险因素,而是追求利益适度化,即追求中等利益。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战略,既无“胆略”,又不“胆怯”,是一种考验决策者心智的战略,是一种十分理性和成熟的战略。在提倡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今天,成熟者战略更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五、风险偏好与Miles-Snow战略的完整类型及其耦合

1.风险偏好类型的完备化效用曲线簇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绘制出风险偏好的3种现有类型和2种拓展类型的效用函数曲线,得到图4所示的完整的风险偏好效用曲线簇。由图4可见,随着后果损失的减小和收益的增加,5条曲线都是单调上升的,即u′(c)>0。其中,中庸型曲线是线性上升的,即u″(c)=0;保守型曲线是下凹的非线性曲线,即u″(c)<0,对风险敏感,而对利益不敏感;冒险型曲线是上凹的非线性曲线,即u″(c)>0,对利益敏感,而对风险不敏感。冲动型和超脱型曲线都存在拐点c0,使得u″(c0)=0。冲动型曲线在拐点c0的左边u″(c)<0,在c0的右边u″(c)>0,在c0处u达到最小值。也就是说,冲动型决策者对高风险和高利益都很敏感,两头冲动,而对中小利益(c0处)却不敏感。超脱型曲线则相反,在拐点c0的左边u″(c)>0,在c0的右边u″(c)<0,在c0处u达到最大值。也就是说,超脱型决策者对高风险和高利益都不敏感,两头超脱,而对中等利益(c0处)却很敏感。可见,保守型和冒险型曲线,以及冲动型和超脱型曲线,分别是两对镜像偏好类型,具有互反的“特征对”。

图4 完整的风险偏好效用曲线簇

讨论了5种风险偏好类型的特征后,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哪种类型更好?其实,没有一种风险偏好类型是十全十美的。相比而言,超脱型决策者的优势比较明显,但也存在进取精神不如冒险型决策者,而稳健性又不如保守型决策者等问题。至于冲动型决策者,一般来说其风险偏好类型被公认为是最差的。但他们的初衷还是“很美好”的,希望把进取精神和稳健品格融为一体,追求同时具备高利益和低风险特征的最佳方案。但是利益和风险总是结伴而行,这就注定了冲动型决策者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心理品质。此外,保守型、冒险型和中庸型决策者哪个更好?其实,只要不是过分的保守和冒险,他们并无好坏之分,只有特色之别。勇于冒险、锐意进取的管理者有可能沿着一条大惊喜与大惊险并存的“跌宕起伏”的轨迹取得成功;而保守谨慎、稳健持重的管理者则可能沿着一条既无惊喜又无惊险的“缓慢上升”的路径获得同样的辉煌;中庸型决策者走“中间道路”,也可能沿着一条惊喜不大、惊险不小的“中幅波动”的路线取得胜利。冒险型决策者面对防守者战略,会感到有劲使不上;保守型决策者面对探索者战略,又难以把控;而中庸型决策者对以上两种战略都不适应。

总之,由于客观信息的不完整和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正确的风险型战略决策既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得与决策者的主观风险偏好类型相吻合。当然,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特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管理者需要不断提高修养,使自己对待风险和利益的态度和心理过程逐步成熟起来。此外,决策者偏好类型还和组织的发展阶段有关。在组织发展初期,其决策风格通常更倾向于冒险型。因为一无所有者既不用担心损失什么,同时获利的进取心也更为强烈,更容易采取比较冒险的战略。当组织发展到成熟期后,打拼下了一片天地,拥有了稳定的产品市场和利润来源,此时决策者更希望能够平稳地守住这份家业,因而变得比较担心发生损失和遭遇风险,于是十分谨慎和稳重,更容易采取比较保守的战略。

2.风险偏好导向的战略理论—手段体系的完整耦合

对以上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与完善,可以构建出如表2所示的决策者风险偏好类型与Miles-Snow战略类型的完整耦合体系。

前面说过,各种风险偏好类型各有特点,难以做出总体上的优劣排序。但这不等于说不能从单项特征上进行比较和排序。由表2可见,由于超脱型和保守型决策者对高收益比较淡泊,其战略决策原则分别是利益适度化和风险最小化。因此,他们可能遭遇的损失和风险都会比较小,风险意识都比较强。但由于超脱型决策者对损失的心理承受力更强,因此这类决策者的风险意识也更强。另外,冒险型和冲动型决策者都渴望高收益,其战略决策原则分别是利益最大化、逐利与避险极端化。因此,他们可能遭遇的损失和风险都会比较大,风险意识都比较弱。但由于冒险型决策者对损失的心理承受力更强,因此这类决策者的风险意识略强于冲动型决策者。此外,中庸型决策者的战略决策原则是逐利与避险均衡化,其风险意识处于以上各类风险偏好的中间状态。所以,各种风险偏好类型的风险意识的强弱排序依次为:超脱型、保守型、中庸型、冒险型和冲动型。通过类似的分析可知,各种风险偏好类型的进取意识的强弱排序并不是该顺序的简单颠倒,而是:冒险型、冲动型、中庸型、超脱型和保守型。同时考虑风险意识和进取意识等方面的特征,各种风险偏好类型的综合成熟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最成熟——超脱型,第二类比较成熟——保守型、冒险型、中庸型(该类中无法再排序),第三类最不成熟——冲动型。

表2 风险偏好理论与Miles-Snow战略的完整耦合体系

关于Miles-Snow战略类型,除了反应者战略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不可取的战略类型外,其余5种战略一般不存在优劣之分,只要与组织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并与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类型相吻合,就是正确的战略选择。如果战略类型与风险偏好类型匹配得好,管理者就能够很好把握战略的实施过程,这5种战略都有可能取得成功——或中幅平稳发展、小幅稳步发展,或中幅波动发展、大幅跌荡发展。如果发生错位,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当然,仅仅从战略风险的角度来比较,也可以将全部5种战略进行优劣排序:防守者战略、成熟者战略、分析者战略、反应者战略、探索者战略。

六、结语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战略体系重构发现了Miles-Snow战略的理论缺失问题,并发现风险偏好与效用函数理论与Miles-Snow战略的内在联系。由此提出了“风险型战略理论”的设想,以此作为Miles-Snow战略的理论基础,并将该战略从内涵上命名为“风险—收益战略”。有了风险型战略理论作为依据,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Miles-Snow战略。通过战略理论与手段的耦合,我们又发现了它们各自的缺漏和不完善之处。为此,对风险偏好类型与Miles-Snow战略类型进行了双向拓展,构建了风险偏好导向的完备化战略理论—手段体系,并建立了该体系的完整的耦合关系。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对组织的战略管理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战略决策应当与组织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类型相适应;(2)注重组织文化建设,提高组织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综合成熟度;(3)试图用短期的投机取巧的“游击战术”来取代坚定的长远发展战略是注定要失败的;(4)在选拔管理者时应同时考虑其进取精神、风险应对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风险意识类素质”[16];(5)加强集体领导和决策科学化,提高共同应对风险的能力与水平,避免个人的冲动型风险偏好对组织发展造成危害;(6)提倡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在制定战略时除了考虑组织自身的利益与风险外,还应考虑组织的社会责任和生态环境风险,以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17]。

[1]Miles R E,Snow C C.Organizational strategy,structure,and process[M].New York,NY:McGraw-Hill,1978.

[2]Morais L F,Graça L M.A glance at the competing values framework of Quinn and the Miles&Snow strategic models:Case studies in health organizations[J].Revista Portuguesa de Saúde Pública,2013,31(2):129-144.

[3]Helmig B,Hinz V,Ingerfurth S.Extending Miles&Snow's strategy choice typology to the German hospital sector[J].Health Policy,2014,118(3):363-376.

[4]Moore M.Towards a confirmatory model of retail strategy types:an empirical test of Miles and Snow[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5,58(5):696-704.

[5]Evans J D,Green C L.Marketing strategy,constituent influence,and resource allocation:An application of the Miles and Snow typol⁃ogy to closely held firms in Chapter 11 Bankruptc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0,50(2):225-231.

[6]Lin C,Tsai H-L,Wu J-C.Collaboration strategy decision-making using the Miles and Snow typolog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67(9):1979-1990.

[7]Danan E,Gajdos T,Tallon J-M.Aggregating sets of von Neumann-Morgenstern utilities[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2013,148(2):663-688.

[8]Delbaen F,Drapeau S,Kupper M.A von Neumann-Morgenstern representation result without weak continuity assumption[J].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2011,47(4-5):401-408.

[9]Tsaur R-C.Fuzzy portfolio model with different investor risk attitude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3,227(2):385-390.

[10]Andersson M.Assessing non-industrial private forest owners’attitudes to risk:Do owner and property characteristics matter?[J].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2012,18(1):3-13.

[11]Chamodrakas I,Leftheriotis I,Martakos D.In-depth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study of an innovative fuzzy approach for ranking alter⁃natives in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problems based on TOPSIS[J].Applied Soft Computing,2011,11(1):900-907.

[12]张智光.决策科学与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3]张智光.管理金字塔——成功企业三维集成管理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4]Bigliardi B,Dormio A I,Galati F.Successful co-opetition strategy:evidence from an Italian consortiu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s,2011,2(4):1-8.

[15]张智光.管理学智慧:为官的定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16]张智光.决策者SRS综合素质的矛盾—调和模型及其优化思路[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12):9-13,28.

[17]张智光.从产业与生态的共生关系审视生态文明[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7):108-114.

(责任编辑余敏)

C93-0

A

]1671-511X(2017)01-0054-11

2016-03-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107);“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建设规划(2016-1-96)成果之一。

张智光,男,福建福州人,博士,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管理科学理论与系统工程。

猜你喜欢

决策者冒险决策
热浪滚滚:新兴市场决策者竭力应对通胀升温 精读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不冒险的生活才是最大的冒险
“最关键”的施工力量——决策者、执行者与实施者
在冒险中成长——《壁橱里的冒险》
论决策中的信息辨伪
等一下,冒险还没结束哦!
决策者声望寻求行为、团队努力与团队绩效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