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
2017-02-10卢群
卢群
一进屋,老何就感觉有异常。举头看,头顶上还是那盏灯,混混沌沌,有气无力。回首望,电视机还在睡大觉,静默如山,宁静如诗。
这是常态,只要不来客,不做太费眼力的事,灯光永远只开一档。电视机更惨,大多时间,形同摆设。李老师说,灯光不能太亮,太亮伤眼睛。电视太吵,哪有看报舒服?老何并不争辩,夫妻几十年,这点心事,懂!
老何,吃饭了。
李老师的话,打断了老何的探寻。话起手落,一盘子青菜炒香菇,稳稳地坐上桌面。
老何一抬眼,“唰”,银光四溅,刺痛了老何的眼。老何顿悟,光源来自于李老师,确切地说,李老师脖子上的金项链。
一见金项链,老何的心里万马奔腾。结婚那年,两家约定,婆家送“三金”,娘家陪家具。谁知临近婚期,母亲突发脑梗,结婚的费用,大多喂进医院。丈母娘心疼女婿,不仅陪了全套家具,还承担了“三金”中的大半。丈母娘说:孩子,戒指和耳环我们买了,你就添根项链吧。
丈母娘的宽宏,老何感激中更加焦虑,喜宴的开支,弟妹们的学习费用,母亲的后续治疗,开门七件事,还有金项链,一想到这些,老何就愁肠百结。李老师莞尔一笑:不就是困难吗?我都不怕你愁什么?对了,预先说一声,我是个教师,戴项链不合适。老何一下子云消雾散,紧紧搂着李老师,把未来的日子描绘得阳春白雪,风景无限美好。
然生活却开了个玩笑。蜜月没度完,母亲脑梗复发,小弟突染甲肝,再后来小弟读高中,大妹上大学,李老师怀孕、生子,弟妹们找工作、处对象、办喜事、供房子,事情一桩接一桩,每一桩都需要大把大把的钱,老何的美好蓝图,不得不一次次推迟。
日子不经过,弹指间,老何已进入人生的暮秋。回顾过往,老何最汗颜的是没能兑现自己的承若。当然,这怪不得老何,每次一开口,李老师就堵了回去:有那闲钱,不如多扶持几个学生。
李老师心善,从参加工作起,就一直资助贫困学生,即便是捉襟见肘的时候,也没有停止过。为了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帮助,她把日子节俭到极致,能省则省,能免则免,用一分钱都要掂三掂。
老何知道,想从工资里拿出钱来买项链,门都没有,唯一可行的是多挣稿费。二线后,老何迷上了写作,稿费月月有进账,最近还得了个征文大奖。昨天,老何特地去了趟“老凤祥”,再三比较,定下了一款项链。老何估算了一下,稿费加奖金,买项链的款子已相差无几,这个月的“军火费”一到手,就可以把它拿回来了。谁知风云突变,节俭了大半辈子的李老师,竟然脑洞大开,把自己选中的项链,抢先挂到脖子上。白金链子,心形钻镶吊坠,一下子把六十一岁的李老师,点缀得鲜亮起来。老何叹了口气,项链如果是自己买的,是自己亲手给她戴上的,岂不更好?!
老何,吃饭啦,眨眼间,一盘子青椒土豆丝,一小杯“江苏人”,又摆上了桌面。
李老师,买项链了?端起酒杯,老何到底没能忍住。
好看吗?
好看。
杨华送的。
为什么?
她不是干女儿吗?
你知道这条项链多少钱?
多少钱?
两万多!
两万多?
她为什么要送这么贵重的东西?
说是生日礼物,想必是回报吧,这孩子知道感恩,临上大学前,硬要认我做干娘,不答应就不起来。参加工作后,每个春节都来看我,对了,这副眼镜也是她买的哩。
李老师的话,将老何的思绪拉回到三十多年前。那天,老何正在做晚饭,李老师领进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小脸蜡黄蜡黄的,衣服缀满了补丁。李老师悄悄地对老何说,她叫杨华,我班上的学生,三岁爸妈就没了,是奶奶艰难地拉扯着,这孩子太可怜,咱得多帮帮她。从此,李老师每周都要把杨华带回家一两次,帮她洗澡、剪指甲、修整头发、做好吃的饭菜,生病了也是李老师带她去诊治。进中学后,李老师还是牵肠挂肚的,一有空闲就去看望。从小学到大学,李老师花在她身上的钱,足可以买几条这样的项链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按理杨华送根项链也不为过,问题是李老师六十岁生日为何不送,现在不年不节又不是生日反倒送了,讲不通啊。
老何是政法部门的一员老兵,遇事总爱问几个为什么。
好啦,饭菜都凉啦,不就一条项链吗,值得你这么深沉?李老师不满地瞪了一眼。
吃完饭,老何摊开报纸,细细地阅读起来。看着看着,老何突然叫起来:李老师,快来看,答案有了!
什么答案?李老师一边擦着手,一边跑过来。
你看,这里,姓名:何磊,拟任职务:组织部副部长,拟任级别:副科级。
啊?咱儿子要当副部长了?
是啊,怪不得下午接到几个奇怪电话,让我今后多多关照。我正纳闷呢,我一个退休的人,能关照个啥?原来儿子提拔了。你敢说,杨华这个时候送项链,没有别的意思?
也许是你想多了呢,这孩子我了解,特单纯。不过你的话也没错,儿子走上了重要岗位,咱更要身体力行才是。要不这样吧,你陪我走一趟,咱现在就把项链退回去。
说话间,李老师的脖子上,已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