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017-02-10李皙雯唐雪琼
李皙雯,唐雪琼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昆明 650224)
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李皙雯,唐雪琼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昆明 650224)
保护传统村落,形成独特、魅力的景观,呼应全社会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的主流话语,是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云南的时代要求。文章以云南省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502个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百度地图的API功能和 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对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自然地理环境、少数民族分布、城镇化发展水平、道路交通发展、申报材料准备与评选标准细则等是形成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能够为云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云南;传统村落;影响因素;分布
一 引言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1]在全球化、城市化语境下,诸多能体现村落个性、历史文脉的景观正在逐渐被蚕食,越来越多的村落正在“失去”自己的历史和“记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十年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传统村落大量消失,现存古村落的数量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自然村落的0.5%,其中,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已不足5000个。[2]消失的村落是华夏文明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迫在眉睫。
村落话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共同的研究兴趣。西方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村落旅游[3-5]、村落文化[6]、村落景观[7-8]、村落可持续发展[9]等方面,对村落空间分布的探讨较少。中国的村落占据着广阔的地域,社会文化多元,吸引着众多学者的持续关注,研究成果庞杂丰硕。2012—2014年国家住建部等部委联合公布了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以来,学者们基于中国传统村落的相关资料分析,总结细分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解读村落的形成演变原因,研究范围包括全国[10-12]及省域[13-17]尺度,省域尺度下目前仅分析了湖南[13]、山西[14]、贵州[15]等省份与北京地区[16-17]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其他省份,尤其是云南这样传统村落数量最多,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省份还未见到研究成果。
云南自然环境复杂,民族文化多元,边地文化、茶马文化影响久远,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形成并保留了大量传统村落。目前,在2555个中国传统村落中,云南已有502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中国传统村落总量的19.6%,是中国传统村落最多的省份。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未申报的传统村落遍及省内各地,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区域。以目前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502个村落为基础数据信息,深入解析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明晰其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云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二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的传统村落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等七个部门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印发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建村[2012]125号),在各地初步评选推荐的基础上,经过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的评审认定,最后公布的共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从中选取云南省的502个中国传统村落,利用百度地图的API功能进行地名搜索,确定地理坐标,运用 ArcGIS10.2软件构建云南省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属性数据库,并绘制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图。
选取研究模型,如最邻近点指数等,采用Excel与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对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核密度测算。将云南省传统村落分布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等因素叠加,根据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云南省传统村落分布的影响因素。
三 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
(一)总体分布特征
云南省传统村落数量较多,分布十分广泛,全省各州市都有一定数量的传统村落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图1),总体上西部多,东部少,少数民族聚集区多,知名旅游目的地周边多,交通干线沿线少,经济活跃的城市周边少。
图1 云南省中国传统村落分布核密度图
(二)空间分布类型
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受到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深入解读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首先需要对其空间分布类型进行总体把控。宏观来看,传统村落属于点状地理事物,可利用最邻近点指数对其空间分布类型进行判别。[18]
最邻近距离可用以表示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的相互邻近程度。[19]每个点与其最邻近点间距离r的平均值,即为表示邻近程度的平均最邻近距离。当区域中的点状要素随机分布时,其理论上的最邻近距离计算公式为:
最邻近点指数R定义为实际最邻近距离与理论最邻近距离的比值:
当R>1时,点状要素均等分布;当R=1时,点状分布类型趋于随机型;当R〈1时,点状分布为凝聚型。
运用ArcCIS10.2软件中的Average Nearest Neighbor,使用Euclidean Distance计算方法进行运算,得出云南省传统村落分布的实际最邻近距离与理论最邻近距离之间的比值R= 0.594664,Z 分数为-17.373925,显著性水平 p〈0.01,说明云南省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明显凝聚型分布。
(三)市、州际分布特征
图2显示,云南省传统村落在各市州的分布极不均衡。目前公布的502个云南省中国传统村落主要分布于保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丽江市等地。保山市与大理白族自治州均已入选94个传统村落,位居榜首,共占整个云南省入选村落的37.46%;其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丽江市、普洱市3地,其传统村落数量都超过了全省平均数;平均数以下的市州共11个,占总数的32.27%,其中,临沧市、昆明市、楚雄彝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玉溪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曲靖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9地入选村落均≥10个,不足10个的市(州)2个,其中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入选数量最少,仅有2个。
图2 云南省中国传统村落市、州际分布
(四)空间分布聚集区域
空间聚集区域分析多采用分布密度来测量[20],以核密度估计法进行测算。根据核密度估计法原理,地理事件在任何空间位置上均可发生,但发生概率在不同的位置上不相同。点越密集,表示该区域发生地理事件的概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利用ArcGIS10.2软件中的Kernel Density工具对云南省502个传统村落进行核密度分析,并生成分布核密度图。由图2可以看出,传统村落在云南省的分布形成三大高密度聚集区域,第一个在滇西地区,以腾冲县为核心;第二个在滇西北地区,以丽江为核心;第三个在滇南地区,以建水、红河、石屏等县为核心,其余地区分布则较为零散。
四 云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是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首要影响因素,其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海拔高度、水系等方面,图3、4显示这些因素与云南省传统村落分布的叠加。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明显递减趋势,山地多、平地少,地形较为平坦的山间盆地和坡麓地带是人口分布较为密集区域,也是村落集中分布的地区。从图3可以看出,固东坝、丽江坝、石屏坝、祥云坝和大理坝等山间盆地海拔高度大多在1500~2000米之间,有利于人类居住与村落的发展,是传统村落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而地势起伏极大的滇西北高山深谷区则是村落分布较少区域,但是这些地势险峻地区的村落一直在相对独立封闭的环境中发展,地方特色鲜明,现代化进程影响小,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条件良好,是传统村落申报、保护的重要区域。
云南省江河纵横,水系十分复杂。全省大小河流共60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180条,分别属于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珠江、红河、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但云南地处这些大河的上游河段,峡谷深邃、水流湍急,不利于人类居住。中小河流中下游、湖泊周边区域,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同时为村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为传统村落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为传统村落的主要分布地(图4)。如大理的洱海周边1km直线距离内就分布了6个传统村落;而在伊洛瓦底江水系主要支流大盈江2km的河段上,1km直线距离内分布了8个传统村落。
图3 云南省中国传统村落与地形海拔叠加分析图
图4 云南省中国传统村落与水系叠加分析图
(二)民族历史文化影响
云南少数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长期的聚居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外来文化的干扰,将少数民族人民特有的风俗民情、传统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保留下来,开创了灿烂辉煌的民族历史文化,在村落选址与格局、村落建筑、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等方面价值特色鲜明,形成数量较多的极具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村落,集中成片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在传统村落与少数民族分布叠加图中显示,传统村落位置多数与少数民族分布地区明显重叠(图5),如大理州祥云县彝族分布区的彝族村落,红河州红河县哈尼族分布区的哈尼族村落,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布朗族分布区的布朗族村落。
图5 云南省中国传统村落与少数民族分布叠加分析图
(三)城镇化发展水平影响
城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镇化水平通常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相关。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传统村落不断更新甚至消失,是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图6传统村落与市州行政中心的叠加可以看出,除大理、丽江市外,市州行政中心周边都较少传统村落分布,城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冲击着传统村落固有的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容易对周边村落进行同化,对村落的保存构成极大的威胁。图7中传统村落与各县域GDP的叠加显示村落分布与县域GDP总体呈负相关,红河县、石屏县等GDP较低县域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分别达到17个和15个。
大理市和丽江市、腾冲市为云南重要的旅游城市,传统村落旅游对GDP贡献较大,传统村落旅游价值或旅游开发潜力显著,政府和民众均有强烈的申报、保护和发展意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良好。
(四)道路交通发展影响
云南省受复杂的地形条件制约,道路交通系统欠发达,部分市州至今未通高速。但落后的交通状况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图8村落与交通线叠加分布显示:铁路与主要公路沿线附近传统村落总体分布稀疏。交通可达性较差使村庄处于一种“很难进入也很难走出”的封闭环境中,受全球化、现代性的影响较小,大大延缓了村落现代化演变的进程,使村庄得以以自然的状态保存下来。
图6 云南省中国传统村落与行政中心叠加分析图
图7 云南省中国传统村落与GDP分布叠加分析图
图8 云南省中国传统村落与交通线叠加分析图
(五)申报材料、评选标准细则影响
中国传统村落的评价认定主要有3个步骤:首先由各地评选推荐,通过网络上传申报材料,然后由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并公示,最后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三个部门发文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申报材料的填报,特别是村落照片展示对于村落入选至关重要,许多地处边远市县的村落价值极高,但由于填报经验不足或资料陈述不清,许多高级别的资源未良好表达,严重影响评审结果。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分为村落传统建筑、选址与格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大项,下分12具体指标项,各项均为100分,有一项在80分以上或两项在75分以上或三项在70分以上,可认定为国家级传统村落。云南各少数民族传承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由于过往多年遗产申报工作的滞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等级与其价值严重不匹配,导致村落申报中颇具优势的非物质文化项得分较低,数量众多的保护价值高的村落成为沧海遗珠。
五 结论
以云南省502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显示: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在全省范围内分布不均衡;从市州尺度上来看,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保山、大理、红河3个州市;从区域尺度上看,大部分传统村落集中在滇西的腾冲,滇西北的丽江,滇南的建水、红河、石屏等县。自然地理环境、民族历史文化、城镇化发展、道路交通发展、申报材料与评选标准细则5个主要影响因素,从形成、发展、保护、评定几个方面对传统村落进行综合影响,进而影响了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
[1]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 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Z].建村〔2012〕184号,2012-12-12.
[2]孙晓璐,吕俐.莫让传统村落消失殆尽——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谈传统村落保护[J].中国勘察设计. 2013(11).
[3]Kastenholz E,Carneiro M J,Marques C P,et al. Understanding andManaging the Rural Tourism Experience: the Case of a HistoricalVillage in Portugal[J].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2,4:207-214.
[4]Lepp A.Residents'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in Bigodi Village,Uganda[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3):876-885.
[5]GEORGE B P Local community's support for post-tsunami recovery efforts in an agrarian village anda tourist destina-tion : A comparative analysis 2007(06).
[6]Crouch D. Popular Culture and What We Make of the Rural, with aCase Study of Village Allotments[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992,8(3):229-240.
[7]Chen B,Nakama Y.A Study on Village Forest Landscape in SmallIsland Topography in Okinawa,Japan[J]. Urban Forestry& UrbanGreening,2010,9(2) : 139-148.
[8]Yu Y. Landscape Transiti on of Historic Villages in Southwest China[J].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2013,2(2):234 -242.
[9]Marschalek I. The Concept of Participatory Local Sustainability Projects in Seven Chinese Village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lManagement,2008,87(2):226-235.
[10]熊梅.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16(5):153-158.
[11]曹迎春,张玉坤.“中国传统村落"评选及分布探析[J].建筑学报,2013(12):44-49.
[12]刘大均,胡静,陈君子,许贤棠.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4):157-162.
[13]李伯华,尹莎,刘沛林,窦银娣.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5,35(2):189-194.
[14]辛亚,王晓军,霍耀中.山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5(9):138-142.
[15]佟玉权,龙花楼.贵州民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因素[J].经济地理,2015,35(3):133-137.
[16]郭阳.北京地区传统村落分布与特征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4:1-99.
[17]叶珍.京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演变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1-61.
[18]周侗,龙毅,汤国安.面向集聚分布空间数据的混合式索引方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26(1):7-10.
[19]申怀飞,郑敬刚,唐风沛,等.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2):179-183.
[20]程乾,凌素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3,33(10):1166-1172.
[责任编辑龙倮贵]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Yunnan Provin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LI Xi-wen,TANG Xue-qiong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China)
Protecting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forming the unique and charming landscape, echoing the mainstream discourse of all soci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conservation are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 and beautiful Yunnan. 502 Yunnan traditional villages which were selected in the lis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using Baidu Maps API and ArcGIS10.2 technology platform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Yunnan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analyzed and expound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distribution of minorities,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development of road traffic , application materials preparation and selection criteria details. 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the basic support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Yunnan Province.
Yunnan; Traditional village; Distribu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Tu98
A
1008-9128(2017)01-0059-04
10.13963/j.cnki.hhuxb.2017.01.017
2016-09-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跨境民族的流动性、空间生产与文化建构(412610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元主体参与下的云南传统村落景观生产研究(51668057);云南省社科基金基地项目:旅游影响下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地方建构(JD2015YB11)
李皙雯(1993-),女(壮族),广西人,硕士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