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误区

2017-02-09郭开福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板书误区

郭开福

摘 要 多媒体走进课堂,是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一件大事,它在某些方面确实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但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而言,过多过滥使用多媒体教学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而高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 误区 主体地位 文本对话 板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3-0086-0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走进语文课堂的多媒体,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语文课堂通过多媒体方式,创设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静为动,突出重点、打破难点,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现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出现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原来没有使用多媒体,一支粉笔一本书,全凭教师一张嘴;而如今课堂上全方位使用多媒体,学生老师却成了看客,已经陷入了另一种误区。

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由主动学习者演变为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语言文字材料的个性化的感悟。有的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精心制作画面精美、引人入胜的课件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一节课中教师不停地拖动着鼠标,屏幕上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交替上映,五彩缤纷的课堂,令学生应接不暇,由于较快频率的放映,表面上看学生接受了大量的信息,然而多数学生走马观花,对于所学知识囫囵吞枣。整堂课老师轻松了,指导学生的时间少了,学生舒服了,练习的时间也少了,学生积累运用文本语言,感悟课文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荡然无存,教师和学生完全成了多媒体课件的看客和俘虏。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鸟岛》时,先是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鸟岛的位置,接着让学生观看多个鸟岛的视频,出示大量的飞鸟、鸟蛋图片,学生整堂课在图片、动画或者视频之间徘徊,并没有深入文本,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整堂课传统教学手段中的诵读感悟、师生情感交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都在美妙音乐、动画特效等光、声、图像的多媒体展示中被湮灭了,学生成为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

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从语文课的题材和内容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多媒体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让师生对话、生生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黄山奇松》时,为了防止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我没有按以往那样把课堂活动预设好,而是一上课,师生交流:同学们,今天这节语文课,老师想让同学们轻松点,我们去一个地方旅行。什么地方呢?板书(黄山),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这几位同学有机会去过了,留下了印象。班上还有不少同学没去过,今天这节语文课,会带你走进黄山,让你饱览它的无限风光(一起看视频),然后,让学生说旅游感想,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你说黄山石怪,我说黄山松奇,同学们畅所欲言,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而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可丰富了,在他们眼中黄山的松都变“活”了。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去读课文中优美的段落,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完全陶醉在文本中。最后我又及时鼓励学生回家继续搜集有关黄山松的资料,让他们自己去获得更大的收获,整堂课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真正成了课堂的参与者,而不再是看客。

二、忽视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以视听代替朗读

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能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很多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容量越大,学生的收获也就越多,因此让学生以视听替代朗读、想像。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朗诵水平很好的教师也用班班通录音作范读,学生诵读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已逐渐减少甚至没有了。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江南春》时,用的课件十分精彩,在典雅的古筝音乐声中,屏幕上出现一幅幅美丽的江南春景画面: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特定的情境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诗的内涵,提高他们欣赏古诗文的情趣。接着这位老师利用精美的课件逐字逐句为学生剖析诗意,领略诗的意境,分析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的写作方法。但令人遗憾的是,整堂课学生只朗读了两次课文。如此优美抒情的诗,仅依靠多媒体的展示解释、教师的讲解是难见效果的。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诵读感悟是理解诗中所含特有的韵味的唯一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所以,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怎么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得益彰,如:在诗歌教学时,多媒体绝不能替代学生的朗读,诗的意思、意境需要学生自己用心去感悟,可以让学生结合多媒体精美的画面、音乐反复地诵读,在声情并茂的诵读感悟中学生自然而然领悟了诗的意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是老师的精心讲解无法替代的。

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必要途径,诗句里包含的诗意,许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难用画面和声音来表现,只有通过反复地诵读才能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反复地诵读,学生才能真正提高文化鉴赏水平。教学中我常利用多媒体创设让学生想读就读的情境,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同时,读的形式多样:齐读、个别读、引读、带读、赛读、分角色读、变姿势读等,根据读的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趣盎然的读书状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三、多媒体课件的幻灯片成了活动的黑板,而真正的黑板成了“白板”

一位教师教学《海底世界》,多媒体课件下了很大的功夫,海底动物的图片应有尽有,视频、音乐令人眼花缭乱,一节课上完黑板上居然没有写一个字,把本来应该写在黑板上的重点词句都挪到了课件里。课上完了,学生都沉浸五光十色的声影中,对这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十分模糊。

板书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是一堂课全部知识的凝练和浓缩,是一种思维的再现。板书具有制作与呈现同步的特点,它可以帮助学生识记课文的重难点,也可以调节课堂节奏,让学生有时间思考、消化,符合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心理规律。多媒体教学缺乏传统板书对课堂知识的规划性、整体性功能,多媒体的分屏显示,使相互关联的教学内容处于分离状态,扰乱了学生获取文字信息的心理规律,因此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难以掌握。小学生年龄较小,如果将注意力都放在画面、声音、动画上,就会忽略授课内容。教师板书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课文里体现重难点的关键词句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历历在目,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时,在出示课件的同时,把“蚂蚁”“搬粮”“勤劳”,“蝈蝈”“乘凉”“懒惰”,“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些重点词句有条理地板书在黑板上,学生通过板书复述课文、背诵课文,更好地把握了课文的主题。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选用多媒体要恰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找到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发挥多媒体现代化作用。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板书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