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2017-02-09朱丽超
朱丽超
【摘要】小学数学化教学更加强调的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够在遇到困难时,进行自主思考并独立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更会加深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这对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对小学数学化教学的途径及策略进行了阐述及分析,以期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及策略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基础性学科,所以数学教学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中,生活化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而产生的、有针对性的、更加高效的教学手段,因此其途径及策略能够对教学质量造成直接影响,这同时也关联着后续教学工作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向及重点。因此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势在必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应用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将枯燥乏味的抽象性数学知识以最生动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及现象与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数学符号就被赋予了生活化语言,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形象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对数学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合理转化,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密切交流,通过数学语言完成对知识的传递,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及现象进行观察后,融入数学思维,使生活更加贴近数学学习,这是对数学知识的分解、再造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阅历相结合,能够增强学生的感官意识。由于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生活阅历及生活感知能力稍显不足,因此教师应当从学生目前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使数学概念及基础知识能够与生活实际更加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回到现实生活中,并将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数学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世界的数学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站在数学的角度上去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使数学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检验,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更突出了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强调数学知识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物体及现象进行探究,并通过数学知识的合理运用将问题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对数学知识形成全新的认识,从根本上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及策略
1.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的习惯,努力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对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做了如下探究:在讲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用9的口诀求商”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学要求是让二年级学生复习9的乘法口诀,同时教师需让学生使用9的乘法口诀变除法的算式,使其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该知识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好地进行数学求商知识的掌握。这样,学生在掌握新知的过程中,手、眼、耳、口、脑等各种器官协同参与,这样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应用
教师基于以上的教学实践活动,得出以下普遍适用的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创设生活化的课程情境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又会回归生活。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课程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联系生活、回归生活,从生活的视角出发,这样有利于激活思维,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教授生活化的教学课程教师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目标,教师要改变原有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要充分挖掘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把教学内容生活化。
设计生活化的探索课程,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用眼观察、用手实践模拟、用脑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教师为避免学生产生害怕困难的心理,必须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科学性和生活性的有机结合,把探索过程生活化;进行生活化的练习设计,“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把练习设计生活化,使学生的数学练习架设起“学”和“用”之间的桥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克服学习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困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为此,我们除搜寻符合知识点的“生活现象”外,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动静结合,激发学习热情,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如教学“黄金分割”时,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天鹅湖”录像,引出问题“你知道芭蕾舞演员在跳芭蕾时为什么踮起脚尖吗?”“踮起脚尖会很漂亮。”“为什么踮起脚尖会很漂亮,其中蕴含怎样的数学道理呢?”学生纳闷,产生疑问和探究欲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黄金分割。”这样的情景创设,联系生活,形成悬念,增强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社会交流能力等重要素质,这完全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使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向社会拓展、向生活进军。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姚金国.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与方法[J].数学科研视窗,2014(09).
[2] 仇桂霞.浅谈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和方法[J].基础教育,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