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浅析

2017-02-09胡学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农民工子女

胡学明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变革,人口流动增加,大量的务工人员涌入城市,随之带来的是这些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由于农民工工作性质流动性较大,给学校教育带来了难题。

关键词 务工人员子女 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3-0018-02

教育专家指出,农民工子女进城后,如何让他们在全新的环境里适应城乡差距,如何帮助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是摆在教育面前更大的难题。

我校是沾益区直属小学。2015年秋季,我校在册学生人数2046人,其中农村户口学生1506人,占学生总数的73.6%,接纳外省外县务工人员女人数368人,占学生总数近18%。从数字看出:农家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在我校教育的比重逐年增加。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就在于他们生活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缝隙中,是一个相对的弱势群体。这个群体的教育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教育工作成绩。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这对我们学校来说必须研究课题。

一、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农民工子女一般生活在乡村,接受的是相对不完善的基础教育,形成了能适应当地风俗生活习惯、道德文化水平的性格特点。这种早期性格一经形成,将来很难改变。他们的父母进城,面对的是生活习惯、风俗习惯迥异的社会,他们在情感上产生了较大的落差,心理上的失落感和不适应也就在所难免。农民工由于地区差异,来到城市后,受到当地居民的歧视和排挤,人们用有色的眼镜来看待他们,把他们当作特殊的群体,这样,这些农民工的孩子自然也无法融入当地的社区,孩子就有着“我要回家”“我要报复”等强烈的思想意识,有意无意间都有所流露。而且,农民工及其孩子把本土落后的风俗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带到现居地,甚至还在当地的社区里有一些犯罪行为,加深了当地的居民对他们的歧视。这样,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更是把孩子推向社会的对立面。同时农民工子女的居住环境拥挤、狭小、不卫生,特别是学生缺乏可以静心学习的必要环境和条件。这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不利的。

2.农民工子女的前期教育相对落后

由于农民工原住地经济相对落后,加上所就读学校绝大部分规模偏小,学生又散落各地。因此,不管是办学条件,还是学校管理、师资水平,与市区学校存在较大的差距,体现在教育质量上是非常明显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在教学中,发现插班中、高年级的却不会汉语拼音、不会拼读,写的字不成形,作文无从下手,有的作文交上来也不过三五句;在数学上,连笔算都过不了关,更不要说什么应用题的审题、列式,几何知识的学习掌握了。在教育质量上,农民工子女与当地的学生相比,差距悬殊,给了学校非常沉重的难题。

3.家庭教育的缺失

有专家曾经说过,没有亲情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而父母的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都无法替代的。农民工子女的父母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又忙于生计,既没有闲暇时间有意识地、系统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也没有多少能力全面地塑造孩子良好的思想品质。父母日出而出、夜深而归,或者一日三餐,来去匆匆,和自己的孩子说不上几句话。这些孩子瘦弱的肩膀不但要挑起料理自己生活的担子,还要照顾比自己年幼的弟妹,“上学背书包、放学背弟妹”,对他们而言是家常便饭。农民工忽视了他们的孩子还是需要引导、需要教管的渴望关爱的未成年人!

结合调查和班主任的家访,我们了解到农民工大多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没有固定场所,多数临时租房居住。有的租住地离学校较远,学生上学不方便,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也不方便。这些均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结合。

二、有针对性地对务工人员子女进行心理辅导

(一)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1.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是教育的前提,作为教师,首先要端正思想,“脱下有色眼镜”,努力走进农民工子女的心灵世界,对他们“多关爱一点,多理解一点,多帮助一点,多宽容一点”,用真诚的心去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当我们以平易近人的姿态同他们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时,他们自然就会消除恐惧、自卑的心理,主动地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亲近我们,从而接受我们的教育。实施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关爱行动,让农民工子女也享受学籍管理政策,减少繁琐的学籍入籍手续,在学生干部竞选等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教学公平,用同样的态度和期望来看待农民工子女,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农民工子女,对他们充满信心和希望。在对学生的评价、评选优秀学生、参与竞赛选拔等活动中,将民工子女与当地学生同等看待。同时,教育本地学生与他们交朋友,真诚对待这些外地同学,在言语、行为上不歧视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

2.要在班主任工作中增设农民工子女心理教育内容。班主任不仅需要了解班级内农民工子女的一般情况,而且应当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心理归属感,把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校还可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我们知道,在学校教师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主力军,教师可以通过谈心法、情境再现法、榜样示范法、讲座辅导法等方法,对农民工子女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如对不自信的学生,我们首先采用激励的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学校开展每月创五星活动,让学生自已推选你认为表现优秀的同学,可以是学习、行为、文明礼貌等方面,然后在掌声中通过,优秀事迹展示在校橱窗内,这可以使许多学生渐渐地由原来的不自信无言转化为自信。在课堂提问时,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可以让全班同学给他们热烈掌声,增强学生当众发言的勇气。

(二)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关爱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

1.学校、社区建立农民工子女成长档案,开学初,对全校新生家庭情况进行摸底,全面了解农民工子女家庭成员状况、经济状况、父母去向及其他相关情况,建立农民工子女联系卡,每年还要根据升学及其他情况及时补充、变更档案。

2.社会各界要给农民工子女撑起一片蓝天,政府要对农民工子女集中学校给予政策资金的倾斜。社区、青少年组织和公安部门等要与家庭、学校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对各种各样可能影响学生成长的不良现象进行监控,要为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由其是社区教育,我们认为还没发挥作用,成功社区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农民工子女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