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倾听习惯浅议

2017-02-09梁斌

魅力中国 2016年27期
关键词:习惯游戏语文

梁斌

习惯是人们在后天养成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确定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就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低年级就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因为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了好习惯,一辈子就会享受不尽。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陶冶性情,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其中良好的倾听习惯培养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则极为重要。因为倾听在词典中的含义是“细心听取”,即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持谦虚认真的态度,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及时应对。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具备出色的倾听能力是终身学习的需要,也是应对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具备的良好素质。近两年,我在低年级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以此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润物细无声——生动情境中逐步了解倾听习惯

1.在故事中启发

童年与故事分不开。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儿童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低年级学生尤其对故事感兴趣教师应当把握好时机,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学习知识,认知道理,从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与良好的品质。

记得刚教这届学生时,由于班上男生占多数,且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于是我常给孩子们讲故事。记忆最深的是讲述《父亲》故事时,每个孩子都在专心致志地听着,没有人做小动作,没有人讲空话,都被故事深深吸引。

故事讲述的是:1948 年,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一天早上,父亲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刀子扎在他胸口。六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父亲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安慰女儿:“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此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长摇篮曲,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船到纽约港了,当女儿看到母亲时,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 尸解的结果是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父亲的心脏,但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察觉。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听着听着,教室里有的孩子竟然擦起了眼泪, “原来父爱也如此伟大啊!” 有的说: “我知道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爱。”有的说: “有本书上写着,父 ”还有的说:爱如山,能够随时随地地呵护我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我们。很多时候,父爱可能并没有那么明显,但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能够感受到父爱的博大。父爱无言,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最最亲爱的父亲。”

2.在游戏中感悟

语文游戏是游戏活动与语文学习有机结合的产物。通过游戏活动,可以让小学生主动、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教学游戏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听与说的能力,使教学变得生动、丰富,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从而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游戏“顺风耳”。适用范围:复习音近的拼音字母(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和生字。

游戏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套拼音卡片,和有关的生字卡片。

操作过程: (1)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谁的耳朵最灵,是顺风耳。请听仔细。 (2)由老师或学生报音,其他同学找出相应的声母、韵母、音节或生字卡片, 。看谁找得对、准,读得边举起卡片边迅速读出来,如“找到了,找到了 ao ao ao”快、准。

这样能帮助学生区分浙江方言中较难分辨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提高学生的听音辨别能力,培养学会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又如“词语接龙”,既训练了孩子们的听力,还可以积累词语,可谓一举双得。这也是教师常做的一个游戏,要求学生把词语首尾相连接下去。当然学生必须专心听前一名学生的词语,才能接下去,否则就会出洋相。

“说悄悄话”游戏也是孩子经常玩的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的第一个同学到老师地方来听悄悄话,然后一个一个用“咬”耳朵的说话方式往下传,看看哪一组传得又快又准,声音又轻。最后一名孩子要说给大家听。经常做这样的游戏,不仅养成了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还助于提升记忆能力。

这样的游戏,孩子不仅不会厌烦,相反,还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可谓寓教于乐

二、功到自然成——教学过程中促进养成倾听习惯

1.在学文朗读中感悟

语文课上,我常常让学生朗读课文。当一位同学朗读课文时,要求其余学生仔细听他的优点和缺点。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能读正确,读通顺。其余孩子,要按照这要求去听。然后,要求学生从语气、感情等方面去训练。听好后,把优、缺点一一说给朗读的同学听。这样不仅训练了认真听的习惯,而且通过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也提升了自己的朗读评价能力。

如教学人教版二上册《小鹿的玫瑰花》,朗读“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 请到第二个小朋友时,老师说:“你这次朗读大有进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峰不好意思地笑了,又自信地回答:“小鹿躺在床上养病休息的时间很长,要读得慢一点。” 于是老师大大地表扬了这名平时表现普通的一个孩子,又给了他一次朗读机会。随即问大家:“听出了吗?他一次比一次进步了。” 这时同学们也纷纷参与评价。有的说:“小峰读得很有感情,他用心读了。”有的说:“我听出来了,他读出了小鹿很着急的语气。”还有的说:“小峰把漫长的感受、着急的心情和伤心的语气融合在一起,读得真棒啊!”大家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

在这样朗读、评价、体验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专心听讲,更明白了只有“听”好,才能“读”好,才能“说”好和“写”好。

2.在口语交际中培养 “口语交际”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人必备的一种综合能力。 例如《夸家乡》一课,我设计这样几个交际情节:①小组内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②老师口诵《回乡偶书》,扮演背井离乡重返故土的老者,向孩子们了解家乡的各种变化。③为学校红领巾电视台准备拍摄一部家乡的风光片,请孩子们介绍家乡的美丽风光,讨论拍摄计划。

教学中,我创造学生喜爱的宽松、活泼的课堂形式,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自主讨论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乐意倾听、学会倾听,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

从中,学生明白了“四心”要求:一是听别人说话要专心。二是听别人说话要耐心。不要听而不闻或表现出明显的不耐烦,哪怕自己不爱听的话题也要等同学把话说完,不可中途打断。三是听别人说话要用心。边听边想,主动做出反应或适当呼应,不要表现出无动于衷,若无其事,让人感觉是“对牛弹琴”。四是听别人说话要虚心。不要过于显示自己,要学会赞赏和鼓励别人。由此,学生真正明白了倾听是文明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倾听也是一种尊重、一种习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门艺术。

三、习惯成自然——言传身教中引领巩固倾听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大多具有“亲师性”。只要教师出现在他们面前,就会立刻簇拥着,呼喊着跑到教师面前,抢着和老师打招呼,围着老师说个不停,此时,老师应放下师者的架子,尊重、关心、爱护每个学生,和他们多聊天,接近、了解他们,课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通过沟通使他们喜欢自己,学生喜欢老师,自然会听老师的话,爱上课了。

专心听讲习惯的养成,就低年级来说,是靠教师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措施。因此,教学上教师有时可运用多媒体,有时可给孩子讲故事,有时师生一起可做游戏,有时又可一起演课本剧等等。我觉得合理运用这些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课堂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断转移学生的兴奋中心,把注意力集中到应注意的对象上,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一句话:有吸引力!让孩子产生“非听不可”的感觉。

要养成学生听话“专注、认真、不走神”的好习惯,教师说话一定要做到“不啰嗦、不重复”。也可以说,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应带头做到。每次和孩子们交流谈话,都注视着他们,认真观察孩子们脸上掠过的每一丝变化,有时还夸大侧耳倾听的样子。上课时,对于有的孩子回答问题不着边际,中间也不插嘴、不打断,用心地听、耐心地等待学生把话讲完。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也就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总之,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让我们为之努力实践,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吧。

猜你喜欢

习惯游戏语文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