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登上《时代》周刊的新疆摄影师牛思源:我有个故事,你想听吗?

2017-02-09樊婷

伴侣 2017年2期
关键词:红眼思源乌鲁木齐

他是一名 80后,在新疆乌鲁木齐一个普通的家庭长大,2010年大学毕业后,他决定转行学习摄影。短短几年时间,他用令人惊诧的成绩证明了自己超乎寻常的摄影天赋。入行第四年,他参与拍摄的中国首部荒漠野生动物纪录片《杰克卡特的生命》赢得了“金熊猫奖”“CCTV9频道纪录片奖”等多项大奖。一年后,他和团队一起制作的纪录短片《马坎和鹰》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出。同年,他独立制作的公益短片《乌鲁木齐我爱你》在网络平台上的点击量超过200万。2016年,他创造了个人摄影史和中国摄影史的一个里程碑,夺得有摄影界奥斯卡之称的IPPA(iPhone Photography Awards)总冠军,并成为首位凭借手机摄影登上《时代》周刊的中国摄影师。

他是牛思源,一个用影像记录生活的新锐摄影师。

一、勇敢驶向未至之地

2016年7月7日,第九届IPPA获奖作品揭晓,中国新疆摄影师牛思源从139个国家的摄影师中脱颖而出,凭借作品《老人与鹰》夺得总冠军。这是IPPA举办九届以来,华人首次折桂。

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小牛用了4个电影片段比喻自己的感受,这感觉就像——

《肖申克救赎》中,安迪冲出下水道,在暴风雨中拥抱自由。

《泰坦尼克号》中,杰克赢得了船票。

《狮子王》中,狒狒萨满将刚出生的辛巴举起。

《阿甘正传》里,当《Running On Empty》这首音乐响起,阿甘挣脱束缚奔跑起来时的心情。

对牛思源而言,荣誉最大的意义是给了自己很大的动力和信心,它告诉你,人生有了一种可能,你可以拼尽全力地奔跑了。这真应了那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一时间,各路采访各种头条蜂拥而至,他甚至还出演了个人首支广告,为荣耀畅玩6X手机代言。

但让他最开心甚至还有些紧张的是与摄影爱好者们的交流体验会,上台前,他的心砰砰直跳,担心这种没有剧本的即兴演讲,会不会冷场?上台后,他看到观众席挤得满满当当,没座位的观众索性盘腿坐在舞台边缘。大家慕名而来,他们当中有学生、有工人、有白领,互不相识却有共同的爱好——摄影。大屏幕上播放着一幅幅自己拍摄的照片,讲述着照片背后的故事、拍摄时有趣的插曲,和大家讨论构图的技巧,时间轻松而惬意地滑过。那天,牛思源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愿我们都能勇敢地驶向前人未至之地,让梦想开出花来。”如今,手机使生活更加便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手机记录影像,影像同时又记录了生活的点滴。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故事,人们对生活的影像捕捉体现了一种对美好的自我表达的渴望。

对牛思源来说,摄影更像是一种觉醒,唤醒了内心对自我的认知。这几年的经历让他庆幸自己的坚持是对的,当初,他拒绝了父亲为他挑选的稳定生活;如今,父亲也庆幸儿子坚持了自己的选择。牛思源说,很多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觉得是“初心”,我从拿起相机的第一天起就认定这是我的路,这种单纯美好的热爱让我乐在其中。所以,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当你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并开始为之努力的时候,你就已经成功了。

二、桂冠背后的故事

“人与自然”一直是牛思源专注的主题,《老人与鹰》是他用一部旧iPhone5S拍摄的。当时他在新疆的阿合奇县,那是个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脉腹地的边境县,地处高寒山区,属于两山夹一谷的特殊地貌,昼夜温差很大。当地居住的柯尔克孜族把鹰当作自己的孩子,培养它们一起狩猎,并世代相传。他们的鹰来时是自由的雏鸟,经他们训化,成为自己的朋友。猎鹰人从事的就是训练老鹰帮助捕猎的工作。但鹰没有丧失野性,摘下眼罩就是野生的猛禽。当鹰到了配种的年龄,人们就把鹰放回自然,让它们自由地来,再自由地回归。

然而,每年羊群繁殖的季节,常有鹰抓走小羊羔,令牧民们很生气。作为一位鹰猎人,马坎耐心地劝说牧民们放弃捕杀鹰的念头,让他来处理此事。马坎攀上悬崖,找到了一只金雕雏鸟,并起名“红眼”。就这样,他们的缘分开始了。柯尔克孜族鹰猎人会终生狩猎,但不是一直跟同一只鹰合作,被驯服的鹰会在3年后返回野外,去繁育后代。在最后一次一同打猎时,马坎悲喜交加,因为年事已高,他即将要放生的“红眼”,可能是他的最后一只鹰了。

当时,马坎骑马带着“红眼”,来到水边,看有没有可以狩猎的野兔。当时一同前往的牛思源正在拍摄眼前的冰雪风景,“红眼”似乎感觉到了生人的气息,躁动不安,不断地扇动翅膀并发出刺耳的鸣叫。马坎用手摩挲着“红眼”的羽毛,口中低低念着,像安抚孩子一样,渐渐地,“红眼”平静了下来。正当自己被这幅画面所吸引时,这名70岁的、在家人和朋友面前非常严肃的老人,竟露出了微笑,和他心爱的鹰来了个亲密接触。这个转瞬即逝的宝贵画面,让牛思源下意识地迅速拿起手机按下了快门。

这张照片中,鹰猎人那饱经风霜的脸流露出细腻的爱与不舍之情,刚强又温柔;凶猛的金雕温驯安静,羽翼低垂,对伙伴完全信任和依恋,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令人惊叹的奇妙画面。后来,这位鹰猎人马坎·奥图曼·白克和他的金雕“红眼”成了候鸟影像工作室出品的纪录片《马坎与鹰》的主人公。

一次偶然的机会,牛思源将这幅2013年拍摄的作品投送了IPPA全球手机摄影大赛,引起了评委会极大的兴趣和关注。除《老人与鹰》外,牛思源的另一幅参赛作品《少年与马》也获得了本次大赛儿童组二等奖。这张黑白照片中,一位少年伏身在一匹奔跑的骏马上,马的鬃毛迎风飞扬,轻抚着少年的面颊。这张在和布克赛尔大草原上产生的作品同样表现着人与自然之间极其细腻的情感,令人触动。

三、我有个故事,你想听吗?

牛思源的镜头里所记录的,绝大多数是他的家乡——新疆,从拍摄被称作“死亡地带”的新疆东部的杰克卡特荒漠无人区,到历时两年拍摄的《马坎与鹰》,再到“混血之城乌鲁木齐”主题照片及公益短片《乌鲁木齐我爱你》,记录的都是新疆的粗犷与细腻、美丽与神秘。一个个美妙的瞬间,一张张动人的照片,发现美的,不是镜头,而是镜头后的那双眼睛深处的心灵。

“新疆是片多元化的热土,有很多创作素材。有些偏远的地方,平常很少有人看到,但却有不为人知的美。”说到这儿,牛思源想起当初去南昌上大学的时候,也遇到过同学问他:“你们那里还是骑马上学吗?”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这种并非出于恶意的好奇刺痛了他,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要跟这个世界谈谈新疆”。

2014年初,牛思源有了拍短片展示家乡的念头,那时他正着迷手机摄影,常看北京、上海等地的摄影师讲述家乡的摄影作品,但他发现关于新疆的很少。 同年4月,他拍摄的一组以“混血之城乌鲁木齐”为主题的照片引起关注,但他认为,想要更了解乌鲁木齐,需要更多流动的画面。于是,揣着手机,牛思源开始了发现之旅。历经180多天,从夏到冬,走过百余条街巷,超过60%出自手机随拍,在庞大的素材库中筛选裁剪,最终,5分19秒的短片《乌鲁木齐我爱你》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质朴的影像中,有踢球的维吾尔族少年、出租车上的艾德莱斯、烟熏火燎的烤肉师傅、透着亲切的新疆普通话。有田字路、人民广场、大巴扎,拍摄地点多是市民熟悉的地方;还有保洁员、小学生、画家,出镜的多半是路人;吃饭、乘车、工作、游戏……原汁原味的新疆腔调,道出了乌鲁木齐的味道。

“我有个故事,你想听吗?它在一个很遥远的地方,很多人因为距离时常误解它,其实它很容易懂……”这是片子的开头,也是我的心声。牛思源说。

因为拍纪录片,牛思源把全疆跑了两圈半。说起新疆之美,他两眼放光、如数家珍:“墨玉的夜市,牛!和田的沙枣汁,好喝!阿图什的酥油千层饼,香!昭苏的马场天地空阔,万马齐奔,壮观!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上水与草构成的九曲十八弯,在全国找不到第二处……越了解新疆我越热爱新疆。”

牛思源和团队候鸟影像工作室近几年创作的纪录片,几乎都获得了国内和世界的认可。这次获奖后,有工作室邀请牛思源去北京上海工作,他都谢绝了。在他看来,最好的摄影,从来不是来自眼睛,而是来自眼睛深处的心灵,和对这片土地的爱。离开新疆,自己还能拍出那么多有故事的照片吗?牛思源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生活还不够近。所以每次上路前我要带上三样东西:一部手机、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无比虔诚的心。

新疆的很多地方少有人来,就像帕米尔高原上那个躲在门栏背后羞涩的塔吉克少女,因为遥远,而承受着误解。他觉得摄影师的职责就是还原真实,他开很久的车,越过高山、草原、湖泊,记录下新疆的浩瀚壮阔;他走很远的路,深入生活,记录下新疆的单纯质朴。每一次旅途都让他心驰神往,令他兴奋和感动。

牛思源说,接下来他将搜集各地州的新疆故事,尝试拍摄公益微电影和网剧,做个新疆正能量的传播者。未来,他希望自己拍摄的照片、纪录片,能在奥斯卡、戛纳这样的大型电影节获奖,在世界更高的平台上让人们了解新疆、了解中国。

四、去别人走不到的地方,拍别人拍不到的画面

对大多数人来说,手机只是相机的低配替代品,如何用手机拍出大片呢?

对这个问题,牛思源的建议是:首先,去一些别人不容易到达或者无法到达的地方,拍一些常人无法看到的画面。有时候,当别人收起相机的时候就是你拿出相机开始创作的时刻。换句话说,手机就像我们手中的笔,不要在意笔的好坏,因为笔本身是写不出诗歌来的,诗歌是人写的。创作一首好诗,首先需要对生活充满感激,对人生要有所感悟。摄影也是如此,无论手里拿的是手机或是单反,都是一个道理。

其次,不要介意你拍的好或烂。首先你得勇敢去拍,找个目标,找个自己喜欢的风格,然后就是模仿,逐渐养成自己的风格,摄影也是一个不断拆了建,建了又拆的游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新的想法。当摄影没有任何枷锁的时候,当我们不再考虑光圈感光快门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轻松地享受摄影这件事情。美好的画面一定可以美化人的心灵,也可以不断启发更多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还有,抓住时机很关键。好比《老人与鹰》这幅作品,鹰猎人与金雕在一瞬间有了一种微妙的情感交流,拍摄时间仅仅用了一秒,而你却要花很长的时间用来观察。摄影是件很奇妙的事情,好的镜头灵光闪现、转瞬即逝,抓住了能让你欣喜若狂,抓不到会怅憾久久,就好像你偶遇的那个长发姑娘还没等到你表白就突然转学走了,从此杳无音讯。

如果一张照片代表一个故事,那获奖的仅仅只是牛思源几千张照片中选出的两张。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很恰当:你只有更加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

迈入而立之年,牛思源收获了美满的家庭,刚满半岁的儿子十分爱笑,已经习惯父亲总拿着相机对着他狂拍。除了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外,今年,他希望能举办自己的个人影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爱上新疆。谈到未来的方向,牛思源觉得还是要回归本质,做好短片,做好纪录片,能制作出关于新疆的优秀的影视作品,获得国际上的肯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加油!小伙子。

责编/樊婷

E-mail: fantingbl@163.com

猜你喜欢

红眼思源乌鲁木齐
照片里的“红眼”是怎么来的?
功夫蛙,来也
江湖茶室
My Dreams
红眼树蛙
Hipp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