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愉快体育教学的实施
2017-02-09廖登先
廖登先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日益推进,初中体育教学在教学的方法、目的以及理念等方面都有了许多的改革和创新。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增强学生的体魄,而是向着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习惯不断的进行扩展,不仅要让学生锻炼身体,更要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而愉快体育教学方式相比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对于达成此目的有着巨大的优势,已经成为未来初中体育教学的大趋势。本文首先对愉快体育教学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初中体育教学中愉快体育教学的实施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初中愉快体育教学的展开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愉快体育教学;实施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弊端已经日益凸显,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传统的体育教学也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愉快体育教育方式的出现,无异于久旱之甘霖,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指引作用。传统的初中教学中体育科目不被重视,学生学习体育课程也只是为了增加中考分数,忽视了其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现在,愉快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的开展自然顺畅。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很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更妄谈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但是愉快体育教学的模式恰恰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以寓教于乐为主要的目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激发起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习惯。
1.1灵活课堂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初中体育教学以多样化的课堂组织形式开展愉快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其中,锻炼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学习意识以及集体意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同时,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大大提高,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其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注重对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中心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集体活动为主,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围绕教学大纲逐项进行体育活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千篇一律的活动内容过于沉闷,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但是,愉快体育教学更加强调针对性。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体育基础情况、领悟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层次性的教学,力求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之上,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中心,从而提高其对体育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同时,使每个同学都能够在体育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2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各学科相互渗透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各大中小院校已经对素质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要想做好素质教育,就必须做好各门学科之间的融合,自然也包括体育教学与其他各门学科之间的渗透。愉快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对体育教学与其他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激发对体育课程的浓厚兴趣的同时,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2.1加强体育课程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联系
除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体育课程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生活。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片面强调体育理论和技能而忽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的现象。如果将体育教学与现实生活完全割裂开来,那么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导致体育课程成为一纸空谈,甚至影响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采取愉快教学的方式,将体育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将体育教学生活化,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
2.2运用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善用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更加主动的投身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愉快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评价考核机制的建立。首先,引进激励机制,对在体育学习中获得进步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适当的奖励。其次,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定,使学生能够全方面的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从而实现共同的进步。
3 结语
现如今我国的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社会对体育事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愉快体育教学的方式,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升全民素质、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愉快体育教学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更加符合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使其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育知识,强身健体,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成长为21世纪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前进.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愉快体育”的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8):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