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地区乡村聚落时空分布形态变化研究
---以近400年来各民族迁移路线为依据

2017-02-09吕静张恒怡

重庆建筑 2017年1期
关键词:朝鲜族满族东北地区

吕静,张恒怡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东北地区乡村聚落时空分布形态变化研究
---以近400年来各民族迁移路线为依据

吕静,张恒怡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东北地域在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日俄战争和抗日战争,出现了大量的人口移动,在这片土地上,聚集了本土的满族、游牧的蒙古族、山东移民以及朝鲜族移民,从最初的被流放之地到日本建立的伪满洲国,作为我国东北区域的防守国门,东北地区具有重要的军事作用.复杂的民族关系,孕育出独特的区域特色与文化特色.该文通过对人口的迁移演变进行梳理,对这段特殊历史孕育出的特殊的"亚文化"进行研究,探索其乡村聚落发展历程与独特的空间特色.

东北地区;民族迁移;乡村聚落;分布形态

东北地区包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地区.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广人稀,本土民族有满族和蒙古族,历史上存在几次大型人口迁移过程.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为满族发祥地,清政府历来对此区域实行封禁政策,此时朝鲜半岛、华北地区、山东半岛由于自然灾害、资源不足等原因,自发移民至此进行垦殖等生存活动.清朝末年,政府为弥补国家收入而提倡移民活动,允许和鼓励华北地区居民进入东北,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因侵略而迁移大量朝鲜居民进入东北地区,此时期属于官办移民.

无论自发移民还是官办移民,都造成了东北地区大量的人口迁移(表1).各民族历史、风俗、宗教等各不相同,近400年中在东北地区进行彼此碰撞、融合,抗战时期,更是撇开民族差异,形成统一战线共同抗敌.至此,东北地区形成了汉族为主、多民族共同构成的亚文化圈,几个民族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东北地区独特的"亚文化".

表1 历史上东北地区几次大型人口迁移历程

1 原始民族的聚居

1.1 满族

图1 满族分布区域[6]

1.1.1 满族的发展历程

自古以来,满族人民就生活在东北地区,其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肃慎,邑娄、勿吉、女真都是满族的先民,1635年正式定名满洲,登上我国历史的舞台,统治我国近300年.满族发源于长白山地区,清朝时期满族人口由几十万人发展到四五百万人.如今,我国满族人口已有一千万以上,以散居为主分布在东北三省地区,辽宁省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如新宾、岫岩等满族自治县;吉林省、黑龙江省主要分布在东部,如伊通满族自治县等地区.

1.1.2 聚落演变过程

聚落是指由人群组成的具有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并且具备特定的生活方式的相对独立的地域社会.东北地区作为满族的发祥地,其自然资源、地理环境都与满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变迁有着重要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初期,满族人民主要活动在松花江下游、牡丹江下游一带,以狩猎、渔猎、采集为主要经济形式,聚落形式点状发展而形成,血亲观念极强,多实行宗长制度,以权力机构为中心,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后金"政权,主要经济形式向农业过渡, 1644年,满族政权迁都北京,大量满族皇族进入北京地区,聚落继续发展,以方格网状线性发展,十字中心线型,这与其满族八旗文化影响有关,八旗制度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对其居住形态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清代政权稳定后,1653年,顺治加强东北驻防,许多旗人回到东北地区回防,由于实行渔猎、采集等经济方式,所以选择的聚居地多是依山傍水之地,并没有选择平原地带,这些地区也成为如今满族的聚集地.东北西部地区,受地形条件影响制约,发展受限.聚落多为点状,以衙门、祠堂等为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散开.而东部地区,以带状形态为主,以线性的走势为主要轴线,而中部平原地带,已发展到达多元维度的面域空间.

1.2 草原上的民族---蒙古族

蒙古族一直以来生活在东北地区,属于游牧民族,迁徙不定.蒙古族的聚落特点是聚落之间相隔很远,每个聚落很小,这是由游牧民族的特性而决定的.单个聚落即为一个游牧点,聚落之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当单个聚落发展壮大之后便会分开,相邻设置.蒙古包的排列顺序按照辈分的等级高低顺序,最高者位于正中央.

元明时期,蒙古族的势力已经扩大到辽河流域和辽宁西部大部分地区,1635年清朝初期,嫩江一带的科尔沁部落归顺清朝,自此,蒙古族加入清朝建制立盟,受清政府统一管理.满、蒙一家是当时清朝统治者为了稳定边关而采取的政治手段,他们对蒙古族采取类八旗制度的盟旗制度,将内蒙古编为6盟49旗,而在东北三省有17旗之多,主要分布在科尔沁东部、黑龙江上游以及呼伦贝尔地区.

2 汉族、朝鲜族迁移历程

2.1 图们江、鸭绿江沿岸,朝鲜族迁移分布

2.1.1 迁移路线

朝鲜族属于跨境民族,朝鲜族人由于自然灾害,政治压迫,强制移民等原因,从18世界60年代开始跨图们江、鸭绿江而过定居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为农耕,以水稻、黄豆、玉米为主要种植作物.如今,我国的朝鲜族人口已达到200万以上,由东北地区向全国各地呈散射状分布.

朝鲜族移居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60年至1910年,朝鲜人民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在鸭绿江畔呈散点式短暂分布.第二阶段:1910年至1931年,由于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期间大量各行业的朝鲜人民流入东北地区.第三阶段:1931年至1945年,日本政府强制移民,在东北地区开疆扩土.通过上述三个阶段,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在中国的朝鲜人已占当时中国人口的0.6%.1945年战争结束,分布各地的朝鲜人部分返回朝鲜,而留下的朝鲜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朝鲜族的意愿,正式确立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2.1.2 聚落分布

朝鲜族聚落多以带状为主,选择山水环绕的地区,这与图们江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沿河流分布或在山林之中.朝鲜人民有着高超的水稻技术,他们或种植水稻,或以森林丰富的资源为主要生活来源.许多村落最初沿道路或河流建于山脚,随着规模逐渐扩大而扩展,一般沿河流或者道路的方向扩展,再逐渐发展,形成公共空间,多布置在聚落中心,方便人们到达,居住住宅形态为联立式,村落主要道路与河流平行.

表2 2000年人口普查关于东三省朝鲜族人口数

2.2 "闯关东"---人口迁移路线分布

近代"闯关东"以清朝初期1651年为起始点,清朝初期,华北地区自然灾害严重,人口生存压力大,而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物资丰富,吸引着大批人民.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取消对东北地区的封禁,大量山东人民移入东北地区,主要分为三条线路,东部路线、中部路线和西部路线.

东部路线指水上路线,一共有四条水运航线,一是由烟台港绕过朝鲜半岛至海参崴上岸进入东北地区,二是由青岛港路过山东半岛至大连港进入东北,三是烟台港经渤海由营口上岸进入东北,四是天津港至营口港.

中部路线是以中东铁路为主线,1898年沙皇俄国在日俄战争时期强行修筑铁路,这时的主要修筑工人就是山东劳工,于是这条以哈尔滨为中心,南至大连北至佳木斯的中东铁路也成为"闯关东"路线中的主要路线.

西部路线是路上路线,指沈阳经长春到扶余,再转肇源至齐齐哈尔,以松花江南北相连(见图2).

图2 朝鲜族和山东移民路线图[6]

据记载,闯关东人口约有3000万,而山东占据80%,大量的华北居民来到东北,他们靠垦殖、养蚕、开矿、煎盐、手工、经商,将这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入了东北,开垦了东北的土地,繁荣了东北的社会经济,充实了东北的劳动力,也带来先进文化.

3 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

3.1 外部因素

长白山地区森林茂密、垂直分布明显.是中国重要的林区,有"关东第一山"之称,被满族人民称为"圣地".另一方面,长白山作为中朝边境的分界线,这也在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基础上增添了浓厚的政治色彩,使其成为具有民族根源、文化情感、政治特色的复合型区域.长白山附近的聚落生成,一般位于山脚较平缓地区,多沿形成的水系分布,且多为带状分布.

朝鲜族发源于图们江、鸭绿江沿岸,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主峰,注入日本海,干流长525km,流经中国、朝鲜、俄罗斯三国,在我国境内经和龙、龙井、图们、珲春四市,是我国与朝鲜的界河.由于图们江位于长白山主体区域,流域内80%为山地区域,山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除盛产人参、鹿茸、貂皮之外,还有大米、食用菌、矿泉水资源等等.图们江流域内的聚落,还存在许多传统的朝鲜族聚落,形态也是各异,多数沿河而布置.

表3 东北三省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自治县、乡、镇个数统计

3.2 内部因素

东北地区融入了汉族、朝鲜族、满族和蒙古族的生活特点和居住形态,山东移民带来影响深远的齐鲁文化和生产技术,并深刻影响了聚落发展的形态.而朝鲜族更是把先进的水稻技术带入东北,朝鲜族普遍文化程度较高,是一个具备高知识素养的群体,他们不仅带来了种植技术,还在战争期间与其他民族的人民一起抵抗侵略者.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形成了如今具有独特文化的东北地区,这种多民族融合的"亚文化"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见图3).

图3 东北三省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分布

4 现阶段东北地区聚落发展现状

人口流动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普遍现象,近代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依旧以农业为主,工业产业发展落后,沿海城市快速发展,使还处于老工业基地的东北三省经济大大落后,东北地区人口流失问题严重.其中,吉林省2014年的出生率大幅下降,人口老龄化严重,像延吉、图们等地区,由于大量朝鲜族人民外出打工,更是尤为明显(见图4).

图4 2000年以后朝鲜族迁徙路线

延边朝鲜族作为朝鲜族聚居区,靠近俄罗斯、朝鲜,加之近几年与韩国建交,借其亲缘、地缘之力,大量乡村居民出国务工经商.朝鲜族人民适应能力较强,文化素质较高,崇尚教育,文化普及度高也是其人口流动的原因之一,这样更能较好地适应城市的生活.

5 总结

人口的移动促使聚落分布的演变,满族和蒙古族散落分布在东北各个区域,朝鲜族主要聚居在鸭绿江、图们江一带,汉族构成了整个东北地区的主要人口成分,而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造成了文化的融合,满族人民的礼仪,朝鲜族人民的艰苦奋斗,蒙古族人民的豪放淳朴,和孔子故乡的文明融合在一起,聚落的演变形成了如今这个多民族复杂的具有独特"亚文化"的特殊区域.

如今的东北地区,应当做到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优秀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加强东北三省与内蒙古的区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优势共享和优势叠加.在国家重点扶持老工业基地的大环境下,实现产业均衡发展,提升内在潜力,吸引人才,加速经济发展.

[1]杨国庆.中国蒙古族人口迁移情况分析[J].中国统计, 2013(07):9-10.

[2]洪红.浅谈满族文化及其对东北地区的影响[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01):143-146.

[3]肖人夫.城市化进程中朝鲜族人口结构变迁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4]术贺淇.吉林省边境地区人口迁移及影响因素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5.

[5]姜欢笑.自组织美学情境下的东北满族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6]张洪岩,王蕾,刘德赢.19世纪以来中国朝鲜族人口迁移分布及聚居区形成研究[J].地理科学,2011(09):1078-1083.

责任编辑:孙苏,李红

信息快读

汇集"世界园林之母"理论基石研究成果的《〈园冶〉论丛》问世

2013年11月23日,纪念计成诞辰4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筹委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中、英、法、日及澳大利亚等海内外众多专家欢聚一堂,就《园冶》理论及其现代意义为主题进行交流.《〈园冶〉论丛》将有关的会议论文及近年在《中国园林》等杂志上发表的相关《园冶》研究论文集合成册,全书371页,55万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园冶》是世界园林史上第一部园林学理论专著,是中国古代园林成为"世界园林之母"的理论基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教授的序言标题显示,此书"一石(《园冶》)激起千层浪,千笔凝念一人(计成)心".《园冶》再次引起国内外园林界瞩目.专家们的研究交流说明,《园冶》确实是中国传统园林体系的优秀文化遗产,它有着历史接力棒和桥梁的承前启后作用,学者专家三代同堂的丰富研究成果显示了《园冶》经典的现代价值.

《〈园冶〉论丛》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编,收入48篇论文,分为三类主题论文,《园冶》文化(15篇)、《园冶》考述(21篇)、《园冶》实践(12篇),作者涉及中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园冶〉论丛》是研究计成《园冶》的国际学术高地,具有计成《园冶》研究成果的里程碑价值.

(谷思)

Study on Time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Northeast China

In the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the Northeast has experienced the rule of the northern nomads,the Russo-Japanese war and the Anti-Japanese War,which caused a large number of population migrations.On this land gather the Manchu,Mongolian nomadicimmigrants from Shandong and of North Korea.As initially a place for exiles and later the Manchukuo established by Japan,the Northeast has been a border gateway to China and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military role.Complex ethnic relations breed unique region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This paper,based on the population migration variation,studies the special"subculture"spawned by the special period of history and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unique spatial features of the rural settlements.

Northeast region;national migration;rural settlements;distribution pattern

TU98文献标识码:A

1671-9107(2017)01-0008-04

10.3969/j.issn.1671-9107.2017.01.008

2016-11-08

吕静(1969-),女,吉林长春人,研究生,教授,主要从事传统乡村聚落研究.

猜你喜欢

朝鲜族满族东北地区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KORE A TOWN
辽宁满族民间故事的教育作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