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我眼中的智能新世界
2017-02-09周鸿祎
文/周鸿祎
周鸿祎:我眼中的智能新世界
文/周鸿祎
智能化时代必将来临,而此次变革,将会开启新一轮的发展浪潮。
时至今日,智能浪潮扑面而来,出现了太多的新英雄和失败者,行业内普遍弥漫着兴奋与迷惘的情绪。前方是触手可及的新世界,智能主义必将大行其道,但路到底应该怎么走?先分享几个我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观察。
首先,人工智能产业有泡沫成分。2016年我专门跑到西雅图和硅谷去拜访了一些公司,感觉美国现在整个人工智能会成为下一个产业的泡沫,今天出来做一个公司,如果不说自己是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都不好意思出来混,就像前两年,如果不说自己是O2O,都不好意思去融资一样。
第二,纯粹的人工智能是没有商业模式的。人工智能一定要跟一个领域、一个产业相结合。例如,推出AlphaGo的DeepMind,是谷歌收购的一家英国公司,下围棋只是他们体现人工智能的方式之一。未来他们可以利用这种计算机算法来做很多事情,如果用计算机管理共同基金,投资回报率比人工管理的基金高一个百分点,它就可以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
第三,人工智能还不足以威胁人类。今天的人工智能没有很多文学作者,或者很多科幻电影想象的那样神奇。严格来说,只能叫新瓶装旧酒,也就是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增强,使得过去的算法有了速度上的提升;今天的互联网和手机的接入采集了大量的数据,然后用深度学习的算法,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让计算机在某些领域产生质的飞跃。而反过来,让电脑理解我们说的语言,做到真正的人机对话,目前还做不到。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人工智能未来至少还需要5~10年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生态格局
《智能主义:未来商业与社会的新生态》作者:周鸿祎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以手机触屏为代表的传统交互方式已经在用户眼中形成审美疲劳,所以现在的商业模式创新已经略显乏力。Web 2.0时代的技术红利被挖光,所有人都在寻找新技术,以期获得新的商业模式创新。
人工智能技术无疑就是下一轮技术革命的焦点,自2014年智能硬件的元年开启以来,它的发展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但是,由于我们设想的终极人工智能的复杂程度太高,它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必须经历一个由点到面、由专用领域到通用领域的过程,并且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未来10年,人工智能的主要发展依然局限于专用领域内的定向智能化,只有人脑芯片等硬件架构取得新进展、运算能力极大提高,专用智能才有可能进化成为通用智能。
在我看来,未来通用人工智能生态圈的格局会是下面的样子。
1.人脑芯片2014年8月,IBM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TrueNorth的大脑原型芯片,主要被用于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这个芯片集成了100万个神经元和2.56亿个突触,相当于一只蜜蜂的大脑,而正常人的大脑大约包含1 000亿个神经元和无法统计数量的突触。虽然TrueNorth与人脑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是它已经可以用人脑的思维模式去探测和识别,比如可以根据探测到的字母,识别出单词和语句。
2.量子计算普通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方法是根据晶体管电路的状态,而量子计算则是根据粒子的量子状态,使用量子算法来进行数据操作。通过量子计算,可以大幅度提升并行计算速度。不过遗憾的是,这方面还没有出现研究成果,谷歌曾经在2014年开始研制量子级计算机处理器,它们希望为机器人提供一个可以像人一样思考的大脑。
3.仿生计算机仿生计算机可以解决构建大规模人工神经网络的问题。普通的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处理神经网络的效率很低,并且在占地、散热和耗电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专门的神经网络处理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人工智能若想真的具备人脑思维,除了有智商,还得有情商。目前,具备情感社交能力的机器人已经被成功研发,在北京诞生的“公子小白”就是这样一个机器人,它拥有情感表达系统,可以识别人类的表情,并传递自己的情绪。
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我觉得并没有大家预期中的那么快,消费级机器人在短期内不可能成为爆发产业。
智能硬件行业的“坑”
这些年,“快”已经成为互联网最鲜明的标签。但是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我觉得并没有大家预期中的那么快,消费级机器人在短期内不可能成为爆发产业。
经常混迹于创投圈,我看到了太多爆发式增长起来的企业,公司刚成立一两年,就获得巨额融资,然后向全国扩张。大家把成为“独角兽”看得十分重要。最开始,能成为“独角兽”的公司一般都做出了特别酷的事,在资本市场获得了高估值。注意,这个高估值源于公司做了很酷的事情,它是个结果。而现在,已经没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