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剑弃红尘

2017-02-08刘二刚

东方艺术·国画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人画画家

刘二刚

李老十去我们二十年了,至今圈内圈外的朋友还在谈他的画,谈他的人,这就是一个真画家的魅力所在。

一个杰出的人才正当中青年就走了,人们常会发问:“天何妒才?”回看画坛这二十年,先后有周思聪、董欣宾、李伯安、朱振庚、张桂铭、朱新建艺术精英去世,而李老十最年轻,才39岁。比较起来,老十走的这条薄、抑、孤、骚的艺术道路,最艰辛,最苦涩。他用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呵古说今。他一动笔,好像就天生地悲天悯人。他为什么那么强烈地要去画枯墨苍凉的残荷?为什么要画各色狰狞面目的鬼打架?他傲世、敏感、真诚;他胸有块垒,高标独识,又为什么要用悲剧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一生?一颗流星划过,让我们思念至今。

他为人善良,性格外柔内刚

他自述“怀抱冰炭,心常受其苦,常三五日不发一语”。如此这么个人,外表却一点看不出来。我们初次见面是在1991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我的一个画展上,他身穿黑色圆领衫,留着胡子,像个工厂的工人。他小我十岁,我们一见如故,也可能都是平民出身,兴趣很谈得来,用他的话说“同声同气之故也”。我们在南北两地,我在江苏美术出版社《江苏画刊》当编辑,他在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当编辑。我知道他本意是一心想当画家的。他为《汪曾祺散文》设计封面,说借我“壶公”一用,汪曾祺见后说:“奈何把我困于壶中?”其实正是老十的自况。

他有眼力,常给我推荐一些好画家,如他的好友梅墨生,他在信中说:“此人诗书画俱,尤以文章名世,极敬仰二刚兄的才情,欲与结识……”信中毫无一点“文人相轻”之心计。他给于水,江宏伟、王镛等书画家都写过文章。他推荐魏东三人“风尘三闲画展”并为赶写序言,次日告我:“他们三闲,我却忙了一夜。”惜才之情可想而知。

他不善与领导接近,每次朋友相聚,话都不多,多是在别人说漏之处补上一句,然后窃窃私笑。朋友在一起拍照,他从不挤在中间,他是个行止低调而心中明白的人。“新文人画展”在上海展出那年,我们几个画人物的合作《打斗图》,别人还正在准备,他率先画一人躺倒,欲看他人如何下手。偶尔亦不无阿Q式的自尊:“自古寒门出高土”。

他闲来喜欢在巷口看人下棋,常至半夜。自己的棋艺却老不长进,每与和平,老杨下棋总不认输,只好作画出气:“自古英雄憨直甚,不及小鬼计谋多”。他有北方爷们的姿态,不会做家务事,佯对老婆说:“我有病。”乃闭门枯坐,实参禅问道。我们在他家“破荷堂”聊天作画,陈平说,“破荷堂”不吉利,把和气“破”了不好。朱新建就拿他开心:老十即二五,可叫“二五堂”,他也不气,二五就二五,还自书一匾。

他心地善良,一次走在巷子里,看见一女生骑的自行车正是他家曾被偷去的车子,拦下来稍一搭话,居然交了朋友,车子也不要了。还要成全人家把车本也给她。他外表木讷,生就一副美髯,李孝萱说:“如今蹩脚的画家都好披长发,留胡子。”老十犯忌,遂将胡子刮了,第二天去单位上班,门卫竟问:“你找谁?”老十抓头,写了一篇《为胡子辩》。我们曾一起渡江,冒雨上焦山观《鹤铭》。他在给我的信中说:“思念道兄深居李家大山,逸鹤闲云为伴,而近日我总被烦事俗人纠缠,一事无成……”

他心中常怀纠结与矛盾。他不愿与世俗周旋,但又怕得罪别人;他心志很高,勤奋创作,而少勇气自荐;他身上既有正统的君子之风,更多的又偏向于庄禅的散淡自由。他遇事小心避让,自认“五音不全”,却把一腔不平尽往纸上发泄。虽笔墨多情豪放,而解脱不了心中的郁闷;他看不惯社会的丑恶现象,要做个堂堂的文人,又太不把自己当回事。

他作品真率,雄健而弧愤

老十作品最大特点就是为情而作,每下笔都寄托他的思想。我们知道“文人画”执著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但“文人画”到后来却变得空虚了,流于了一种形式。在老十的创作中,显现的却是一种叛逆,扬州八怪郑板桥谓:“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甚合老十之意,他敬佩八大山人,徐渭,傅山的傲骨及不畏生活境遇坎坷的士子精神,必有为而作,不作空谈。

老十清楚地知道,画家需要画外之功,但更要有本事是把所思所想化为笔墨语言,所以我们看他的题画诗也好,书法也好,与画总是浑然一气的,这需要磨炼,更是一种气质。也是别人模仿不了的。我一直保存着他寄给我的诗稿和画作。抄录几首题画诗:《把剑罗汉图》“莫道情未了,浮生惑患多,掌中三尺剑,为我斩愁魔。二刚道兄两正”,《题大鱼图》:“本是龙种,幻作鱼游,时隐时现,奈何钓钩”,《题大葫芦图》:“天天枯坐太无聊,照着葫芦画个瓢,他日浪游江海上,一壶美酒挂僧腰。近作三张小品,三首歪诗,呈二刚道兄诗人教正。”字里行间,透露出他的不得志和画外功力,潘天寿说:“画家本质上应是诗人”,可以说,像这样的题画诗,小品能小中见大,当代画家是很难找到的。

再看看他的大幅作品,也是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残荷”和“鬼打架”。1995年我们俩应邀参加“张力与表现水墨画展”,引起了一些争议,其实也是对“新文人画”偏窄的理解。我们虽重视传统的“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唐,张彦远)

可策展人觉得其书写性中更赋与了现代意识。老十拿出的一批“鬼脸”,视觉冲击力给人震撼,他说:“老十画鬼,俱在子夜,任意涂抹,非心中臆造,是目中所见。”

呵呵,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是借鬼发泄。

我们曾一起住过恭王府,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修班上,深夜老十还在画鬼,贴我床头,我说,既然鬼也是人,不妨画几个笑脸,他则始终笑不起来。唯见《钟进士夜读图》写道:“奇书平宿怨,宝剑弃红尘,始信幽冥录,狐仙亦可亲。”《江苏画刊》曾不止一次推出李老十作品,宝华说,他每次看到后会像个小孩一样地高兴几天。

有人说他的画是戴着脚镣跳舞,实是他渴望自由的一种情结。他的画一扫学院秩序,尤其是《残荷系列》,他似乎找到了压抑他的“出气口”。疏疏密密,枯湿浓淡,横涂竖抹,皴擦点染,反反复复地画,淋漓痛快,几至癫狂。最是满满黑黑产生出的逆光效果,幽冥而神秘,恍与“印象派”不谋而合。老十自语:“古今画家写荷者多矣,老十笔下稍有不同,可不必以好坏论之。”这“稍有不同”谈何容易,不知毫尽他多少心血。

然而老十的荷很少有人理解,那时艺术品市场还没有真正兴起,老十没有看到他的市场价值,他叹息道:“遍写荷塘不见花,风转翠盖乱如麻。胭脂买笑寻常事,谁解枯蓬胜艳葩。”他几乎每画必题,每题各生情境,亦如板桥画竹,冬心画梅,由此可见,题材不怕重复,只怕找不到自己的艺术语言。他非属画坛主流,却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

要把老十的画归类,不得不说他在“新文人画”中的分量,尽管人们对“新文人画”有微词,甚至又出现新一轮“新文人画”,这都要拿作品来说话。老十诗、书、画、印四全,且自成风格,一派大家气象。或有人问老十“四全”的次第,我以为他诗第一、画第二、书第三、印第四。二十年过去,能做到像他这样好的还没有。现在美术界关注的只是细描工笔,尽管也能看到“写意”画法作为技巧之不易,却没能体会到其中创作思想的深意。老十反对甜俗、制作、反对“玩”而没有生命的东西,执著一条自己的艺术道路,正如他的《瓶中莲蓬》所题:“如今插入古瓶里,不许西风再动摇。”

他刻有一方印“生死之间”,他的诗、书、画一直在问“生”与“死”。少年时期,老十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艺术真知荡涤殆尽,所谓写实的,现实主义的方法就是唯物主义,而抒情的,浪漫主义的方法自然就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就是大逆不道的反动的东西,那时根本就谈不上文人画,更谈不上个人风格。老十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文艺春天,书籍像雨后春笋,他和许多励志的文艺青年一样,无不看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萨特等哲学和西方文艺思潮等相关书籍,我们在老十的绘画中也可以看到信息。但老十的觉醒更是对中国绘画本体的认识,更重视老庄、惠能、苏东坡、王阳明的东方智慧。那时在中国画家面前有几种选择:“学院派绘画”“实验水墨”“新文人画”,以及“观念艺术”等,老十不随波逐流,他不积极迎合主流绘画,绝弃“红光亮”“假大空”之风,他信奉中国文人固有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骨气。但他缺少闯荡社会的本领,只是单纯地坚守着自己的个性。

老十的精品多是在1985年后至他离世前这十年之间,曾由他自选到河北教育出版社《新文人画》大型画集中。遗憾的是,老十未等画集出来就离开了。他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了?我至今也想不明白,就像对海子、张国荣一样的惋惜。我们说一个画家的成功,少不了三个条件:一是才气,二是勤奋,三是命运。只有才气而不勤奋或只知勤奋而无才气的画家都不行。一二点老十都俱备了。何况才是“鬼才”,勤是拼命。命运很难说,内因,外因,天时,地利,阴差阳错,真的很难说。成功不一定在世时都能看到,真正画家的作品会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时间迟早罢了。

生命只有一次,宝华来信说:悔恨当初对老十太心粗,为纪念他,要出《李老十全集》,嘱我写一写老十。其实我与老十更多的是意在不言中的默契。逝水流年,画家忙忙碌碌,多是过眼云烟。美术史上能留下一点点足迹谈何容易。老十用志不纷,却创造了李家样画风。如果他活到今天,也正是六十岁,这二十年不知会画出多少更动人的作品7感叹未己,时有错觉,老十仿佛并未离去,他负笈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旅行去了。

2016年春雨日于南京午梦斋

猜你喜欢

文人画画家
以现象学“本质还原”方法重新审视文人画理论
“文人画”里写春秋
优秀小画家
奇怪的小画家
酷炫小画家
当代画家 胡石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文人画意境的探析
浅论文人画的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