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思维训练在美术造型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7-02-08解晓辉

文学教育 2017年29期
关键词:基础思维艺术

解晓辉

创造思维训练在美术造型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

解晓辉

美术造型基础教学是进行一切美术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它在整个美术教学体系中发挥着强基固本的功能,打牢造型基础,对更高层次专业领域的艺术学习格外重要。

美术造型基础教学在高等美术专业教育里,尤其是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很多综合类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往往处于边缘境地,被总体教育目标的主流意识所忽视。按照现有艺术院校培养模式认为造型基础的主干内容和目标要求应该在初高中阶段,或者说大学之前就应当解决了,而大学则是对更高、更成体系的艺术类专项人才制定培养方案。这样讲固然是没有错的,这种培养方案应该是建立在学生造型能力较强或达标的基础上来制定实施的。就当下综合类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形来看,很多学生因为没有过硬的造型基础能力,以至于在后期设计艺术学的学习中无法大刀阔斧地将自己的想法转为艺术实践,更有甚者连想法也没有,设计出的作品矫揉造作,毫无生气,不具备技术层次和思想含量。这里的问题就是造型能力不过关,创新意识不足。一方面是学生在进行造型基础学习时自身不够重视,没有花精力和时间进行深入的训练。另一方面是很多造型基础的教学形式单一,授课内容空泛,教育理念保守,学生被一味地进行“指定性”练习,久而久之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观念和自我意识无法获得解放,自我感受无形中被压制,不断的灌输式学习也使得学生心理上的积极思维逐渐变成惰性思维,所有的观察以及训练方式也都是套路的,不能举一反三。因此在遇到新命题、新情况时,套路的东西总是不够用,搞得江郎才尽。

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理念缘起于上个世纪初引进的西方艺术教学模式,确切的说是古典学院派的教学模式。后来到了五十年代中期,前苏联美术教育体系的引入波及大江南北,影响之大,前所未有。再后来八十年代中期,西方现代艺术的传入给国内美术思潮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种种变革都始终影响着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模式和理念的发展。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必然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艺术人才,是当下美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和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综合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在基础造型能力训练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会对下一阶段设计专业其它门类的学习大有裨益。这里说的造型能力,不仅是对素描、色彩等训练的认知、理解和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和艺术处理能力,为以后更专业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综合技术支撑,造型能力不仅是表现手段的问题,也是思维方式的问题,实际上造型能力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解决和完善的问题,是始终要贯穿在整个艺术实践中,要形成专业习惯。增强基础造型能力,提高基础教学的成效就要在课程的关键阶段添加好推进剂。具体到实践教学中,就是要将创造性思维的练习引入日常造型基础教学之中,真正使思维得到解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后循序渐进,培养创造思维意识,由浅入深地进行。

艺术工作者的专业理想是获得艺术表现的自由,然而从观察、描摹对象,到表达情感、有所创造,这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只有在加强硬训练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多措并举,才能在想法和自由表现之间架起一道桥梁。

艺术的生命在于人类不断地思想和精神的创造,创造出的艺术作品又反作用于人的思想和精神。每个人天生都有创造性的思维基因,只是没有在特定的阶段或时期以恰当的方式将它发掘出来。

创造思维训练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的对于学生综合性的思维引导练习。重点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要把学生对于视觉形象的敏锐感受牵引并提炼出来,为自身所用。真正的艺术学习方法不是教出来的,不是什么所谓正统、正确的规范性训练可以解决的。而应当是从个人潜意识层次去解析和诱导,把作用于热情(感性)和理解、领会(理性)的能力激发出来,再加以培养,使之发挥“造血功能”,具备创造的能力。这像是一个化学反应,我们的教学所能做的就是生产这种促成化学反应的“诱因”。这种诱因好比是发面用的酵母,亦或是催化剂,它的作用至关重要。

进行创造思维训练应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从调整观察方式入手,增加不同的观察视角、观察方法,要不满足于平时观察物象的角度,多几个视点去观察,有时会有新奇的发现,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种类的观察获得丰富的感受,也是一种“感觉激励法”,同时也会增加学生审美的主动性和兴趣。为了便于造型分析,应先选择形体构造较为简单的对象,选择这样的对象起步的理由是希望在初级阶段首先能够鼓励学生从‘敢去发现’到‘能够发现’,从‘敢去表达’到‘能够表达’,不至于一开始就被“形的严谨”所束缚,禁锢住胆量。要在这种游离于“形似”的训练过程中,积极地鼓励学生一定要注重自身的感受。这其实是在解决艺术方面的问题,在教学中强调注重个人感受,在作业中的造型表现上,尽量回避一些难度较大的状况,涉及到形态准确度的问题先不必过于考虑,要排除过多技术性的因素。逐渐使学生摒弃以往过于拘谨,“不敢画”的恐惧心理,注重培养学生乐于表现的愿望与新鲜感受,然后再由简入繁,选择较为复杂的形体进行练习。

其次是丰富感官的体验。刚才讲到通过不同角度的、大量的观察汲取感受,这里面既包括对自然界各种真实物体的观察得来的感受,也包含对国内外历代艺术珍品、大师作品的认真观摩和品读。任何经典的艺术作品都是凝结了巨匠的智慧,都是突破于前人和同时代作品的,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艺术呈现。研读大师作品就是要泡在里面,要沉进去,要有一个对艺术虔诚的态度,努力尝试去和大师“对话”,倾听他们对于所处时代和世界的理解,倾听他们对于艺术执着的追求。要从看画进入读画,再由读画达到读心。从外在的形式,读到内心的力量,是一个逐层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不管你是历尽坎坷,还是享受其中,都是个人艺术素养生发的过程。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审美能力以及社会阅历不同,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就会是千差万别的,每一种理解或认知对于我们审视作品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应看到这些差异,尊重这些差异,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另外是建议去图书馆,文字性的东西也是很有必要去看的,在字里行间中体会作者的心路历程,让自己换一种方式成长也是别有滋味的。我们欣赏经典、阅读经典,不仅仅是学习它精湛的表现手法,感悟其创造的非凡境界,更重要的是学习创作者对于艺术的执着态度,以及富于挑战、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在这类体验中,收获的主要是由视觉方式带给我们的心灵历练。另外还可以从听觉、触觉还有味觉等感官去体验,对于物象的理解,我们可以有选择的运用某一官能去认知,也可以根据物象的结构、材质以及特点,让符合工种特点的官能都去工作,目的是获得更有价值、更全面的感受和理解。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任何一种画面或声音、语言可以囊括所有的感受表达,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释放自己更多的官能去体验、去经历,用自己的内心去细致地感受。不要去想做了这些之后立刻会让自己有一个什么样的提高,这是没有道理可循的。我们必须重视艺术的修养过程,它确实是潜移默化的,是时间累积的过程,这也是对艺术的尊重。只要坚持去做,让行为成为一种习惯,经过一定的时间,你的内心以及整个人都会发生变化的。

这是借助感官影响思维的模式,由经历到感受是大脑的一个复杂而又微妙的加工过程,过程中实现着判断与择取,最后将择取的结果传递给心灵的就是感受。通过各种感官和方式获取的“原材料”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感受的种类和质量。有了好的感受就可以自主的产生联想和想象,有时是要基于一定的条件,有时又不需要任何条件。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天马行空、乘风破浪,这就像顾恺之所说“迁想妙得”。

在实际教学中,主要还是教学理念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因势利导地去发掘他们的闪光之处,要重视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于艺术表达的感受,将感受化作个性发挥的土壤,加以培育让其得以施展,而不是单调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教会他们几种“固定招式”,对于学习艺术而言,感受比技术更加重要。在谢赫的‘六法’中,将“气韵生动”排在六法之首,就是在强调情感的投入对于艺术表达和创造的重要作用,只有对待艺术‘解衣般礴’、付诸真情实感,才能创作出充满生机和力量的作品。另外在教学方法上,还要学会换位思考,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学生能够自觉坚持自己的艺术个性,增强表达自信,提高自我表现的主动意识,并且能够积极有效的接受教师的指导。按照教育心理学的特点,外因是动机的诱发条件,而内因是动机存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教学手段(外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内因),使得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从而获得实质性进步。如果内因足够强大,则外部因素可以相应减少投入,反之则需增加,通过两种因素的此消彼长来推动教学行为的进行。因材施教,一切从实际出发,这里面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上的探索,又考虑到主要针对的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鼓励个性的同时还要加强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在教学上,我们必须把握住每个阶段的重点在哪里,在观察、体验和心灵感受的每个任务节点,都可以尝试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作业的要求越纯粹越好,只完成单项练习的内容就可以,这个阶段实际上是在解决艺术学习中一个基础性且至关重要的问题。任何严谨、正确的绘画实践过程都渗透着创作者诚挚的观察和用心的感受。接下来就进入对于对象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阶段,从表象到内部,再到空间,都可以借用之前从观察到感受得到的经验作为研究的先决条件,这也是古人讲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作为造型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研究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将看到的、想到的,以图的形式表现出来,这里面就牵扯到造型表现能力等技术层面的要求,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必不可少,然而造型学习绝不仅是纯技术性的,它是包含了心、眼、脑、手在内的全方位的观念、素质与技术训练。安排创造思维训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突破“统一准则”的制约,帮助个性发挥和创造力的养成,让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大面上讲是想以一种开放的视野和态度来对待美术教育,应该意识到在传统基础教学的习惯做法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认识、学习、研究和掌握的东西,需要我们继续不懈的探索。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

猜你喜欢

基础思维艺术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不等式”基础巩固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整式”基础巩固
纸的艺术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