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及法治思维养成研究
2017-02-08尹怡朋
尹怡朋
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及法治思维养成研究
尹怡朋
新形势下,大学生不仅应具备深厚的科学文化素质、文明道德素质和开拓创新的能力,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法律素养,才称得上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才能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还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领会法律精神,培养和提高法律意识。
大学生 法律 法制教育 法治思维
一.法律的内涵
在我们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所以,中国的法律内涵所体现的是工人阶级所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1.法律意识的含义
现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应当描述为:在校大学生对法律以及法律现象的内心反应,包括法律认知、心理、思维和思想以及对法律的内心体验。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程度对于国家进行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作为家庭、大学、政府和全社会都应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法治思维养成加以重视。
2.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客观需要培养法律意识。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就是法治。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法治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从精神层面上讲,它还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一种视‘法’为社会最高权威的理念和文化。只有这种观念与意识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信仰,并支配着社会主体的行为时,法治才能实现。”因此,法治国家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
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的主旨都必须遵循法治化的精神。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从内容,到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单一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成为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思维教育三合一的综合性教育。所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代相适应,必须把对大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
第三,传统伦理道德教育通过法律意识的培养获得了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政府长期革命建设积累的政治经验和政治优势,包括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事实证明效果非常好,是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新时期不但不能抛弃,还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以此约束大学生的行为,由此使传统思想精神获得新的力量支持。
第四,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对大学生维护合法权益和适应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的培养,增强了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大学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明白了自己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在具体的学习和工作中,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禁止去做的,还有如果违反了法律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同时在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法律意识的指导。
三.济南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
本文结合济南市高校的实际情况,通过调研,力图找出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整体法律认知水平不高。由于很多高校很好开设法律课,好或者开设了不能系统展开讲解,虽然通过学习,大学生的整体法律意识和觉悟比普通市民要高,但是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上,而且知道并不表示会践行。通过调研了解到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认知水平良莠不齐,整体水平有待不高。
其次、法律意识的缺乏引发法制观念淡薄。由于当前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法律知识贫乏,使法律意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认识上,极易产生偏激的想法。
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尤其表现在缺乏权利意识。权利义务作为法律体系的中心,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权利意识包括对正当权利的了解和捍卫的意识。人们在捍卫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合法权利,双方是相互统一的,只有尊重别人的权利,才能换来别人对自己的权力尊重,否则权力观念就没有意义。换种说法,我们在要求自己的权利离不开对别人权利的尊重,两者缺一不可,人们再不尊重别人权利,实际是在毁坏自己的权利。
现实中的大学生,有一部分缺乏权力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不知道如何通过法律来维护,还有一部分守法自觉性低,缺乏社会责任心,缺乏法律意识,经常损坏别人的权利。
第三、守法自觉性较差。当前部分大学生谈到法律时头头是道,具有一些法律常识,但是对于如何用法则束手无策,甚至一些大学生在了解法律的情况下,知法犯法,做了一些违反法律规定的错事。缺乏守法自觉性,无视法律甚至漠视法律。如考试舞弊、恶意拖欠学费、拒还国家助学贷款、求职时捏造虚假履历、工作后随意毁约等。更有甚者走上了犯罪道路。总之,学生对法律的理解不够,虽然在大是大非面前还算态度明确,但是表现在行动上不够坚决,守法的自觉性不够强。
上述情况表明,目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有待于提高。因此在高校中加大对大学生法治思维教育的强度,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时间紧迫
四.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
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学校责任重大,也离不开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努力。所以,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各阶层联合,大学生自身也要加强法律修养的培养。针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出现的问题,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课堂教育主占地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学校系统的法律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产生和自发养成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加入法治课,让大学生重点了解社会主义法学基本原理,领会法律主旨,八五法律内涵。作为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方法,要通过法制课的学习,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识,深入领会法律的精神,使大学生正确理解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的同时认真履行法律义务,帮助大学生形成依法办事的理念。
第二,建立积极健康的学校环境和法制校园文化。大学作为进行法制教育的桥头堡,一定要以身作则,按照法律的要求依法治校,确保建立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要敢于对社会不良文化说不。依法治校的效果,将会直接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产生影响。学校要制定严格的校规校纪,做到有法可依,一旦发生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则必须严肃处理,绝不徇私枉情,做到有法必依,给全体学生树立遵章办事的模范,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建立提供优良的校园环境。校园法治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课堂教学更为生动、直接,作用更明显。
再次、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共赢。要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他们积极了解自我,熟悉社会,不但建立公德意识还要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道德与法律有很大差异,但道德与法律又具有互补性。在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统治者都是通过传统伦理道德法律化来维系统治,事实证明在社会运转方面效果非常好。寻找法律与道德的结合点,通过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法律水平,将会是一条必经之路。高校要不断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传统道德理论的学习,特别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前提。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大学生审美教育和美德教育,教会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另外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大学生还要注意自我教育,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和领悟,提高个人修养和自我调节能力,学会自我反省、自我监督、不断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最后,大学生自身要不断培养对法律价值的认同感和建立法律信仰。要形成优良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法律信仰基础上。大学生要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进行法制教育,逐步了解到法律的权威性,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保障法律的平等性和正义性。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首先是因为大学生体会到了法律的正义性,继而升华为心理认知,最终上升为对法律价值观的信仰。当然,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还应注意与现代的理念和价值观相结合。通过学习和践行,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最终树立法律信仰。只有成为一种信仰时,大学生对法律的认知才能发自内心,达到与法律正义感的结合,真正的做到从内心出发遵章守法,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应积极参与法制相结合的教育实践活动,如参与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利用黑板报、校报创办法治教育园地、研讨法律主旨、注重校内的“执法”实践,当校园里发生违法乱纪行为时,要敢于发声,内心做出正确的裁决和处理。通过自身判断践行到学校校规校纪的功用,维护校规校纪的尊严。还要广泛阅读参考法律书籍,关注“今日说法”、“道德与法治”之类的法制节目中的案例,这将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起到极其重要的影响力。
总之,当代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担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我国社会的民主法治化进程,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和法律认知水平的高低休戚相关
因此,大学生不仅要学业成绩突出,更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质,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此,高校培育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同时不断提高其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的水平,促进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不仅是为了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更是着眼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的进程。
[1]张雪筠.我国法治之路的精神分析[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1999,(02)
[2]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本文为2017年度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7AJY026。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